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东盟自贸区
D.二十国集团
2.1988年建立的我国面积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市
B.珠海市
C.厦门市
D.海南岛
3.1978年下半年,全国各省级以上刊物纷纷发表讨论性文章多达650篇,形成以理论界为核心、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人关注的场面。当时讨论的核心话题应该是(
)
A.平反冤假错案
B.股份制改革员
C.科教兴国
D.真理标准
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四个全面”是指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萌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农业供水为主的国家防洪重点中型水库,1958年11月4日动工兴建,1960年7月因经济困难停工缓建,1965年11月动工续建,1966年7月21日工程全部竣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水库开始兴建于大跃进时期
B.1965年动工续建是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C.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才竣工完成
D.它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
8.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自贸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的农村巨变
D.中国国企改革发展历程
9.历史活动课中,王斌制作了一张卡片,如下图。他要介绍的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10.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总方略是
A.改革开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
A.“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初
B.中国共产党“八大”以后
C.经济特区建立后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主要表现是( )
①修订宪法,确立宪法核心地位②完备法律,实现了有法可依
③区别对待,干部违法从轻处罚④重视执行,做到了违法必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论坛中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据此,某校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探究,以下学生的思考,你赞同
A.“当今的开放”是在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
B.“近代的开放”是在落后挨打下的主动开放
C.“当今的开放”是从长江流域开始
D.“近代的开放”是从黄河流域开始
14.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
A.肯定了“阶级斗争为纲”
B.批判了“共产风”
C.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D.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16.改革开放中,中国逐渐形成的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7.农业稳,天下安。下列做法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②建国前后进行的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19年3月3日,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作告》时指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要
A.实行以按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B.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种所有制经济
D.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
)
A.进入深化改革阶段
B.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
C.进入改革开放加速阶段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这个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讨论”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它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城市而兴起的,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总部设在这座城市,新文化运动在这里迈开了第一步,这里也一度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84年,中共决定开放沿海14个城市,它搭上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快车。新世纪,它又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试验地。这座城市是(
)
A.广州
B.杭州
C.深圳
D.上海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了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B.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C.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23.《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风貌。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会出现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包产到户、深圳特区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24.2015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1994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是
①西藏地处内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④经济特区的设立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二、简答题
26.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会议
A.制定(共同纲领》:
B.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全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主题的会议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8.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走向辉煌。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建设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实现“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党的领导人是谁?带领中国人民“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伟大理论是什么?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也曾有过严重的失误,请举一例。
(4)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A
6.C
7.B
8.B
9.A
10.D
11.D
12.C
13.A
14.A
15.C
16.A
17.A
18.B
19.D
20.D
21.D
22.D
23.A
24.D
25.C
26.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E.中共十九大
27.(1)刘少奇
(2)发展乡镇企业
(3)中共十八大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8.(1)制定(或完成)了“一五”计划,进行(或完成了)三大改造;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党的领导、革命历程、建设成就等方面谈,思想正确即可。)
29.内容: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