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复习与测试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 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复习与测试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9 11: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本章复习与测试
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
01
课堂互动
02
题组剖析
03
04
规律总结(学科核心素养)
反馈训练
课堂互动
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
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
3.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能不能看成质点是相对的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
1.(2018·江门模拟)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被看做质点的是
(
)
A.自由体操
B.柔道
C.拳击
D.马拉松赛跑
题组剖析
解析 自由体操要根据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打分,柔道要看运动员着地时的身体部位,拳击要看身体的着拳部位,这三种运动的运动员都不能被看做质点,A、B、C项错误;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可以被看做质点,因为运动员的身高和动作相对于路程来讲可以忽略,D正确。
D  
题组剖析
2.(多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在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诗人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
B.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诗人李白的平均速度
C.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句“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说明万有引力的存在
D.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球在自转
转到解析
ACD
下一ppt
题组剖析
解析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根据诗的前两句我们可以推测出诗人是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的,选项A正确;
由于李白诗中只给出了时间“一日”和路程“千里”,而没有给出白帝到江陵的位移,所以不能估算出诗人李白的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
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句“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诗句中的“飞镜”指月亮,月亮绕地球运动,说明万有引力的存在,选项C正确;
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面上的人随地球自转运动,可以看到日月星辰,这说明地球在自转,选项D正确。
答案 ACD
转回原题
3.[位移](多选)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一直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直线行驶3
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
km
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
D.相对于湖岸上的另一观察员,小船不可能是静止的
题组剖析
AC
规律总结
--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
1.建立质点模型的两个关键点
(科学思维)
(1)质点是实际物体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在实际中并不存在.
(2)分析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能否忽略不计.
2.参考系的选取(科学思维)
(1)
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参考系的原则是观测运动方便和描述运动尽可能简单.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分(物理观念)
(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
(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平行四边形定则,路程应用标量代数运算。
反馈训练
1.(2009·广东理基)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质点处理的是(  )
自转中的地球
B.
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
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
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C
2.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D
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01
课堂互动
02
题组剖析
03
04
规律总结(学科核心素养)
反馈训练
课堂互动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平均速度与位移或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
(1)瞬时速度等于运动时间Δt―→0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题组剖析
1.(2017·江苏扬州模拟)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B.图乙中,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C.图丙中,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
m/s
D.图丁中,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
速度大小
D
题组剖析
2.(多选)某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
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
图3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
B.前2
s内的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AB
规律总结
--物理观念与方法
D
反馈训练
考点三
加速度
01
课堂互动
02
题组剖析
03
04
规律总结(学科核心素养)
反馈训练
课堂互动
对加速度的理解
题组剖析
(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审题关键点 ①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
②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AD
规律总结
--科学思维方法
反馈训练
[针对训练1]
(多选)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可能不断减小
BD
[针对训练2](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
D.每经过1
s,甲的速度增加4
m/s
ABD
链接到小结
课堂小结
1.质点、参考系、位移
(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理想化模型)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科学思维方法→求解方法与注意问题)
3.加速度
(科学思维→公式矢量运算,注意方向)
课堂自我检测
1.A
2.B
3.A
4.C
5.D
6.BD
答案:
布置作业
完成题单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