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六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六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03 15: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
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
专题六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陕西五年中考】
1、(2005·陕西)(1)2004年11月下旬,我省铜川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处理专家组为了防止发生连续爆炸,提出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2007·陕西) 旅游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去高海拔地区旅游,有的人感到呼吸困难,这时需要补充 。
(2)篝火晚会上,常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其理由是 。
(3)篝火晚会结束时,必须将火熄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2008·陕西)“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灾中。
(4)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内油罐车失火,抢险人员就近从嘉陵江抽取大量的水喷向罐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
1、(1)①隔绝空气
②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从遵守规章或注意安全方面答均可
2、(1) O2 。
(2) 给木材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 。
(3)洒水或盖土。
3、降低温度或降温使火熄灭或降温防止爆炸或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中考命题特点】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5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之一,尤其关于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的问题在2009年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均有所涉及。这一部分的命题思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考查燃烧条件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以及结合实际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的实验探究题;
(2)联系实际以考查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措施及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精讲】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
(2)燃烧的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即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 2MgO + C
2、灭火的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
(2)灭火的方法: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增大氧气的浓度;
3、促进燃烧的方法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解题技巧和方法】
(1)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及两者间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能降低,不少同学往往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易燃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或贮存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能违章操作。
(3)了解火灾自救策略
迅速找到安全通道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死亡,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山林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
【例1】(2008·昆明)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 。
【答案】(1)要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A.B C (3)图B (4)酸性
【解析】图A铜片上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通过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图A中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而图B中的五氧化二磷溶于了水,不会污染环境。
【规律小结】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同样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满足了燃烧的条件,就一定会发生燃烧。
【例2】(2008·天津)下图所示的是家庭中常用的几种灭火方法,请将相应方法的灭火原理,填在表中对应的空白处。
【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图Ⅱ是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住后,锅内的可燃物就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图Ⅲ是桌椅着火,用水浇后,桌椅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规律小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的反应停止,所以灭火的原理有三个: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强化训练】
1、(2009·青岛)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2、(2009·揭阳)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 D.隔绝空气
3、(2009·北京)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4、(2009·绥化市)前不久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他有的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其原理是 ;有的刊发部分树木打防火用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
5、(2009·漳州市)学习化学后,我们可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生活中与
化学相关的问题.。
(1)家用燃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有毒气体是 。
(2)今年我市加大对九龙江水质的整治力度,请你说出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之一

(3)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酸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
害有 。
(4)某校九年级学生到郊外野炊,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
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 ;活动结束后,同学
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6、(2009·连云港市)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具如图25-1所示,该魔术中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 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25-2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水中生火”
道具如图25-3所示,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魔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 ;③有充足的 ▲ 。
魔术四“‘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25-4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A为 ▲ ;B为 ▲ 。(只需写一组)
7、(2009·兰州)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1)液态植物油和固态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 。
8、(2009·齐齐哈尔)前不久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他们有的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其原理是 ;有的砍伐部分树木打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
9、(2009·福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 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 提供氧气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答一点)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008·成都)2008年5月5日早上,上海某路公交车上发生自燃,当场死亡3人。
据调查,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携有易燃物。
(1)乘客携带的易燃物可能是____________ (举出一种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名称)。
(2)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因此,造成此次火灾的另一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汽车有焦味儿,冒出蓝色或黑色浓烟时,即是自燃的先兆。在①大声呼救②马上
停车③关闭电源④抢救车内财物⑤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分灭火,避免爆炸⑥尽快
远离现场逃生等项措施中,你认为司机此时最应该做的三件事是____________ (填代码)。
(4)灭火器是必须随车携带的装备。则车用灭火器最好使用___________ (填“泡沫”
或“干粉”)灭火器。
(5)作为目击者,发现火灾后,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 (填电话号码)。
(6)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若乘车人员衣服被火
烧着,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08·河南)2008年5月12日,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
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口,并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
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在进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前,要进行灯火试验。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
氧化钠溶液,不能滴入稀盐酸来中和,应用水清洗。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2、D
3、A。
4、降低温度 清除可燃物。
5、(1)CO(或一氧化碳)
(2)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其他合理答案)
(3)腐蚀建筑物(其他合理答案)。
(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并隔绝空气。
6、魔术一:红 B
魔术二:2NaOH+CO2 Na2CO3+H2O
魔术三:②最低温度(或着火点); ③ O2(或空气)
魔术四:A为H2SO4;B为BaCl2 (或A为HCl;B为AgNO3。或其他合理答案)
7、隔绝空气或氧气(凡叙述合理均可得分)。
8、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9、(1)有机 可燃性 (每空1分)
(2) C (1分)
(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10、(1)汽油等
(2)没有开窗通风
(3)②③⑤
(4)泡沫
(5)119
(6)就地打滚
11、降低温度,使温度在着火点以下
白色浊液
无色A溶液
图25-1
玻璃板
胶塞
细铁丝
浸有酚酞试液
的脱脂棉团
浓氨水
大烧杯
图25-4
无色B 溶液
图25-3
氧气
热水
白磷
剥壳熟鸡蛋
NaOH浓溶液
CO2气体
图25-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