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少年中国说》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背景
人物
内容
影响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公车上书即举人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人,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刺激列强侵略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康有为
梁启超
义愤填膺——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强学会
《国闻报》
全力以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时务报》
《国闻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
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梁启超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不甘做亡国之君!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明定国是》诏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
以定众向……。”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政策。
除旧布新——高潮
主要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
教育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
教育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1898年创办的
阜丰面粉厂
时间
企业数
投资额(万元)
1863—1894
119个
680万
1895—1898
274个
1432万
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
教育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百日维新
类别
主要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
教育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百日维新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穿越历史,假如你是…..
1、旧官僚
2、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的旧知识分子
3、接受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4、新兴实业家
反对
反对
支持
支持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仅保留“京师大学堂”持续103天的维新变法宣告失败。
中南海瀛台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光绪帝
瀛台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结合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认识:
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变法的意义: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戊戌变法
领导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等
序幕:
公车上书
发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高潮:
百日维新
结果: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随堂演练
1.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A
B
4.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6.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7、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邓程恩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A
c
C
C
8、“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9.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