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模拟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模拟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0 11: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期末测试模拟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3.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
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
的水 
????????????????B.?集气瓶中灌
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氧气能够燃烧
C.?二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D.?金刚石、石墨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5.月季是义乌市的市花。以下关于月季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被子植物??????????????????????????????????????????????B.?它的花是营养器官
C.?利用嫁接繁殖优良月季品种属于无性生殖???????????D.?细胞是月季植株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小明将室温下的蔗糖水分一半给小红喝,则小明杯中蔗糖溶液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B.?溶液的质量????????????????????C.?溶液的密度????????????????????D.?蔗糖的溶解度
7.浙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其中衢州市就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
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
C.?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
8.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
①醋酸杆菌
②青霉?
③链球菌?④杆菌⑤葡萄球菌⑥酵母菌⑦灵芝⑧乳酸杆菌⑨曲霉
⑩大肠杆菌.
A.?①②③④???????????????????????????B.?②④⑥⑨???????????????????????????C.?②⑥⑦⑨???????????????????????????D.?①③⑤⑩
9.春季,将有节的甘蔗茎段埋入地下,会从节上长出新的甘蔗幼苗.此繁殖方式属于(  )
A.?组织培养??????????????????????????????B.?嫁接??????????????????????????????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10.下面是蛙的的生殖和发育的几个时期:①排卵排精②雌雄抱对③雄蛙鸣叫④受精卵孵化为蝌蚪⑤蝌蚪变态发育为蛙⑥精卵结合成受精卵。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③②①⑥④⑤??????????????????B.?⑥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⑥???????D.?②①④③⑤⑥
1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硝酸铵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
D.?25℃时,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14.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C.?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15.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集气瓶变热
16.黑色水笔是常用的考试用笔,写出的字能显黑色的原因是黑字(???
)
A.?透过所有的光??????????????????B.?吸收所有的光??????????????????C.?反射黑色的光??????????????????D.?发出黑色的光
17.水是生命的摇篮,水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水循环越活跃。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最缓慢的是(??

?
A.?沿海地区????????????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D.?赤道附近地区
18.?牛肉炖土豆是营养丰富的美味.把出芽的一小块土豆植入土中即可长成新马铃薯植株.以下植物的繁殖方式与马铃薯不同的是(  )
A.?葡萄用扦插的方法繁殖???????????????????????????????????????B.?桂花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C.?苹果用嫁接的方法繁殖???????????????????????????????????????D.?花生用种子繁殖
19.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二、填空题(共8题;共41分)
21.大豆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图甲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大豆种子萌发后的示意图,图丙为大豆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与子叶干重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结构A由________发育而来:
(2)图乙中的e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_]发育来的;
(3)分析丙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减少的有机物可能的去向是?????
(填字母)。
A.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
B.部分转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
C.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4)丙图中,120小时后萌发种子干重不再持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22.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变态
(2)C和D的名称是________。
(3)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________期。
23.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
(1)水的组成:
①用图1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所收集气体的为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下列还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水的净化:
小丹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如图2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
②A加入的物质是明矾,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________。
③操作②中选用________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④小丹同学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振荡,发现有少量泡沫且有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
⑤上述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操作①”“操作②”或“操作③”)
(3)水的作用:
图3实验中水的作用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4.据《衢州晚报》报道,我市常山县引进并试种了名为“竹稻”的粮食新品种。竹稻是青皮竹与水稻杂交所得,它们的生殖细胞能进行染色体配对,形成受精卵,从而发育成竹稻种子。请回答:
(1)青皮竹与水稻杂交得到竹稻,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选填“有性”或“无性”)。
(2)若某竹稻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竹稻属于________?。写出其中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
25.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下图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
2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50g水可以溶解________g甲物质;
(2)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只填一种);
(3)将2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0℃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7.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图像.图中AB段,萘是________态,________热量;BC段,萘是________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选升高或降低或不变);CD段,萘是________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选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从图中可以断定萘是________体,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
28.将一种盐溶于水时,会使水的冰点(凝固点)降低,冰点降低多少与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有关.如果将此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纵坐标为温度.
试填空或简答.
(1)氯化钙溶液可用作冷冻剂,当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冷却效果最好.(填写最简整数比).
(2)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此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溶液中已经有冰析出
C.溶液中析出了氯化钙晶体
D.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E.此时冰、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9分)
29.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试剂】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5只、生理盐水、注射器、不同浓度(15mg/mL、9mg/mL、3mg/mL)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SOD活性测定仪器(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
【实验方案】
②??
将5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mg/mL、9mg/mL、3m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
?。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育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y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④辐射后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为甲>乙>丙,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②若________,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一处明显不足:________。
30.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在一个古代的墓葬内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小麦粒。为了解这些小麦种子目前的生理状况,某科学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
(1)如图装置实验,一段时间后,若红墨水滴向________移动,说明古代小麦仍有生命力。
(2)上面是通过检测小麦的呼吸作用来了解其目前的生理状况。如要设置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该将对照组的小麦种子如何处理?
(3)将这些小麦播种后仍能正常萌发,但它们在地下墓葬内长时间没有萌发或腐烂,其环境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31.鸡鸭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我们常常用石灰等将其包裹并加上其他原料,制作成松花蛋(俗称皮蛋),加石灰的作用是什么呢?科学研究表明: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石灰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裹在鸡蛋壳外,这样防止蛋类变质,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
(1)提出问题:石灰水能否减缓鸡蛋变质?
做出假设:________
(2)将数枚新鲜鸡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0枚,B组________枚,A组放置于盛有________水的大烧杯中,B组直接放在大烧杯中,A、B两个装置均放置在室温下,60日后打破鸡蛋观察.
(3)观察后发现:A组只有1枚鸡蛋变质,B组全部变质.
得出结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解答】
A、读图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占有量就最少了,A选项正确;
B、由图可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错误;
C、淡水资源虽可通过水循环得到补充,但对于局布地区来讲,水循环具有不确定性,C错误;
D、亚洲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少,存在严重的缺水总是,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分析】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解答】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
B
【解析】【分析】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难溶于水;
【解答】题目是要求收集含有1/4的空气,所以要收集3/4的氧气;因此在集气瓶中灌3/4的水即可;排空气法无法观察和测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解析】【【分析】A、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
C、将氧化铜还原为铜的是一氧化碳;
D、有良好的导电性的物质具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解答】A、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它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燃烧,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的是具有还原性的一氧化碳二不是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金刚石没有可移动的电荷,没有良好的导电性;石墨是层状结构,有自由移动电荷,良好的导电性,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
B
【解析】【分析】月季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其中根、茎、叶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作生殖器官,茶花适合用嫁接进行繁殖。
【解答】A、月季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
?????
B、月季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花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
C、月季适合用嫁接进行繁殖,因此利用嫁接繁殖优良茶花品种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
?????
D、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因此,细胞是茶花植株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
故选:B。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和溶解度的定义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完全相同所以A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化,C溶液的密度也不发生变化;由于小明将半杯蔗糖水分给了小红自己只乘半杯,溶液质量减小了,B溶液的质量变化了,B正确;蔗糖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克的溶剂中能溶解蔗糖最大的量,所以溶解度在温度确定的前提下是不会变的。
故答案为:B
7.【答案】
C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同。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而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群落还包括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因此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解答】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是非生物,属于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只是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不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不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C、开化古田山所有生物,是开化古田山这个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符合题意;
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只是生物部分的微生物,不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不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C
【解析】【分析】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而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解:⑥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而②青霉、⑦灵芝、⑨曲霉都属于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而①醋酸杆菌;③链球菌;④杆菌;⑤葡萄球菌;⑧乳酸杆菌;⑩大肠杆菌则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裂殖,属于细菌.
故选:C
9.【答案】
D
【解析】【解答】:春季,将有节的甘蔗茎段埋入地下,会从节上长出新的甘蔗幼苗.此繁殖方式属于扦插;在繁殖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所以此繁殖方式还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D.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5)扦插:一般是指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然后枝条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如杨树、柳树、菊花、葡萄、月季、蔷薇等.
10.【答案】
A
【解析】【解答】雄蛙鸣叫,雌雄抱对,排卵排精,精卵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变态发育为蛙,故答案选A。
【分析】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顺序应为③②①⑥④⑤.
11.【答案】C
【解析】【分析】(1)实验室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的速率;(3)配制好的溶液要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4)用量筒量取水时原则是:选择一次能量取的量筒;与量取的液体的量最接近的。
【解答】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符合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说法正确,A错误;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溶解操作中玻璃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说法正确,B错误;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由于试剂瓶中含有蒸馏水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减小,所以应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说法错误,C正确;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用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可使测量更精确,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D、根据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否饱和考虑。
【解答】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
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1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空气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人类离不开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分析】A、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回答;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了氧气,又生成了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无法测定氧气含量;
C、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D、氧气不能燃烧,可助燃.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是生成白色固体,故错误;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了氧气,又生成了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无法测定氧气含量,故错误;
C、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故正确;
D、氧气不能燃烧,可助燃,不是可燃物,故错误;
故选:C.
15.【答案】
C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木炭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只说明木炭有剩余;发出明亮的白光只是现象,不是基本特征;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依据;集气瓶变热只是现象,不是基本特征。
【解答】A、木炭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只说明木炭有剩余;故选项错误;
B、发出明亮的白光只是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项正确;
D、集气瓶变热只是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
B
【解析】【分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黑色水笔是常用的考试用笔,写出的字是不透明体,因此能显黑色的原因是黑字能够吸收所有的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水体是不断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存在于陆地、海洋和大气中,并且不断的循环。
【解答】沿海地区、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和赤道附近的地区,水资源较丰富,水循环也较活跃;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温差大,距海洋远,水循环缓慢;
因此沙漠地区水循环最缓慢;
故选B。
18.【答案】
D
【解析】【解答】ABC、葡萄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桂花用压条的方法繁殖、苹果用嫁接的方法繁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因此繁殖方式都与马铃薯相同,ABC正确;
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花生用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所以花生用种子的繁殖方式与马铃薯不同,D不正确.
故选:D.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把出芽的一小块土豆植入土中即可长成新马铃薯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是无性生殖.
19.【答案】
D
【解析】【解答】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故A项不符合题意;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B错误;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用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用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故选项D符合题意。
【分析】该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0.【答案】C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3)物体到达熔点时,要想熔化,需要继续吸热;(4)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A、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是可能发生的,故B正确;
C、冰的熔点是零摄氏度,一小块﹣10℃的冰块放在0℃的房间中,发生热传递,到最后冰的温度仍然会低于0摄氏度,所以不会熔化,故C错误;
D、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都是可能的,因为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21.【答案】
(1)受精卵
(2)3
(3)A,B
(4)种子萌发发育形成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大豆的根是由胚根发育过来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减少的有机物不是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些有机物也在胚根、胚芽中,当种子发育形成的能量大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时,种子干重不会下降。
【解答】(1)大豆种子的胚包扣
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也就是A,??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过来的,大豆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而有性生殖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形成的受精卵。
?
(2)大豆的根是由胚根发育过来的,图甲中的3是胚根.
?
(3)种子需要能量来维持种子的呼吸作用,这部分能量就是减少的有机物,而因为种子生长萌发代谢新细胞组成,需要能量促进生长萌发,因此要转化为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如果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那发育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不存在,那是不可能的,种子也生长不了,C题错误,因此答案为A、B。
?
(4)种子持续下降是因为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而种子萌发发育形成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萌发种子干重增加,因为种子发育形成的能量大过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于是萌发种子干重不会因为呼吸作用消耗能量而持续下降了。
故答案为:(1)
受精卵

(2)
3

(3)
A
B

(4)
种子萌发发育形成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
??
??
??
22.【答案】
(1)不完全
(2)幼虫
(3)蛹
【解析】【分析】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1)(2)甲图所示生物的发育起点是B受精卵,C、D若虫,D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3)乙图中昆虫经过b卵、c幼虫、d蛹和a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3.【答案】
(1)氢气
;2H2O2H2↑+O2↑
;A、C
(2)pH试纸
;漏斗
;活性炭
;肥皂水
;操作③
(3)热水可起到提供热量,隔绝空气的作用
;水为溶剂
【解析】【分析】(1)结合“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口诀回答。
(2)酸碱度常用pH试纸测定;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吸附作用能除去一些异味、色素和能吸附小颗粒等;蒸馏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
(3)结合实验的目的回答水的作用。
【解答】(1)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知识可知: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所以b端收集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可以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水蒸发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氢气或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形成水,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与元素无关,不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A、C符合题意。
(2)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经过操作①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是过滤。
该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
操作①是过滤,只能分离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操作②是吸附作用,能除去一些异味、色素和能吸附小颗粒等,无法使可溶性盐分离出来;操作是③蒸馏,能够使水变成水蒸气在通过冷凝得到较为纯净的水,可以将可溶性盐分离出来,净化程度最高。
(3)由图示可知,甲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又对铜片起到加热的作用,使白磷能达到着火点;乙实验是盐的溶解,水做溶剂。
故答案为:(1)氢气;2H2O2H2↑+O2↑;A、C
(2)pH试纸;漏斗;活性炭;肥皂水;操作③
(3)热水可起到提供热量,隔绝空气的作用;水为溶剂
24.【答案】
(1)有性
(2)生产者
;竹稻→鼠→鹰
【解析】【分析】
(1)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即捕食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
(1)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青皮竹与水稻杂交得到竹稻,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此,竹稻属于生产者。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竹稻→鼠→鹰;竹稻→鼠→蛇→鹰;竹稻→害虫→青蛙→蛇→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竹稻→鼠→鹰。
故答案为:(1)有性;(2)生产者;竹稻→鼠→鹰。
25.【答案】
(1)蒸发
(2)液化
【解析】【分析】(1)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2)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温度影响蒸发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会发生液化现象.
【解答】解:(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的温度升高,从而加快水的蒸发;(2)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碰到塑料薄膜,就会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6.【答案】
(1)12.5
(2)升高温度、添加物质甲(或蒸发溶剂)
(3)甲大于乙.
【解析】【解答】(1)解答本题首先需要了解溶解度的意义: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说明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的甲物质,所以50g水可以溶解12.5g甲物质;(2)一般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可以做到:加该溶质、降温、蒸发溶剂,但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为使它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升高温度和蒸发溶剂的方法.(3)将2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0℃时,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知道:甲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但是乙的溶液中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
27.【答案】固;吸收;固液共存;吸收;不变;液;吸收;升高;晶;80℃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在图像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2)晶体在温度低于熔点时是固态,高于熔点时是液态;(3)在晶体熔化图像中,水平的线段表示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4)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从图像上看,BC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且熔点为80℃,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即它的凝固点是80℃.
图中AB段,萘还没有熔化,是固态;此时萘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BC段,是萘的熔化过程,此时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
CD段,萘已经熔化完毕,是液态;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固;吸收;固液共存;吸收;不变;液;吸收;升高;晶;80℃.
28.【答案】
(1)3:7
(2)B,D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纵坐标为温度,冷却效果最好时,氯化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由此可以计算出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具体含义;由图可知,﹣55℃时,才有冰析出,故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没有冰析出;氯化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溶液中有氯化钙晶体析出.
【解答】解:(1)用氯化钙溶液作冷冻剂,冷却效果最好的应该是使水凝固点最小的,由图可知,当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30%时水的凝固点最小,所以当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30%时溶液的冷却效果最好,此时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30%:70%=3:7.(2)由图示可知,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氯化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溶液中有氯化钙晶体析出,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由图可知,﹣55℃时,才有冰析出,故此时溶液中没有冰析出;故BD正确.
故答案为:(1)3:7;(2)BD.
三、实验探究题
29.【答案】
(1)等量的生理盐水
;不作处理
(2)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
(3)实验用每组小鼠的数量1只太少,容易导致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可靠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本实验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所以实验组注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作为对照组的丁、戊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同时丁、戊之间又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用相同剂量的y射线辐射处理,作为对照组的戊则不作处理

(2)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结果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3)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5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每组只有1只老鼠,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1)
等量的生理盐水;不作处理?(2)
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
;(3)
实验用每组小鼠的数量1只太少,容易导致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可靠
?
30.【答案】
(1)左
(2)煮熟或杀死
(3)环境干燥或隔绝空气或环境温度较低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解答】(1)如果种子依然保持活力,则一定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会消耗瓶内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产生二氧化碳会被瓶内的NaOH颗粒吸收导致瓶内压强减小,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故答案为:左;
(2)上图是验证种子是否保持活力的,所以对照组要保证种子不进行任何生命活动即可,只需将种子煮熟或杀死即可;故答案为:煮熟或杀死;
(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及种子的胚要是活的;而地下墓葬内气温较低,空气含量较少等等;故答案为:环境干燥或隔绝空气或环境温度较低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故答案为:(1)左;(2)煮熟或杀死;(3)环境干燥或隔绝空气或环境温度较低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
31.【答案】
(1)石灰水能减缓鸡蛋变质
(2)10;石灰
(3)石灰水能减缓鸡蛋变质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提出问题:石灰水能否减缓鸡蛋变质?”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是石灰水能减缓鸡蛋变质.(2)探究“石灰水能否减缓鸡蛋变质?”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否加入石灰水,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将数枚新鲜鸡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0枚,B组10枚,A组放置于盛有石灰水的大烧杯中,B组直接放在大烧杯中,“A、B两个装置均放置在室温下,60日后打破鸡蛋观察”.(3)“观察后发现:A组只有1枚鸡蛋变质,B组全部变质”.得出结论:石灰水能减缓鸡蛋变质.
故答案为:(1)石灰水能减缓鸡蛋变质(2)10;石灰(3)石灰水能减缓鸡蛋变质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50(50.0%)
主观题(占比)
50(5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1(67.7%)
主观题(占比)
10(32.3%)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单选题
20(64.5%)
40(40.0%)
填空题
8(25.8%)
41(41.0%)
实验探究题
3(9.7%)
19(19.0%)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2.9%
2
普通
87.1%
3
困难
0%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2(0.9%)
1
2
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4(1.8%)
1,17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1.8%)
2,25
4
氧气的收集方法
2(0.9%)
3
5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4(1.8%)
4,13
6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0.9%)
4
7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2(0.9%)
5
8
器官和系统
2(0.9%)
5
9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4(1.8%)
5,18
10
植物的无性生殖
6(2.7%)
5,9,18
11
溶液的特点
2(0.9%)
6
12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0.9%)
6
13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11(5.0%)
6,11,26,28
14
溶液的组成
2(0.9%)
6
15
群落的物种组成
2(0.9%)
7
16
真菌
2(0.9%)
8
17
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5(2.3%)
10,22
18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1.8%)
11,12
19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2(0.9%)
11
20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0.9%)
12
21
空气组成的测定
2(0.9%)
14
22
氧气的物理性质
2(0.9%)
14
23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9%)
14
2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0.9%)
15
25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2(0.9%)
15
26
物体的颜色
2(0.9%)
16
27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0.9%)
17
28
燃烧的条件
2(0.9%)
19
29
熔化与熔化现象
2(0.9%)
20
30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0.9%)
20
3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6(2.7%)
21
32
植物的呼吸作用
6(2.7%)
21
33
种子的结构
6(2.7%)
21
34
种子的萌发
17(7.7%)
21,30
35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10(4.5%)
23
36
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10(4.5%)
23
37
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10(4.5%)
23
38
水的净化
10(4.5%)
23
39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4(6.3%)
23,29
40
生态系统的成分
3(1.4%)
24
4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3(1.4%)
24
42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3(1.4%)
24
43
液化及液化现象
2(0.9%)
25
44
水的三态变化
2(0.9%)
25
45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0(4.5%)
27
46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4(1.8%)
29
47
控制变量法
15(6.8%)
29,30
48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1.8%)
3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