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件+检测)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学:专题 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高效整合ppt+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课件+检测)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学:专题 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高效整合ppt+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0-25 16:11:0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海水资源
一、离子方程式易错点分析及书写技巧
1.离子方程式出错的常见情况
出错形式 实例
化学符号与离子符号误写 该写离子符号的用分子式或该写分子式
的用离子符号表示
违反实
验事实 2Fe+6H+===2Fe3++3H2↑(×)
Fe+2H+===Fe2++H2↑(√)
电荷没
有守恒 Fe2++2H2O2+4H+===Fe3++4H2O(×)
2Fe2++H2O2+2H+===2Fe3++2H2O(√)
原子没
有守恒 Na+H2O===Na++OH-+H2↑(×)
2Na+2H2O===2Na++2OH-+H2↑(√)
遗漏离
子反应 Ba(OH)2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Ba2++2OH-+2H++SO42-===BaSO4↓+2H2O(√)
离子配
比错误 ①Ba(OH)2与稀硫酸反应:
Ba2++SO42-+H++OH-===H2O+BaSO4(×)
Ba2++2OH-+2H++SO42-===BaSO4↓+2H2O(√)
②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
2Fe2++4Br-+3Cl2===2Fe3++2Br2+6Cl-(√)
忽视量
的多少 足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Ca2++2OH-===CaCO3↓+H2O(×)
CO2+OH-===HCO3-(√)
忽视氧化
还原反应 Fe(OH)3溶于氢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2Fe(OH)3+6H++2I-===2Fe2++I2+6H2O(√)
忽视反应
特定条件 向Ba(OH)2溶液中加入NaHSO4至中性:
Ba2++OH-+H++SO42-===BaSO4↓+H2O(×)
Ba2++2OH-+2H++SO42-===BaSO4↓+2H2O(√)
忽视反
应次序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2Br-+Cl2===2Br-+2Cl-(×)
还原性Fe2+>Br-
2Fe2++Cl2===2Fe3++2Cl-(√)
2.巧用设“1”法书写离子方程式
(1)哪一种物质“少量”就设为1 mol
如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由于加入的是少量Ca(OH)2溶液,不妨设其量为1 mol,则必然有1 mol Ca2+和2 mol OH-。NaHCO3为足量,消耗2 mol OH-只需HCO3- 2 mol,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O32-+CaCO3↓+2H2O。
若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就变为:HCO3-+OH-+Ca2+===H2O+CaCO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溶液:Ag++Cl-===AgCl↓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解析】 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不管量多量少,均生成AgC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A项正确;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生成Ca(HCO3)2,没有沉淀生成,B项正确。C项中CH3COOH应写成化学式: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D项中NaHSO3少量,Ba(OH)2足量,溶液中不能有SO3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OH-+Ba2+===H2O+BaSO3↓。
【答案】 AB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解析】 B项不符合客观事实,C项漏掉H+与OH-的反应,D项碳酸钙应写成化学式。
【答案】 A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常见计算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物质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值必等于升高总值。
有关电子守恒(价态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①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之比,或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数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子数之比。
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判断氧化还原能否发生。例如,浓硫酸与SO2不会发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KClO3中+5价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氯元素。
(5)归中规律
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其较高价态与较低价态均转化为中间价态,不得交错升降。
据此容易分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如:
得5e-
KClO3+6HCl===KCl+3Cl2+3H2O
失5×e-
(6)优先规律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几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反应。据此,可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如将Cl2通入Na2S、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Na2S+Cl2===2NaCl+S↓
2NaI+Cl2===2NaCl+I2
2NaBr+Cl2===2NaCl+Br2
(7)难易规律
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如还原性:Na>Mg>Al;氧化性:Na+2.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运用守恒法建立关系式找得失电子数时,下角标极易疏漏。在氧化剂部分被还原或还原剂部分被氧化的计算中,往往落入陷阱而导致错解。
(1)题型
①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
②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
③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价态的变化。
(2)计算依据
得失电子守恒,即得电子总数与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计算方法
①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对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②找准1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③由题中物质,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中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了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所给还原过程的反应式看NO3-得电子,即HNO3作氧化剂,要能使该反应发生必须加入还原剂,因此(甲)只能是Cu2O,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在该反应中HNO3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生成了Cu(NO3)2]。
(3)若产生0.2 mol的气体(NO),则转移的电子数为(5-2)×0.2 mol=0.6 mol电子。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推知,可能是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使产物中生成了部分NO2。
【答案】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 (3)0.6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2.(2008年上海高考)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 + ―→ + +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Na2S2O3 H2O Na2S4O6 Au2O NaOH
4e-
(2) Na2S2O3  (3)Au2O3 Na2S2O3 (4)1∶4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解析】 从食用方法可推断A项正确,用淀粉检验I2,而不能检验KIO3,所以C项错;从表中可知食用碘盐是指碘含量而不是碘酸钾含量。
【答案】 A
2.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
A.石蕊        B.硝酸银
C.亚硫酸钠 D.氯化铝
【解析】 Cl2溶于水,一部分会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HClO可使石蕊氧化褪色;HCl跟AgNO3反应:AgNO3+HCl===AgCl↓+HNO3;Cl2氧化Na2SO3:Na2SO3+Cl2+H2O===2HCl+Na2SO4;Cl2不能跟AlCl3反应。
【答案】 D
3.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MnO4K2MnO4+MnO2+O2↑
B.2Na+Cl22NaCl
C.Fe+CuSO4===Cu+FeSO4
D.Fe2O3+3CO2Fe+3CO2
【解析】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类型主要是从反应的形式上来分。D选项的反应,不符合四种反应类型的反应形式,又有化合价变化,故D正确。
【答案】 D
4.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解析】 此题考查了还原剂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而变色,但加入维生素C后可防止此现象,说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比Fe2+强,阻止了Fe2+被氧化。
【答案】 B
5.如下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KClO3和MnO2生成氧气
【解析】 B、C、D三选项要制取的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不能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且,制取Cl2、O2需要加热。A制取H2,一般在启普发生器中完成,但此装置也可以完成制取反应,H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A
6.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B.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等浓度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解析】 A项,Na2CO3+Ca(OH)2===CaCO3↓+2NaOH;依题意知NaHCO3过量,则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两者。B项,加热两固体时,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Na2CO3无变化,可用加热来区分两者。C项,向两物质的溶液中加CaCl2、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D项,在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加等量的盐酸,NaHCO3溶液中有气体产生,Na2CO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答案】 A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
CaCO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HCO3-+H+===H2CO3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应首先尊重客观事实,如A选项中Fe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盐,D选项中生成的H2CO3不稳定,立即分解为H2O和CO2,故不能写成H2CO3,故A、D均错。B中Ca(HCO3)2为易溶的盐(碳酸的酸式盐均易溶),应拆成离子形式。
【答案】 C
8.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KClO3+H2C2O4+H2SO4ClO2↑+K2SO4+CO2↑+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
【解析】 KClO3中氯由+5变为+4,化合价降低,得到1 mol电子,被还原,ClO2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B、D错;H2C2O4中碳元素由+3价升高为+4价,在反应中被氧化,C对。
【答案】 AC
9.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适量NaOH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Cu2+、Ba2+、NO3-、Cl- B.Mg2+、Na+、CO32-、SO42-
C.Ba2+、Mg2+、NO3-、Cl- D.Fe3+、Ba2+、NO3-、SO42-
【解析】 先考虑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B项中Mg2++CO32-===MgCO3↓,D项中Ba2++SO42-===BaSO4↓,因此B、D两项中离子不能共存,应排除;A、C两项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再考虑是否符合附加条件:A项中Cu2++2OH-===Cu(OH)2↓,为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C项中Mg2++2OH-===Mg(OH)2↓,Ba2++SO42-===BaSO4↓,Mg(OH)2和BaSO4都是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答案】 C
10.已知2A-+B2===A2+2B-,2A-+C2===A2+2C-,2B-+C2===B2+2C-,2C-+D2===C2+2D-。则各种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2>C2>B2>D2 B.B2>C2>A2>D2
C.D2>C2>B2>A2 D.C2>B2>A2>D2
【解析】 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进行判断。
【答案】 C
11.(2009年芜湖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2F2+2H2O===4HF+O2
B.SO2+H2O??H2SO3
C.2Na+2H2O===2NaOH+H2↑
D.2H2+O22H2O
【解析】 A项,H2O中氧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H2O作还原剂;B项,H2O中化合价没变,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H2O中氢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D项,H2O是产物。
【答案】 A
12.将5.6 L 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 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  )
A.3.8 g B.4.8 g
C.5.4 g D.6.6 g
【解析】 由差量法得:
2CO2+2Na2O2===2Na2CO3+O2 ΔV
2V           V  V
y x  5.6 L-3.36 L
则x==2.24 L,
y==4.48 L<5.6 L
所得气体为混合气体,其中有CO2:5.6 L-4.48 L=1.12 L,O2:3.36 L-1.12 L=2.24 L,
在标准状况下,m(CO2)=×44 g/mol=2.2 g,m(O2)=×32 g/mol=3.2 g,
m=m(CO2)+m(O2)=2.2 g+3.2 g=5.4 g。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
(12分)(2009年运城高一检测)(1)A图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请在A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反应:H2+CuO Cu+H2O所属的区域。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也可用B图表达。其中Ⅰ为化合反应,则Ⅱ为    反应。写出有关水生成的符合反应类型Ⅲ的一个化学方程
式:                。写出有水参加的符合反应类型Ⅳ的一个化学
方程式        ,其中水为    剂。
【答案】 (1)
(2)分解 NaOH+HCl===NaCl+H2O
2Na+2H2O===2NaOH+H2↑ 氧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4.(14分)(1)漂白粉或漂白精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起作用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失效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5H2O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a.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
b.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解这类题目,关键是理解好有关概念。氢氧化钠固体、氯化氢气体、碳酸钠粉末、CuSO4·5H2O晶体不能导电,但它们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属于电解质;铜丝、稀硫酸,氨水、熔融氯化钠可以导电,但铜是单质、氨水是混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气体和蔗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溶于水时蔗糖溶液也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由于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二氧化碳并未发生电离,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答案】 (1)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
(2)a.②④⑥⑨ b.①③⑦⑨⑩ c.⑤⑧
d.①③⑦⑩
15.(14分)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氯水漂白性的一个探究性实验片断。
活动记录
观察:氯气的颜色:黄绿色;氯水的颜色:淡黄绿色。
结论;氯水呈淡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溶有游离的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两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
问题与思考:氯气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盐酸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请你参照他已完成的部分实验活动记录,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Cl2+H2O??HCl+HClO,只要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的氯气、水、盐酸都没有漂白性,而氯水有漂白性,就可推知氯水的漂白性实质为次氯酸的漂白性。
【答案】 实验操作:收集一集气瓶干燥的氯气,用镊子夹取一片一端湿润的有色纸条,伸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有色纸条湿润的一端褪色,另一端无明显变化
分析与结论:干燥的有色纸条不褪色,证明氯气本身无漂白作用。又知水和盐酸都没有漂白作用,容易推知: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是因为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16.(12分)将16.8 L CO2气体(标准状况下)通入1.00 L 1.00 mol·L-1的NaOH溶液中,试确定产物的组成及其物质的量。
【解析】 本题为过量计算中确定产物的一类题型,应分步计算。n(CO2)==0.750 mol,n(NaOH)=1.00 L×1.00 mol·L-1=1.00 mol,根据2NaOH+CO2===Na2CO3+H2O,知该反应中CO2过量的部分为:0.75 mol-=0.250 mol,生成的Na2CO3为=0.500 mol。然后再由
Na2CO3+CO2+H2O===2NaHCO3
1   1       2
反应中Na2CO3过量,生成的NaHCO3为n(反应的CO2)×2=0.500 mol,溶液中剩余的Na2CO3为0.500 mol-0.250 mol=0.250 mol。
【答案】 产物中Na2CO3为0.250 mol,NaHCO3为0.500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