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十五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十五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教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03 15: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
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
专题十五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陕西五年中考】
1、(2005· 陕西)解放军特种兵进行夜间射击训练时,在密闭的囊形靶体内充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和氢气,当高温高速的子弹击中靶体时,靶体内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会听到____________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6·陕西)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 。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 。
(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 。
(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3、(2007·陕西)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2 ②CH4→CO2 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C.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4、(2008·陕西)用下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较小(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处(填1、2、3、4),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只写一条)
5、(2009·陕西)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 ,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 ,即证明有CO存在。
【答案】
1、爆炸(或爆鸣)
2、(1)瓶内有空气(或氧气),可供小白鼠呼吸;;
(2)
(3)上升(或升高)
(4)N2(或氮气)
3、C
4、(1)红磷继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2)1 白磷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5、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O2+Ca(OH)2=CaCO3↓+H2O (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黑色粉末变红
【中考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8分到10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热点和重点,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
(1)以考查空气成分为内容的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2)以空气的污染为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其命题主要围绕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等内容。
(3)对氧气性质的考查一直是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以密切联系实际来考察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的实验探究题,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考点精讲】
一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特点 相对固定 可变成分
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氧气约占空气的结论。
2、实验原理是利用4P+5O2点燃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其中,而进入的水即代表氧气的体积量。
3、选择反应物的要求:
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4、实验装置如图
(1)选红磷为反应物作为研究。
(2)实验成功的关键:
a、反应物必须足量。
b、装置不能漏气;
c、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
d、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误差分析:
(1)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可能原因是:
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
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即装置气密性不好);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大于瓶内空间的可能原因是:
a、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可以与空气中其它成分反应,进水的含量大于。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逸出瓶外,会使进水量大于。
c、反应时,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后从导管逸出,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量大于。
6、其它常见变形装置:
(1) (2) (3)
(4) (5) (6)
(7) (8)
三 空气的污染防治
1、空气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
气态 二氧化硫
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
颗粒物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质量级别有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几类。
四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物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空气中 氧气中
木炭(黑) 持续红热 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CO2
硫(黄)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SO2
磷 黄白色光 发白光、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 4P+5O22P2O5
铁(银白)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镁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Mg+O22MgO
石蜡 黄色光焰 发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生成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五 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78℃时,凝华成固态干冰。
2、化学性质:一般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人呼吸。
(1)与水的反应
CO2 + H2O = H2CO3
(2)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3、CO2的用途
化工原料 灭火 干冰人工降雨 促进光合作用(气肥)
4、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CO2,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CO2,放出O2。因此,空气中的CO2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若破坏森林,过多地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则会使CO2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应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解题技巧和方法】
【例1】(2009·烟台)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二氧化碳虽然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污染物。
【例2】(2008·北京)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答案】C
【解析】此题是考查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题,若在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会因集气瓶中的温度过高使水不能完全的被倒吸入集气瓶中,使测量不准确。
【例3】(2008·河南)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
【解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H2O会看到有白雾,而不是白烟;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铁丝在空气中不会剧烈燃烧,只有在纯氧中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例4】(2008·海南)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云雾缭绕的仙境指的是干冰升华吸热,造成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是指夏日喝的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奋不顾身扑向烈火是指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带给大地勃勃生机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规律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通常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易升华,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或作制冷剂;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用途:作制冷剂;可作化工原料,用于生成尿素、纯碱、汽水等;“干冰”作制冷剂,用来保存食品和人工降雨;用作温室肥料。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2009·海南)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2009·南通)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2009·兰州)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2009·湖南模拟)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5、(2009·重庆)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氮气 B.焦炭 C.硫黄 D.天然气
6、(2009·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7、(2009·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线
8、(2009·肇庆模拟)区别CO、CO2、O2 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三个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9、(2008·泰州)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10、(2009·广东模拟)某同学用塑料瓶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右图),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可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弱
D、所用材料体现了资源利用意识
二、填空题
11、(2009·厦门模拟)信息1.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中国环保局长周生贤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他指出:在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的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却在我国集中出现了。目前,我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近1/5的土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近1/3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2007年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关键的一年。
信息2.下表是2007年3月31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
序号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① 北京 103 可吸入颗粒物 Ⅲ 轻微污染
② 呼和浩特 500 可吸入颗粒物 Ⅴ 重污染
③ 厦门 72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④ 深圳 36 无 Ⅰ 优
回答下列问题(友情提醒:选择题可能有多个正确选项)
(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填序号)             
(2)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氮气
(3) 为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开展了“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主题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每月少开一天车不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汽车尾气中只含有CO2和H2O
D.“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是每个市民的职责
(4)SO2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钙悬浊液吸收,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想一想,请说出厦门空气主要污染物的一个来源          
为改善厦门的空气质量,保护蓝色美丽的天空,请提出你的一个建议
12、(2009·厦门)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I)含碳单质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解析:应冷却至室温才打开瓶塞
4、A 解析:食物露置在空气中变质是与氧气反应
5、A解析氮气没有可燃性
6、B解析氧气没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
7、D
8、D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三个盛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是氧气,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9、B解析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10、C解析无法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的强弱
二、填空题
11、(1)④
(2) B D
(3) D
(4)SO2+Ca(OH)2 =======CaSO3+H2O
(5)粉尘 植树
12、(I)C+O2 点燃 CO2
(2)CO2+H2O===H2CO3
(3)6CO2+6H2O 光照 C6H12O6+6O2
(4)植树
造成酸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