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材料分析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材料分析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0 05: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材料分析题集中测试卷
1.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9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1)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请你谈谈1949年“中国新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2)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具体探索和实践?
材料三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3)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为推进国际新秩序.树立良好形象作了哪些努力?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1)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中国的这些外交政策的原则和方针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毛泽东和斯大林(图片来自教材)
(2)材料二中再现了哪两个国家的外交场景?这一场景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片来自网络)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3.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
(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周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从材料三中找出美国“考虑与中国改善关系”的两点原因。
材料四:
第26届联大上乔冠华开怀大笑
尼克松访华
(4)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随后,在上海签署了哪一重要的文献?
(5)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有何深切体会?
4.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一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2)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吗?你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怎样的影响?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3)近年来,我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请问我国为什么会取得外交的成功?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哪次外交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多年来,浩瀚的太平洋并未阻断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谱写了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美好篇章。1979年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曾历经曲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大方向,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行动?列举两条。
材料二:为增进中美两国青年以及教育界的相互了解,我高兴地宣布,中方决定邀请100名耶鲁大学师生今年夏天访问中国。……“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青年人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2)请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请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谈谈你的愿望。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率竞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狐凉水淡下来。
——搞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沙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突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黎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飾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暮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搞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材料四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当今世界上有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他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飄凉水浇下来"?
(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
(3)读材料三,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新中国的外交则取得巨大成功,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7.(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底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底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1年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
中日建交
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2)邓小平。
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设置经济特区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贸组织(WTO);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2.(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新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扩大了国际影响,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中国和苏联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3)《中美联合公报》(或上海公报)台湾问题
(4)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苏争霸;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努力等
(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1)和平共处五项原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3)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4)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联合公报》
(5)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1)事件: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广交天下朋友;重返联合国;改善中美关系,中美.中日建交。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方针:求同存异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4)会议: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5.(1)行动: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阻止解放台湾;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变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愿望: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6.(1)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
(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同情.尊重.民主.平等地对待各国。
(3)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综合实力和国际威望的差异外交上是否能够独立自主。
7.(1)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或者中日建交)。理由: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70年代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2)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3)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开放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