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科版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练习):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1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鲁科版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练习):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1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24 19:49:0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表示符号及单位: 。
6.02×1023
6.02×1023 mol-1
NA、mol-1
2.物质的量
(1)概念:用 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用 表示。
(2)应用范围: ,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一些特定组合。
(3)意义:把物质的 和 联系起来。
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
n
微观粒子
宏观数量
微观粒子的数量
3.物质的量的单位
(1)单位: ,简称 。
(2)符号: 。
(3)1 mol任何微粒都含有 个该微粒。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n= 。
摩尔

mol
6.02×1023
1.为何使用物质的量时要注明微粒名称?
【提示】 物质的量实用对象是微观粒子,种类很多,如氯元素形成的氯分子(Cl2)、原子(Cl)、离子(Cl-)等。不注明易混淆所指物质微粒,故应注明微粒名称。
二、摩尔质量
1.概念: 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表示符号及单位: 。
3.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n= 。
4.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以g·mol-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数值上 对应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
M、g·mol-1(kg·mol-1)
等于
2.(1)以g·mol-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数值上为什么与对应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相等?
(2)能否通过计算确定任意原子的质量?
【提示】 以16O为例推导如下:
(1)①1个16O与1个12C原子质量之比为16∶12;
②1 mol 16O与1 mol 12C所含原子数都是6.02×1023个,则有:
= = ;
③已知1 mol 12C的质量为12 g,所以1 mol 16O的质量为16 g,即M(O)=16 g·mol-1。
(2)1个16O原子的质量为: =2.66×10-23g。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物理量的专用名词,是个整体,不可分割、删减或增加其他字,也不能将其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3)“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或某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SO42-、NaCl等),不可计量宏观物质(如苹果、铁钉)。
2.摩尔
(1)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指明粒子的具体种类(一般用化学式标明)。例如说“1 mol氧”,是指1 mol氧原子,还是指1 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
(2)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例如:1 mol F,0.5 mol CO2,1 000 mol CO32-,a mol e-,1.5 mol Na2CO3·10H2O等。
( 1)在使用摩尔时,对于微粒的特定组合可以不限于整数,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的需要将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单位再分割或再组合成分数或倍数。
(2)NA数值巨大,物质的量应用于宏观物质没有实际意义。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H2和Cl2相比,H2的分子数多
B.0.5 mol氢的质量是0.5 g
C.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D.1 mol H2SO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6.02×1023
【名师解析】 由于H2的摩尔质量比Cl2的摩尔质量小,对于相同质量的H2和Cl2,H2的物质的量大,则所含的H2的分子数就多,故A项正确;由于氢为元素名称,未指明是氢原子、氢分子还是氢离子,所以质量无法求算,故B项错误;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一种物理量,故C项错误;由于1 mol H2SO4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1,则1 mol H2SO4中含有氢原子数为2 mol×6.02×1023 mol-1=1.204×1024,故D项错误。
【答案】 A
1.下列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0.1 mol谷子
B.0.5 mol氧
C.1 mol H2O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D.1.6 mol H+
【解析】 物质的量不能描述宏观物质,A项错误;B项未指明微粒名称,是错误的;1 mol H2O中应含有1 mol H2O分子,含有3 mol原子(包括2 mol H和1 mol O),共6.02×1023×3个原子,C项错误。
【答案】 D
二、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
(1)N与m的换算中,n起桥梁作用。
(2)分清物质的量描述的微粒名称,然后根据微粒的组成再确定其他微粒的物质的量,如1 mol H2SO4表示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根据H2SO4分子的组成,则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若50滴水正好是m g,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m×50×18×6.02×1023   B. ×6.02×1023
C. ×6.02×1023 D.
【思路点拨】 先确定1滴水的质量→再确定1滴水的物质的量→最后确定1滴水中分子个数。
【随堂笔记】 1滴水的质量为= g
1滴水的物质的量n(H2O)= mol
1滴水中含H2O分子数N(H2O)= mol×6.02×1023mol-1
= ×6.02×1023
【答案】 B
2.含a个氧原子的硫酸中:
(1)H2SO4分子的个数为________;
(2)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H2SO4的质量为________。
【解析】 (1)由H2SO4分子的组成知,N(H2SO4)= N(O)= ×a=
(2)n(H2SO4)=
或n(H2SO4)= mol
(3)m(H2SO4)=n(H2SO4)·M(H2SO4)
= ×98 g·mol-1= g·mol-1
或m(H2SO4)=n(H2SO4)·M(H2SO4)
= mol×98 g·mol-1=4.1×10-23a g
【答案】 (1)  (2) (或 mol)
(3) g·mol-1(或4.1×10-23 g)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化学上常用的一个物理量
B.某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含有这个数目粒子的物质一定是1 mol
C.1摩尔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 mol H2
D.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 g
【解析】 A错误,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不是物理量,它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错误,某物质含6.02×1023个粒子,该粒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但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如含6.02×1023个氢原子水中,含1 mol H,但水的物质的量则为0.5 mol;D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答案】 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2 mol OH-的质量是3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12/(6.02×1023)g
【解析】 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它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1,所以A不正确,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 mol OH-的质量为17 g,则2 mol OH-的质量为34 g,B正确;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铁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1,而不是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不写);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 g,但其他碳原子的质量不等于该数值,D项不正确。
【答案】 B
3.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1.204×1023个CO2分子 B.0.6 mol CO
C.32 g SO2 D.1.6 g H2
【解析】 n(CO2)= =0.2 mol
n(CO)=0.6 mol
n(SO2)= =0.5 mol
n(H2)= =0.8 mol。
【答案】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
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解析】 A选项,28 g氮气含有N2分子 =1 mol,即2 mol氮原子;B选项,4 g金属钙为 =0.1 mol,Ca―→Ca2++2e-,故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C选项,1 mol O2分子的质量是32 g,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
【答案】 D
5.0.5 mol H2O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多少个氢原子?9.03×1023个CO2中含有多少摩尔的氧原子?
【解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 mol水中含1 mol水分子,即6.02×1023个水分子。根据N=n·NA,可求出0.5 mol H2O中含有N(H2O)=0.5 mol×6.02×1023mol-1=3.01×1023,N(H)=2N(H2O)=2×3.01×1023=6.02×1023。9.03×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可根据n= 求得:n(CO2)=(9.03×1023)÷(6.02×1023mol-1)=1.5 mol,则n(O)=2n(CO2)=2×1.5 mol=3 mol。
【答案】 N(H2O)=3.01×1023;N(H)=6.02×1023;n(O)=3 mol。第3节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一、选择题
1.摩尔是表示(  )
A.物质质量的单位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的单位 D.6.02×1023个微粒
【解析】 物质质量的单位是克或千克,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
【答案】 C
2.下列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H B.1 mol Ar2
C.1 mol FeCl3 D.1 mol铁
【解析】 氩气是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Ar2分子,故B项不正确;
C项均符合摩尔使用的规范要求,均正确;D项:由于铁只表示Fe原子这
一微粒,故该项正确,再比如1 mol H2O也可记作1 mol水,因为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 B
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1 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D.1 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解析】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选项错误;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
1 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选项正确;在使用“摩尔”作为物质的
量的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具体种类,1 mol氢表示法错误,没有具体
指明是氢原子还是氢分子,C选项错误;纯净物并不都是由原子组成的,D选项错误。
【答案】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1 mol CO32-质量是60 g
C.1 mol N2质量是28 g·mol-1
D.氩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在数值上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
子质量相等,所以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A选项错误;由于CO32-的摩尔质量
为60 g·mol-1,所以m(CO32-)=1 mol×60 g·mol-1=60 g,B选项正确;质量的单位
是g, 不是g·mol-1,C选项错误;氩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其摩尔质量以g·mol-1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但由于未明确单位,D选项不正确。
【答案】 B
5.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8 B.16 C.64 D.160
【解析】 因为n=N/NA=3.01×1022/6.02×1023mol-2=5×10-2mol,
M=m/n=0.8 g/5×10-2 mol=16 g·mol-1,Mr=16。
【答案】 B
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对2 mol 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
A.所含的C、O共6 mol B.所含的C、O共6NA
C.所含的电子共22 mol D.所含的电子共44NA
【解析】 每个CO2分子含C、O共3个,每摩尔CO2含C、O共3 mol,2 mol CO2
含C、O共6 mol,故A项正确;1 mol微粒所含的微粒数目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的数值相等,故B项也正确;每个C含有6个电子,每个O含有8个电子,每个
CO2共含有电子22个电子,1 mol CO2共含有电子22 mol,2 mol CO2共含有电子
44 mol(也是44NA),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 C
7. x g H2O中含有y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A.9x/y mol-1 B.9y/x mol-1
C.x/y mol-1 D.9y/x mol-1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1 mol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先求出x g H2O
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根据
n=m/M得,x g H2O的物质的量为:n(H2O)=x/18 mol。因为1 mol H2O中含有2 mol
H,则x g H2O中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x/9 mol。根据NA=y/n,阿伏加德罗常数
NA为:9y/x mol-1。
【答案】 B
8.比较1.0 mol N2和1.0 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数 ③原子总数 ④质子
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于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同,每个分子中原子数相同(都是2),每个分
子中质子数相同(都是14),所以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它们的质量、分子数、原子
总数和质子总数都相同。
【答案】 D
9.O2、SO2、SO3三者的质量比为2∶4∶5,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4∶5 B.1∶2∶3 C.1∶1∶1 D.2∶3∶3
【解析】 设m(O2)=2m,则m(SO2)=4m,m(SO3)=5m
所以n(O2)=
n(SO2)=
n(SO3)=
n(O2)∶n(SO2)∶n(SO3)=∶∶=1∶1∶1。
【答案】 C
10.(宁夏高考)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加
反应 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7 B.7∶1 C.7∶8 D.8∶7
【解析】 Fe+CuSO4===FeSO4+Cu
1 mol 64 g
a/64 mol a g
与CuSO4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a/64 mol,与H2SO4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a/56 mol-a/64 mol=a/(7×8×8)mol,a/64∶ a/(7×8×8)=7∶1。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1)1 mol CO2中含有________mol C和________mol O;
(2)1.80 mol CO2中含有________个CO2分子,________个C原子,________个O原子;
(3)3.60 mol CO2中所含CO2分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数目相等,8.40×1026个
O3 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解析】 (1)1 mol CO2分子中含有1 mol C和2 mol O。
(2)由n=,可知1.80 mol CO2中含有CO2分子个数为:
N(CO2)=n(CO2)·NA=1.80 mol×6.02×1023 mol-1
=1.08×1024
1.80 mol×6.02×1023 mol-1个CO2分子中含有1.80 mol×6.02×1023 mol-1个C原
子和 1.80 mol×6.02×1023 mol-1×2=2.17×1024个O原子。
(3)3.60 mol CO2与3.60 mol H2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N(H2O)=n(H2O)·NA=3.60 mol×6.02×1023 mol-1=2.17×1024。
8.40×1026个O3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n(O3)===1.40×103 mol。
【答案】 (1)1 2 (2)1.08×1024 1.08×1024 2.17×1024
(3)2.17×1024 1.40×103 mol
12.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质量
比为 __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硫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解析】 要使SO2与SO3的氧原子数相同,根据最小公倍数可知,两者的个数比
应为3∶2,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n=m/M关系式,两者质量之
比为3×64∶2×80=6∶5;分子数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每个分子里含硫原子数
相同,所以硫原子个数之比也是3∶2。
【答案】 3∶2 6∶5 3∶2 3∶2
13.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分子数目为N,质量是m g,阿伏加德罗常数
为NA,m(C)为一个12C的质量,试说明下列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 (2)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
(3)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 (4)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14.在一定条件下16 g A和22 g B恰好反应生成C和4.5 g D,在相同条件下,8 g A和
15 g B反应可生成D和0.125 mol C。从上述事实可推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16 g A与22 g B恰好反应生成4.5 g D的同时,
生成C的质量应为33.5 g;则当8 g A和15 g B反应时,显然B是过量的,A与C
的质量关系应是16 g∶ 33.5 g=8 g∶x,x=16.75 g,故M===134 g·mol-1。
【答案】 134
15.为了测定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将装置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出的数据:254.843 g。加
入一小块钠后读数为:258.293 g,加入水后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表:(不考虑煤油的挥发)
读数次数 质量/g
装置+水+煤油+试样 第1次 258.191
第2次 258.183
第3次 258.150
第4次 258.143
第5次 258.143
第6次
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必须用到的数据是__________。
不必做第6次读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掉干燥管后所测的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________(填“偏大”、“偏小”
或“不影响”)。
(4)求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电子天平虽然精确度高,但操作不方便。他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如下
实验:称取a g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待反应不再发生时过滤并洗涤晾干
沉淀,称得沉淀质量为b g,则Na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_。
【解析】 (4)m(Na)=258.293 g-254.843 g=3.450 g
m(H2)=258.293 g-258.143 g=0.15 g
由2Na+2H2O===2NaOH+H2↑
 2Mr          2
 3.450 g        0.15 g
列比例式解得Mr=23.000
由上述计算过程知,若去掉干燥管后,有少量水蒸气随H2逸出,造成m(H2)偏大,Mr偏小。
(5)由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
得关系式:
 2Na ~ Cu(OH)2
 2Mr    98
 a g    b g
列比例式解得Mr=。
【答案】 (1)2Na+2H2O===2NaOH+H2↑
(2)氢气的质量 第4、5次数据相同,说明反应已停止
(3)偏小 (4)23.0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