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案(2课时)+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案(2课时)+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9 14:47:59

文档简介

18
小英雄雨来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成长的故事”,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时期孩子童年的故事,体会成长的快乐。《小英雄雨来》一课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课文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课文共分六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雨来生活的芦花村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是抗日根据地。芦花村旁有还乡河,河里有芦苇,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所以练就了一身游泳的本领。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夜校跟着老师轻声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生活在革命家庭中的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勇敢地掩护了李大叔,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开。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雨来机智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拒绝了敌人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威胁、毒打下也没有屈服。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村里人都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雨来能够在敌人的枪口底下巧妙逃生,进一步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尝试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和品质,同时学习使用“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主要内容、列小标题并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此类长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囊、吧、塞、哇”。会写“晋、炕”等15个字,写好易错字“铅、膊、慌”,会正确书写并运用“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尝试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
3.学习使用“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主要内容、列小标题并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方法把握这篇长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二)教师
故事的有关背景资料及相关拓展阅读材料,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英雄,学生读词并说出自己朗读时的心情。
(崇敬、敬佩、仰慕、崇拜……)
2.交流:你心中的英雄是怎样的?
(助人为乐的、与敌人战斗到底的、爱国的、勇敢的、机智的、见义勇为的、关心别人的……)
3.今天我们跟随课文的描述去认识一位抗日战争中的小英雄。(把课题板书完整,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管桦
原名鲍化普,著名作家、诗人、画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及《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等。
5.师:这篇课文节选自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列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人。
(二)师生合作,交流预习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组词:
晋察冀边区
扭身
起码
软鼓囊囊
姥姥
吧嗒吧嗒
塞在
呜哩哇啦
枪栓
捆绑
劫难
枕头
柜板
呜呜地哭
扒开
尸首
小老师领读生词。
2.
出示无拼音的生词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说说哪些生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帮助识记?(如:把“码





绑”等形声字说一说记一记。)
同位交流其他生字的记忆方法。
4.出示本课4个多音字:囊


哇,用不同的音分别口头组词。
出示多音字组词集体读一读。
5.
学生打开课本,观察发现课文结构上的特点:
引导发现课文篇幅很长;自然隔行分成六大部分;每部分都标有序号。
教师小结:以上是章节小说的内容结构特征。本课篇幅很长,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来学习把握这类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1.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
(1)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少年小英雄的一个缩影。
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
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各族人民从此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雨来的哪几件事?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
3.学习第一部分
(1)限时默读(约一分半)第一部分,读完后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小标题:游泳本领高
(2)小结取小标题的基本方法:先读懂内容,再抓住关键的内容拟定小标题。小标题可以用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词语、句子或人物语言来概括,它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4.先快速默读课文,再小组讨论后面五部分小标题,鼓励学生口头大概说出每部分的简要内容;交流事件并给每部分取小标题。
板书示例: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读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小标题也可以直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比如:①“望着妈妈笑”
2.学生试着从后面五部分文中找出关键语句作为小标题
示例: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3.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给长段落概括小标题,并由此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小标题写在课后第二题的横线上。
2.把本课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雨来这个少年英雄曾一度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童年偶像。你觉得文中最能凸显雨来英雄气概的是哪些部分?(第三到第六部分)
(二)师生合作,巩固提升
1.回忆课文的小标题。
2.指名借助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1.继续探究: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
2.学习第三、四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体会雨来的勇敢和爱国。(主要抓住雨来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体会。)
比如: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学生谈谈感受并有感情朗读。
(2)悟读,体会照应的好处:
出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还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过?
(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师:在一篇文章里,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这种写法就叫作“前后照应”。
文中的这两句话互相照应,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说说你的理解。(这都是雨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3)师: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骗,严刑拷打,雨来想的是这句话,念的是这句话。这句话已经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这句话也一直在默默得在支撑着他。来,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放进我们的心里。来,饱含深情地读一读——
3.学习第五、六部分
(1)联系雨来的表现说一说“有志不在年高”的意思。
(2)李大叔是谁?之前提到过吗?引导学生再看看前面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读长文章时很容易读了后面却忘记前面的内容,需要适时看看前面的内容,这也是把握长文章内容的方法。)
(3)从哪里体会出雨来的机智?
4.既然课文第三到第六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英雄气概,可否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上夜校念书的前两部分内容省略?为什么?(开头描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为后文雨来在鬼子枪口下通过游泳逃生埋下伏笔。文中三次写到游泳,这几段文字遥相照应。)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引导发现景物的照应,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的作用。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
(2)师:这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相互照应)
①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②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3)师:这两段话给你什么相同的感觉?(这两段话都写了还乡河的景色,使我们感受到了芦花村的美。)
(4)师:大家再想想作者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的有机照应,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比美丽,表达了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
(5)师:这两段话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用心感受第2段话,这是雨来遇害之后的一段描写,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失去雨来的悲痛和伤心。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是——凄美)
(6)小结写法:
师:残阳如血,山河呜咽——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和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
(7)说一说: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
热爱祖国
机智勇敢)
2.指导写字
(1)学生读一读,同位互相提醒易错字。
(2)重点字示范指导
铅: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膊:右上角的第三笔是
“横折”,没有钩。
慌:右边的中间是“亡”,竖折上不加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再读课题
我们通过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不仅感受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同时学习使用了“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主要内容、列小标题并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方法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试着用这些方法,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抄写、听写本课生词
3.拓展阅读
课后找来《小英雄雨来》原著读一读,也可以广泛收集其他小英雄故事,下节课召开故事会,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
六、板书设计
18
小英雄雨来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读书
掩护李大叔
热爱祖国
④勇斗鬼子
机智勇敢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快速默读
列小标题第
18课

小英雄雨来

课内作业
综合学习,知识积累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找出三点概括写在下面横线上。
2.把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认真规范地书写一遍。
读课文梳理内容。
1.写出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①用

”画出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
②文中连用了两处比喻,分别把

比喻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③从文中再选择一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抄写下来。
④体会课文多次写到还乡河景色的作用,写下来。
四、积累优美词句
1.相信你能把下面的词语写正确,记牢固。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2.找出文中能体现雨来机智勇敢的句子抄写下来。


课外作业
一、生字训练营
1.读一读,把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n
m
l
k
b
zh
w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软鼓囊囊(nāng
náng)
酒吧(ba
bā)
边塞(sāi
sài)
囊中羞涩(nāng
náng)
走吧(
ba
bā)
塞子(sāi
sài)
二、词语我能行
1.看拼音写词语。

huā

lèngɡ
qiān

qiāng
shuān









bo
jié
nàn
guì
bǎn
huāng
máng








2.比一比,组词语。
炕(

晋(

尸(

扒(
)绸(

坑(




户(

趴(

周(

3.照样子写词语
光溜溜
(ABB)
飘飘悠悠(AABB)
吧嗒吧嗒(ABAB)
三、知识链接
1.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
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各族人民从此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3.把你搜集到的与本课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1.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①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①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①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②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2.你还搜集到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选择列出三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概括写一写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