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九讲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应用
与尺规作三角形
∵△ABC≌
△DFE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书写格式:
∴
AB=DF,
BC=FE,
AC=DE
∠
A=
∠
D,
∠
B=
∠
F
,
∠
C=
∠
E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ABC和△
DEF中
∴
△ABC
≌△
DEF(SS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
(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A=∠D
∴△ABC≌△DEF(ASA)
A
B
D
E
C
F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角边角”或“ASA”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AB=DE
∠B=∠E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A=∠D
∴△ABC≌△DEF(AAS)
A
B
D
E
C
F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角角边”或“AAS”
.
∠B=∠E
AC=DF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四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ABC≌△DEF(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F
E
D
C
B
A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
图示
过程书写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SS,ASA,AAS,SAS)
如何找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
(1)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
(2)注意图中的隐含的条件
(3)题目所给的准备条件
①公共边;
A
B
C
D
O
①中点的定义;②角平分线的定义;③垂直的定义;④平行线的性质
②公共角;
③对顶角;
常见模型:
图形特点:沿公共边或者公共顶点所在某条直线折叠可得
两三角形重合
图形特点:沿同一条直线平移可得到两三角形重合
常见模型:
图形特点:同一条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
图形特点:共顶点,绕该顶点旋转可得到两三角形重合
类型5
组合模型
图形特点: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至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顶点重合,然后两三角形可关于这点所在直线对称变换后重合,或者绕该顶点旋转后重合
平移+旋转模型
平移+对称模型
(已证)
(已证)
(已证)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以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全等
例1
,如图,AB//DC,AC//DE,点C为BE的中点,
试说明:AB=DC
例2: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BC,DE交于点O.求证:
(1)△ABC≌△AED;
(2)OB=OE.
(SAS)
例3:如图,点B在线段AE上,∠CAE=∠DAE,∠CBE=∠DBE.求证:EC=ED.
例4
如图,已知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2=∠3,AC=AE,则有( )
A.△ABD≌△AFD
B.△AFE≌△ADC
C.△AEF≌△DFC
D.△ABC≌△ADE
D
例5
如图1,在△ABC和△ADE中,∠BAC=∠DAE=90°,AB=AC,AD=AE.(1)若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交AC于点F,求证:△BAD≌△CAE.
(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请证明.
例5
如图1,在△ABC和△ADE中,∠BAC=∠DAE=90°,AB=AC,AD=AE.
(3)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图2,那么第(2)问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求证:AB=BC+AD.
如图,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例7
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例7
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尺规作图一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例8
尺规作图:如图所示,已知∠α,线段a,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BC=a,∠A=∠α(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1)延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垂直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A
B
如图,△ACB与△DCE
中,AD、
BE交于点
C,
AC=DC,
BC=EC
试说明AB=DE
●
解:在△ABC与△DEC
中
AC=DC
(已知)
∠ACB=∠DCE
(对顶角相等)
BC=EC
(已知)
∴
△ABC≌
△DEC
(SAS)
∴
AB=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延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