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天气怎样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明天的天气怎样》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力求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通过自主式探究、合作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对天气的了解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但是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不够深入。所以学生在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环境:四年级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阶段,他们对直观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天气,为他们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知道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知道现代和古代人们观测天气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哪些动物的表现和自然现象能反映天气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天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难点:知道现代人们观测天气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以收到一条天气预报的手机短信进行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接到了一条天气预报的手机短信,阅读短信内容,你们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天气信息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接揭示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
2.提问:同学们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电脑出示课题。
(二)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提问:举例说明,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播放实况录像。
小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适当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但是恶劣天气会影响工农业生产、交通,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三)、预测天气的设备
提问:同学们,其实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通过天气预报提前就可以知道了,那么你们知道气象站的叔叔阿姨们是怎么观测天气的吗?生回答后播放实况录像。
为了预测的更加准确,人们应用了高科技手段,气象预测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
认识先进的仪器:气象雷达
激光测云仪
气象卫星
计算机
(四)预测天气途径
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天气预报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播放实况录像
(五)了解古代观测天气的方法
提问: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些监测仪器,他们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在这一环节中,我课前布置了一项小调查,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调查古代人们观测天气的方法,然后利用播放天气图片方法,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天气,如:出现钩型云的是什么天气,出现鱼鳞状云的是什么天气,蜻蜓低飞是什么天气,学生猜测后及时的进行补充和拓展。
(六)预测明天的天气
提出问题:请你将自己获取的有关信息和观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明天的天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学习的知识来教学难点。
(七)总结延伸。
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我们要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