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郑和远航 1(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郑和远航 1(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1 13: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12.郑和远航 课型 略读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认读6个字
能力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思品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查阅资料 收集整理郑和航海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具准 备 课件 教学课时数 1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留言板
第 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要求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一、揭题导入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专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郑和。出示:郑和,明朝宦官。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洲人。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当时称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两年而返。今天我们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郑和远航的一幕。板书:郑和远航二、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监 炫 载 (读四声)缰(与“疆 僵”区别)2.出示词语:派遣 宏大 炫耀 威胁 呼啸 咆哮 袭击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自读,指名读;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任选一个或几个造句;齐读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4.讨论分段。5.同座位互读全文。三、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首次壮举,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进行介绍的?边读边作简要的批注,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问题。生读画后自主交流,师巡视点拨,首次:第一次 壮举:“壮”在哪里?2.谁能概括的说一说?从哪几方面看出是“壮举”?指名回答。学生结合1—6自然段的内容谈理解。(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如: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护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宝船60多艘;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每条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驾驶。 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3.为什么要有这个“壮举”?(即为什么要远航?)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指名回答。你对郑和远航怎样认识?引导学生这样回答:我认为郑和远航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这可以从6自然段看出“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再如:郑和首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这可以从课文的2自然段看出,课文是这样说的……还可以从课文的4自然段看出,课文是这样说的……师在学生回答时,随机出示补充文字资料。(西方学者称:只有举世无双的特混舰队才能远航非洲;郑和舰队——集先进科技之大成;郑和舰队军事建制 整军行动优于商船;舰队规模庞大 帅舰甲板有足球场大;当代10大航海科技郑和舰队拥有2项;《郑和航海图》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哥伦布、麦哲伦只有几条船、百十名水手 百年后海上列强打破郑和神话等等。)四、回顾全文1.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3.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读到这几百年前激动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五、作业感情朗读课文;查阅郑和远航相关资料;了解祖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情况。 备 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