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1.1964年10月,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2019年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的设定和右图内容相关。下列有关右图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它的名称为“东方红一号”
D.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如2018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漢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还有
①火药
②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③神舟系列飞船
④青蒿素
⑤籼型杂交水稻
⑥莫言获诺贝尔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虽历经曲折,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5.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其中篆书印章的汉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请你判断,其纪念的内容应属于( )
A.经济建设方面
B.国防科技方面
C.民族宗教方面
D.文学艺术方面
6.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7.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服装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数量有限
B.当时衣服色彩和样式很单调
C.有人形容当时是“蓝灰色的海洋”
D.衣服样式新颖,突出个性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
C.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9.下图这张票证自1978年以来相继被取消,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10.下列哪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
A.书本
B.电视
C.报纸
D.计算机网络
11.学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后,同学们准备出一期以“衣食住行 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板报,以下不能作为素材的是( )
A.丰富多彩的服装款式
B.日益丰富的饮食文化
C.简陋拥挤的居住环境
D.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12.下列能够体现人们时尚生活方式的有( C )
①给远方的朋友写信 ②有急事时发电报 ③刷卡消费 ④网上购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3.1970年,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B.人们的食物匮乏、单调
C.随处可见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D.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大多是灰色和蓝色两种
14.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
15.漫画
(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科技水平的变化
16.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D.中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3年10月,下图这名航天员在环绕地球14周后,乘返回舱安全落地。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1)根据材料一,按顺序写出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2)材料二图片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概括他的成就。
(3)据上述材料回答,你认为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某市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四大件”是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热点。
材料三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发展,我国制定了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仔细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图片一、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通用粮票和江苏省布票。造成当时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票证反映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2)结合图片三、四,谈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着在质地、颜色、样式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16BDCAD
BBDCD
ADCBD
B
17.(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杨利伟。中国第一个升入太空的宇航员。
(3)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发展;促进了国家繁荣富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等等。
18.(1)人民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
(2)物资变得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答出两点即可)
(3)党的正确领导;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19.(1)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反映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
(2)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穿着由清一色的“灰蓝黑”转向讲究服装的颜色、花色、款式,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求新、求美、求舒适已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