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上
专项训练
专项二
非选择题题型专项
期末复习专训
材料解析题
试题特征: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归纳史实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题型。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完全脱离教材,而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的一个基本的特点。
题型1
解题方法:首先是阅读材料,必须做到“读懂、读透”材料,不仅从文字上读懂,而且要从历史角度读懂材料。把材料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其次是审读设问,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明确各题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处理好设问与材料、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组织语言解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典例1
材料二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行纪》,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1)据材料一,指出“他”是谁。
(2)据材料二,归纳哥伦布能够迈出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史实产生的相同影响。
【思路点拨】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神曲》,可直接推断出但丁;第(2)问要求“据材料二,归纳”,需要对材料中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史实进行分类梳理,得出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而第(3)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则需要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规律性、普遍性的认识。
【答案】(1)但丁。
(2)对财富的渴求;地圆学说的影响;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任选两点)
(3)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意大利世俗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也得到重视和发展,但其发展脉络与宗教神学的主张大相径庭,因此教会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干预和打压。为了与教会势力相抗衡,一些学者广泛搜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以作为思想武器。
强化训练
(1)据材料一,指出意大利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是什么。
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国王与王后二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人情并使人们皈依我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即沿直至目前臣等尚不知是否有人经过之路线航行。”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
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的初衷和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向西航行的原因。
君命另辟新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中所示的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英国已经实现煤炭产量达4
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和噪音问题。
材料二 改进蒸汽机应用于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此后,凡是有煤炭的地方,能建工厂,工厂还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带,以便招工人和销售产品。1841年,英国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占20%,从事工业的占43%。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2%,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机器大工业所替代,19世纪后,蒸汽机成为一种主要的动力机器,促进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繁荣。
(2)据材料二,归纳蒸汽机的应用促成了英国工业的哪些新变化。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工厂选址带来了便利;促进了工厂制的产生和推广(大工厂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超过农业;促进了英国铁路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与社会问题。
总结概括型探究题
试题特征:总结概括型探究题是2018年以来中考真题中的新形式,打破了以往观点论证类题目的思维模式,体现能力递进的特点,主要围绕当年的周年热点进行设题。
题型2
解题方法:首先明确所探究的对象。然后探究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或者总结概括材料所述事件带来的影响。探究原因可以从背景、条件、目的等角度思考;探究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概括。
探究问题。
材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只有改进蒸汽机的瓦特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里,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
典例2
地结合起来。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特点。
(2)据材料二,探究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思路点拨】先读题干“据材料”,归纳材料信息;再读材料找“特点”和“带来的影响”,画出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分层整合,注意条理要清晰。
【答案】(1)科学与生产(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生产者);首先发生于英国。
(2)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3.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统治着全部文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能通过禁欲修行,寄希望于死后的“来世”。随着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的发展,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了打破思想禁锢对生产力的约束,人文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展开,渗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精神,但又超越了它的局限。
——摘编自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兴起的背景。
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禁锢约束了生产力。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重新发现古代希腊罗马人创造的古典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们仿佛从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努力使这种古典文化再生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为实现他们的追求和使命,伟大的人物与伟大的作品应运而生。……这场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确立了积极进取、创造和科学实验等精神,名为“复古”,实为“创新”,它冲破了枷锁,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解放了人的思想,确立了积极进取、创造和科学实验等精神;冲破了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促使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繁荣;动摇了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4.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1775年武装斗争开始后,英国政府的凶恶面孔越来越暴露出来,决心用屠刀把北美反英斗争淹没在血泊里,并随之付诸了行动。英国政府调动外国雇佣兵来镇压北美运动,这就向北美表明,母国将靠邻人的力量来打自己的儿女。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北美人民对英国的幻想,他们不得不从独立中找出路。
——摘编自刘祚昌《美国的独立与独立宣言》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镇压北美反英斗争所导致的结果。
北美人民寻求独立。
材料二 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13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地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探究作者认为“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的原因。
华盛顿。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改变殖民地时期的选举权情况;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没有废除奴隶制。
文综题(历史部分)
试题特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体现学科价值引领作用。
解题方法:分析设问要求,明确是否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归纳材料中的信息,并依据限定词锁定知识点,直接迁移。
题型3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承载历史记忆,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窗口;歌曲表达民族情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对经典歌曲的理解和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典例3
材料
【歌曲1】
【歌曲2】1935年电影《风
云儿女》主题歌
【歌曲3】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
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
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首歌曲的创作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分别概括这些事件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据材料,归纳三首歌曲共同体现的革命精神。
【思路点拨】第(1)问第一小问应注意设问要求“分别”指出;第二小问要结合相关事件的背景回答。第(2)问分别根据【歌曲1】中的“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歌曲2】中的“我们万众一心”和【歌曲3】中的“齐心团结紧”等归纳出三首歌曲共同体现的革命精神是“团结战斗”。
【答案】(1)【歌曲1】巴黎公社(或巴黎公社革命);【歌曲2】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或抗日战争);【歌曲3】抗美援朝战争(或抗美援朝)。【歌曲1】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低下;【歌曲2】日本侵略的加剧(或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歌曲3】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
(2)团结战斗(或必胜信念、不怕牺牲等)。
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史学界认为16—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子,制定、颁布法律文件,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系列斗争,在它的推动下,世界历史发展进入崭新的时代。
强化训练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材料二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二条 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1)三则材料分别摘自三部法律文献,指出这三部法律文献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分别概括这些事件的历史影响。
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2)据材料,归纳三部法律文献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
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6.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培养积极的创新能力。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斯蒂芬森制造的机车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张图片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分别概括图中的发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技术需要提高(或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各行业缺乏合适的动力机器;各地货物运输需要更为快捷、便利、廉价的交通工具。(大意相同即可)
(2)据材料,归纳三张图片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
创新。(共40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上
专项训练
专项一
选择题题型专项
期末复习专训
材料型选择题
试题特征: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广泛,情境、问题设置新颖,一种类型是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第二种类型是以材料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后进行选择。
题型1
解题方法: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的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典例1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思路点拨】材料中主要提及的是“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的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所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故选A。
【答案】A
1.《巨人传》中写道,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起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 )
强化训练
A.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
C.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
D.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点拨】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起了人文主义的思潮,题干中的描述反映了人文主义所提倡的人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因此选A。
【答案】A
2.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这说明了( )
A.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C.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D.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D
比较型选择题
试题特征: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
点”“不同点”“共同”“区别”等提示语。
解题方法: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
题型2
17世纪与18世纪发生的英国、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相似点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可见这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是( )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实现民族独立
D.向民主法治化国家过渡
典例2
【思路点拨】此题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考查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可用排除法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英国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实现民族独立的只有美国,排除C。故选D。
【答案】
D
3.分析下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强化训练
国家
标志性事件
政体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
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宪法通过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宪法通过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宪法通过
民主共和制
A.
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
B.四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受经济水平制约
C.四国均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宪法
D.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点拨】A项,国家政体是否有优势,主要看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美法与英德的政体均是适合本国国情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存在优劣之说。故A项错误。B项,题干只反映了四国政体,没有反映经济相关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权利法案》不是英国的宪法。故C项错误。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均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代议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4.美国革命领导人寻求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独立,但他们愿意保留英国的法律及大部分英国社会和文化的传统,法国则完全不同,法国革命领导人拒绝接受现有社会,认为那是旧的秩序,并寻求用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取而代之。导致美、法革命“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指导思想不同
B.基本国情各异
C.领导阶级不同
D.地理位置各异
B
人物型选择题
试题特征:人物型选择题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考查内容。一是考查人物的活动。二是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三是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解题方法: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要能对其分析比较。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题型3
德国诗人海涅曾经为拿破仑写过这样的诗句:“每当想到陛下,记忆便充溢着夏日的苍翠和暖阳。”海涅这样描写当时的家乡:“完全按照法国的方式统治着,奴隶制人身依附和徭役杂税都被废除了。”海涅的赞叹是因为拿破仑( )
典例3
A.加冕称帝和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军事征服除俄国之外的欧洲大陆
C.颁布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民法典
D.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中“德国诗人”“按照法国的方式统治
着”“奴隶制人身依附和徭役杂税都被废除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人海涅赞叹的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D符合题意。
【答案】
D
5.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思想解放,某班黑板报开辟相关历史学习专栏,下面三位人物最适合的栏目是
( )
马克思 恩格斯 伏尔泰
强化训练
A.近代社会的开拓者
B.先进思想的引领者
C.科学社会主义的推动者
D.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者
【答案】B
6.下面的小卡片是某同学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摘要,这位同学研究的人物是( )
1.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2.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3.同胞心中最伟大的人物:不恋权势,拒做国王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林肯
D.华盛顿
D
数据图表型选择题
试题特征:数据图表型选择题是以数字(柱状图、坐标图、数字表格等)作为试题的情境而创设的题型,这种题型是通过数字或数字的变化来反映史实和历史现象的。
题型4
解题方法:(1)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2)察:察变化(找出数字的变化),并把数字的变化译成文字信息。(3)联:联教材(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把数据的变化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4)答:仔细审问题,据问题来作答。
导致下表中城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1760—1851年英国城市变化表(单位:个)
典例4
年份
人口3万以上城市
人口10万以上城市
人口30万以上城市
1760年
1
0
0
1851年
13
7
3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开展
【思路点拨】首先看表头:“1760—1851年”和“英国城市变
化”。再观察数字变化:数字在不断增大。然后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最后看设问找主要因素,所以D符合题意。
【答案】D
7.下图中A、B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强化训练
A.英国宪章运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十月革命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
D.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胜利
【点拨】根据图表可知,A、B两点属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高潮,对应的时间一个是19世纪40年代,一个是19世纪70年代,所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C。
【答案】C
8.下图为英国农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图,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农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图
A.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B.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C.英国的殖民扩张
D.文艺复兴的推动
【点拨】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读图可知,1770—1900年,英国的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A
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试题特征:此题型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示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中未出现的全新的结论或表述。
题型5
解题方法:回答这类选择题,主要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化进程开始。“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
C.资本输出成为主要形式
D.英国殖民扩张时代开启
典例5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因此“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B符合题意。
【答案】
B
9.“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观点指的是美国(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C.首创了民主共和制
D.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强化训练
C
10.15世纪,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奥斯曼帝国封锁,所以,派遣船队沿非洲南下,开发黄金贸易的新航路的举动引起了葡萄牙王室的兴趣。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试图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是为了对非洲殖民掠夺
C.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D.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点拨】根据材料中
“开发黄金贸易的可能性引起了葡萄牙王室的兴趣”可知,新航路开辟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D符合题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