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我国政府最早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
B.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中提出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提出
D.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中提出
【解析】 题干强调“最早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教材中明确表述,“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答案】 A
2.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解析】 表述中不正确的是B项,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
【答案】 B
3.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全面理解。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和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都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 D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指出的,但却首先在香港、澳门回归上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不适用于②③。
【答案】 D
5.下面的旗帜有从属关系的是( )
A.①与② B.①②与③④
C.①②与③ D.①④与③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区分清图片所指。图中①②③分别是香港特区区旗、澳门特区区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答案】 C
6.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解析】 香港、澳门在回归前由外国占领,回归时自然要派自己的军队来行使主权。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事情,所以台湾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答案】 D
7.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是( )
①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 ③都享有高度自治权,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④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错,特别行政区仍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③错,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同时都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②④与史实相符。
【答案】 C
8.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的身份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强调的是会谈平等。实现统一后台湾建立特别行政区,应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 D
9.“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
A.合作——分裂
B.分裂——合作——再分裂
C.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D.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又合作
【解析】 国共关系经历了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进行北伐)——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破裂(解放战争)的过程。
【答案】 C
10.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应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东:“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个创举,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但它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港、澳、台还能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实践范例?
(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
【解析】 第(1)问材料一中“一国两制”成功的范例应是香港、澳门回归。第(2)问应从台湾问题的形成进行分析。第(3)问要从祖国统一的角度谈谈认识。
【答案】 (1)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国共双方内战的遗留问题。
(3)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有相近意思即可给分)。
1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图一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祖国统一大业的主要发展成就有哪些?
【解析】 本题围绕“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指导下的祖国统一大业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的理解和识记,可以时间为线索作答。
【答案】 (1)对台湾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
(2)成就:①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③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④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⑤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两党最高领导人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