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老王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 老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4 16: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杨绛杨绛作品 伛( ) 荒僻( )
攥( ) 塌败( )
取缔(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惶恐( ) yǔ pì zuàn tā dì kūlóu zhì zuò
huáng 注音 释义一、走近老王: 请循着杨绛先生的笔墨,仔细读文,去认识老王,了解老王 二、评说老王: 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老王: 孤苦伶仃 生理缺陷
谋生困难 ?
老实厚道 善良淳朴 知恩必报 ?苦善说说“我们”一家人又是怎么对待老王的? 这说明我们一家又是怎样的人?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
“我”关切地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善良,富有爱心、同情心,关
爱和尊重不幸者三、深入老王: 1、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2、重点赏析对老王进行细致描写的8—14段 四、怀念老王: 1、善良老实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作者一家都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2、我们知道她对老王挺好的,为什么要“愧怍”呢?她为什么能这样想?五、关注老王: 1、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和老王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贫苦的盲人夫妇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___,就为他人 ----------请大家以下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爱心浇灌世界赠言:作业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他或她有什么样的特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以上。(作为周记,下星期一交)再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