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共23张PPT)需要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共23张PPT)需要WPS打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9 11: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第二节
导体的电阻
1.理解电阻的概念,进一步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知道U-I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
3.掌握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方法,掌握电阻定律;
4.理解电阻率的概念,知道电阻率与材料、温度有关.
5.知道伏安特性曲线及斜率的含义,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学习目标
供电电路:可以提供从零开始连续变化的电压
1.实验电路
E
S
R
B
A
V
测量电路:
测导体B的电流、电压
一、电阻的提出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B
U
I
O
A
1、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一、电阻的提出
2、定义式:
1、定义: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
3、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
欧姆(Ω)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4、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6、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B
U
I
O
A
RA
__
RB
大于
(比值定义,R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5、导体U-I图像的斜率反映电阻大小.
例1 (多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I=
知,U一定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由I=
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由R=
可知,I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U成正比,U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
与I成反比
D.对给定的导体,比值
是个定值,反映了导体本身的性质



针对训练1(多选)(2018·龙岩市高二检测)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R1∶R2=2∶1,那么
A.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2∶1
B.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1∶2
C.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1∶U2=2∶1
D.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1∶U2=1∶2
解析 当电压相等时,由I=
得I1∶I2=R2∶R1=1∶2,B正确,A错误;
当电流相等时,由U=IR得,U1∶U2=R1∶R2=2∶1,C正确,D错误.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如图2所示,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导体b、c、d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与导体a不同.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
三个因素及电压
不同导体 
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电压
a
l
S

U
b
2l
S

2U
c
l
2S

d
l
S
镍铜合金
5U
3.实验结论:
(1)四段导体串联接入电路,每段导体两端
的电压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成正比
(2)对比导体a和b说明电阻和长度
什么关系?
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
(3)对比导体a和c说明什么?
导体电阻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4)对比导体a和d说明什么?
导体电阻和材料有关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公式:
得出结论:
1.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2.注意长度l是沿电流方向,S是垂直电流的横截面积;
例2 电阻率
,厚度为d=0.5m,表面为边长L=1m的正方形,电流方
向如图,求导体的电阻

补充:电阻率
,厚度为d=0.5m,表面为边长L=0.01m的正方形,电流方
向如图,求导体的电阻

针对训练2 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的阻值最小的是

解析 长方体的体积V=Sl不变,根据电阻定律R=
,电阻的阻值最小的应该是横截面积最大、长度最短的,由于a>b>c,故A符合题意.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了解电阻率
1986年----柏诺兹(j.g.bednorz)和缪勒(k.a.müller)----铜的氧化物材料可在44K(-229.150C)
1987年--华裔美籍朱经武以及中国科学家赵忠贤---忆一钡一铜一氧系材料---温度提高到90K(-183.150C)
2019年--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团队的科学家---镧超级氢化物的材料---高压下-230C
若干年以后----在听课的某位同学---某种材料--室温
1.电阻率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2.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的电阻率大
3.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箔丝做成电阻温度计)
有些合金不随温度变化;(如锰铜合金标准电阻)
一些金属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降为0,称为超导现象
三、伏安特性曲线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纵坐标表示电流I,这样画出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
非线性元件
三、伏安特性曲线
思考:伏安特性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电阻的倒数
三、伏安特性曲线
O
I
U
A
×
提示:I-U图像是曲线时,导体某状态的电阻等于图线上点A(UA,IA)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而不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思考:I-U图像是曲线时,如何计算曲线上A点的电阻?
4
2
1
0
B
例3 (多选)如图6所示,为某一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像可知
A.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
C.导体两端电压为2
V时,电阻为0.5
Ω
D.导体两端电压为2
V时,电阻为1
Ω


图6
解析 该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但根据R=
知,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故可知U=2
V时,R=
Ω=1
Ω,且导体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故A、D正确.
课堂小结
一、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2、定义式:
R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2、公式:
1、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三、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
斜率=电阻的倒数
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达标检测
1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R=
可知,若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
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B.导体的电阻是其本身的属性,通过导体的电流及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
时导体的电阻不变
C.据ρ=
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
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2.(电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图8所示,a、b、c为同一种材料做成的电阻,b与a的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是a的两倍;c与a的横截面积相等但长度是a的两倍.当开关闭合后,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关系是
A.V1的示数是V2的2倍
B.V1的示数是V3的2倍
C.V2的示数是V1的2倍
D.V2的示数是V3的2倍

图8
3.(电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018·清华附中高二上期中)两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长度之比为3∶1,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A.1∶4
B.4∶1
C.9∶2
D.2∶9
解析 两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1,长度之比为3∶1,

4.(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多选)如图9所示,A、B、C为三个通电导体的I-U关系图像.由图可知
A.三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A>RB>RC
B.三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A<RB<RC
C.若在导体B两端加上10
V的电压,
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2.5
A
D.若在导体B两端加上10
V的电压,
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40
A
图9

5 如图3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间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时,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答案 40
Ω·m
图3
解析 由题图乙可求得U=10
V时,
由题图甲可知电解液长为l=a=1
m,横截面积为S=bc=0.02
m2,
Thank
You!
感谢同学们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