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0 08: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
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
C.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D.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清朝中期,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当时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是(  )
A.太湖流域
B.湖广地区
C.关中地区
D.成都平原
3.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纺织业
D.冶铸业
4.
史书记载:清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集于燕”。这说明“燕”(  )
A.商品经济活跃
B.农业生产发展
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
6.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汉口
B.苏州
C.江宁
D.北京
6.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的情形出现在(  )
A.明朝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顺治时期
7.
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消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明清政治腐败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8.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9.《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0.
明清时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
B.明清的大商人很多
C.明清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1.
顺治、_______、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________奠定了基础。
12.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________,是“________”。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________和________。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________和城镇________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3.清朝前期,手工业诸如丝织业、________、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________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________。
14.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________十分兴盛,形成了由________、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________。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____,对当时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5.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________,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
16.
清朝前期,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下列属于清朝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有________
(填序号)
①玉米 ②甘薯 ③甘蔗 ④水稻 ⑤烟草
⑥茶叶
17.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新的工商业城市的形成和集镇的兴起,都使商业资本空前活跃起来。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________
(填序号)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年代
耕地面积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材料二: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三: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1)材料一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2)材料二这一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与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材料二:姑苏繁华图
材料三: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
商帮
主营商品
鼎盛时期
徽商
茶、盐、典当、
瓷器、丝绸
17世纪下半叶
至19世纪初
晋商
茶、盐、票号、
粮食、丝绸
鸦片战争前夕
江右商帮
瓷器、粮食、茶
18世纪初至19世纪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新变化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幅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商帮最早出现在何时?他们的出现有何意义?
答案:
1---10
DBCAB
CDBDD
11.
康熙
垦荒
兴盛
12.
农业生产
国之大计
稳定
繁荣
手工业
商品
13.
棉织业
制茶叶
工场
14.
商品贸易
农村集市
商业网
商帮
社会经济
15.
3亿
持续发展
16.
③⑤⑥
==
17.
①③
18.
(1)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因素:①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②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加大。
(2)清朝前期。联系: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湖广地区的开发,使湖广地区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成为重要的粮仓。
(3)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耕地、粮食供给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清朝以农业立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9.
(1)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苏州。原因: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3)明朝。意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