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黑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难点
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新课导入]
在学习了中东和欧洲西部以后,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非洲大陆。提到非洲,我们就会联想起非洲黑人,因为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讲授新课]
探究一 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 教材图8.24、图8.25、图8.26,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同时完成教材62页活动第1题)。
2.地形:高原大陆,东部、南部高,北部、西部、中部低。
3.重要地理事物
[问题] 要学生在图8.26上找出并记住:
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世界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
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4.黑非洲
[提问] 提起非洲,同学们都熟悉非洲人是以什么人种为主?
[学生回答] 北非以白种人为主,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
[教师总结] 是的,撒哈拉以南非洲6亿多人,90%是黑人,所以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
[问题] 现在黑人出现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黑人较多,他们是怎么去这些地方的?
[学生回答] 奴隶贸易,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抓黑人卖到美洲、大洋洲等当奴隶。
[提问] 本区90%人口为黑种人,那另外10%的是什么人种呢?
[学生回答] 另外10%是移民,主要为白种人。其中以欧洲人为主,其次为阿拉伯人。也有中国人,这片地区华人华侨人数不多,共几万。
探究二 快速发展的经济
1.经济现状
[课件展示图片] “非洲饥饿儿童”、“非洲一个多子女的家庭”。
[提问] 非洲的国家给人的感觉很穷,为什么非洲国家多贫穷?
[学生讨论] 略。
[教师总结] 殖民主义的统治和疯狂掠夺,经济畸形发展,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利润流失,国家越来越穷。
[课件] 投放教材64页图8.31”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以及通过下面的课堂练习反馈,使学生加深对该地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理解。
[活动] 下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造品?
活牲口 牛肉罐头 皮鞋 巧克力糖 钻石戒指
可可豆 咖啡 原油 木材 金刚石 铜 汽车
[学生回答] 原料——活牲口、可可豆、咖啡、原油、木材、金刚石、铜。工业制造品——牛肉罐头、皮鞋、巧克力糖、钻石戒指、汽车。
[教师总结] 本区国家靠出口原料等初级产品,进口汽车、机械等工业制造品,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造品价格昂贵,差价十分大,所以本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家经济收入低,国家贫穷。(再次强调本区经济落后原因,完成课文65页的活动1、2。)
2.解决途径(出示材料)
材料: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泛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非洲成功的经验”。
结合材料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1)科特迪瓦经济曾经是单一的商品经济,这种经济有什么弊端?
(2)科特迪瓦创造“经济奇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据此让学生完成P65活动题3、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由材料知道,单一的商品经济受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收入很不稳定。只有大力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致力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才是本国经济的真正出路。
探究三 人口、粮食与环境
[课件展示]
材料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目前生活在全球33个国家的6000万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缺粮和饥饿问题。其中非洲国家有16个,它们是:安哥拉、坦桑尼亚、布隆迪、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几内亚、刚果(金)、卢旺达、刚果(布)、乌干达、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厄立特里亚、苏丹、埃塞俄比亚。而这16个国家全部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材料二:非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自然增长率为2.4%,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大大超过世界人口1.6%的平均增长水平。人口的急剧增长给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使非洲的贫困相对地加剧,反过来,这又会导入“贫困会产生人口”的恶性循环之中。非洲人口增长率超过了粮食增长率(人口为3%,粮食为1.9%),食品供应越来越短缺。
材料三:近40年来,非洲多次发生旱灾。1968—1973年间,在西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旱灾。此间该地区各国的年降水量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乍得湖由于水位降低而分割成若干小湖,大片耕地龟裂,庄稼失收,牧草大面积枯死,人畜大量死亡。据此统计,此次旱灾约有20万人丧生。
结合上面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本区是最贫穷的大陆,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这两个问题之间有没有联系?
(2)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本区粮食供应不足?
(3)本区旱灾严重,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口急剧增长使非洲贫困加剧。反过来,贫困产生人口增长,形成恶性循环。粮食供应不足,除了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以外,本区旱灾十分严重,粮食产量非常不稳定也是重要原因。本区旱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
[提问] 本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它有什么气候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面积最大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气温高,干湿季非常明显。若有的年份气候异常,干季延长,就会出现严重的旱灾。
[课件展示] 教材图8.34”热带草原地区的旱灾与饥饿。
[角色扮演] 找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热带草原上居民的生活情况:
正常年份,风调雨顺,田地里作物生长很好,收成很好,生活不错!
异常年份,干季延长缺雨时,作物枯死,收成不好,我活不下去了!
[提问] 该图展示了热带草原地区旱灾十分严重,还展示了另一种自然灾害是什么?(提示:图上的沙漠的面积的变化。)
[学生回答] 荒漠化严重。
[教师总结] 荒漠化十分严重,是本区又一大环境问题,除了气候的连续异常之外(如连续几年干旱),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原因。
[出示材料]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非洲约有650万平方千米土地(占非洲总面积的22%)面临严重或较严重的荒漠化的危险。在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区(约占非洲总面积的50%),约有13%的面积已发生严重的荒漠化。其中,大部分是分布于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牧场和雨灌耕地。
近40年来,非洲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地区土地利用不当,缺乏管理和规划,为了增产粮食,人们扩大耕地,破坏森林和牧场;为了获得更多的肉类,增加畜牧业收入,牧场载畜量不断增加,由于过度放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屏幕显示] 结合上面材料,我们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提问] 通过上面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该如何解决本区严重的粮食问题,使非洲摆脱贫穷?(指导学生完成66页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为什么控制人口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根据上面的学习和结论框图得知,产生恶性循环的源头是人口的过快增长,所以要从源头遏制这种情况,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列为第一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
[提问] 重要的两条建议分别是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根据人口、粮食、环境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特点,这两条建议是非洲摆脱贫穷的根本途径。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总结出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以便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