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0 06: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血量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掌握ABO血型类型以及安全输血
某地发生大型车祸,有部分司机和乘客失血过多,120送至医院急救....
一、血
量与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是体重的7%-8%
1.失血超过800-1000ml
2.失血超过1200-1500ml
3.失血不超过400ml,短时间会恢复
骨骼里的造血组织:骨髓
血型发现历程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
人类便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7世纪60年代(1667年)
法国
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然而并没有成功,病人死亡。
1829年
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实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此后,又过去了160多年···




二、血

1.ABO血型发现者:
兰德斯坦纳
诺贝尔奖
2.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和
O型
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古代是怎样做亲子鉴定的?
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滴血认亲,没有科学依据O型血的人
可以给任何人输血,均不会发生凝集。
1.严重贫血患者
成分输血
(“缺什么补什么”)
浓缩红细胞悬液
2.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成分输血
(“缺什么补什么”)
血浆
3.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成分输血
(“缺什么补什么”)
浓缩血小板悬液
1.原则:输同型血
三、安全输血
2.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
缓慢地输入少量O型血
3.成分输血:
不浪费血资源,补相应的血液成分
四、倡导无偿献血
1.年龄:
18-55周岁
2.血量:
200-300ml
3.原则:
无传染病及血液相关的疾病
Rh血型
Rh血型是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中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因Rh阴性比较罕见而俗称熊猫血。
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
1、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2、ABO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3、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4、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200mL~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公民自愿献血。
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