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十二讲农业区位(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十二讲农业区位(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6-10 07: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2讲
农业区位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
课标解读:农业区位
  课标要求:以区域地图、景观图、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解读: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且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千差万别(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发展历史不同;不同区域居民的食品爱好和需求不同,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为此各地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大的差异。农业区位可以从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区位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答题模板:农业区位的答题模板
  
分析要素
答题要点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
地形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高原)地形平坦,易于耕作
土壤
(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土层深厚、肥沃
水源
(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自然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恶化),农产品品质良好(差)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国内外市场位置及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航空运输条件等
技术
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和技术支持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地价
地价高低
历史经验
种植历史、生产习惯
生长习性
不同农作物和牲畜的生长习性不同,分析时应注意某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否适合农作物和牲畜发育的条件要求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②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③水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地下水等,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
④土壤:土壤的肥力、质地、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种类与产量。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生长,黑土适宜大豆种植。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其主要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如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可扩大作物种植范围,影响生长时间和季节。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能力提升:关键区位因素的辨别
  
能力提升: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分析
  
能力提升: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
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因素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
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能力提升: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⑧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
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⑨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⑩果园种草:调节气候,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保肥、防风固沙、减少杂草生长、减轻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土地盐碱化程度等。
能力提升: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不利影响
过度发展某种农业,会导致农作物种类单一,保持水土功能减弱。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入湖、入河泥沙增多,河床淤积,湖泊萎缩,防洪蓄洪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残留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使湖泊水质下降。湖泊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能力提升: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会促进与农产品生产的相关产业在农业生产地附近集聚中转。
②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促进各种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能促进销售网络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③某种农业的发展会带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带动交通运输(物流业)、农业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能力提升: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不利影响
①某种鱼类的大规模发展,会导致当地原有鱼类品种的减少,由于鱼类的品种不同,捕捞技术和方法都要改变,因此会冲击当地捕捞业的发展。
②过度发展某种农业类型,可能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市场的风险
性,农事安排灵活性较差。
③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会增加生产
成本。
能力提升: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该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力提升:农业区位综合分析法
(1)分清农业区位综合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某区域的农业区位和某农作物的区位。例如“简述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属于某农作物的区位,“简述东北商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属于某区域的区位。 
(2)掌握农业区位综合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农作物或农业区域的联系,再抓住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能力提升:农业区位综合分析法
(3)明确农业区位综合分析的要求。区位分析的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①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②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③优势分析(通过全面分析找出其中具有优势的因素);④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因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4)合理布局农业。农业区位综合分析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根据区域范围大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农业的合理布局,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能力提升:农业区位选择
能力提升: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能力提升: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评价
能力提升:农作物品质好
①(纬度低)热量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气候干旱,降水少;海拔高)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深居内陆,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养分)积累
③灌溉水源充足(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种植经验丰富
⑤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⑥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病虫害、菌类少
⑦距工业发达地区远,无污染
能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①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提供丰富有机质
②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
③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留存
能力提升:人类活动对部分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
(1)铺设鹅卵石、砂对作物的影响
①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强,夜间降温快,增加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和光合作用
②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保持土壤水分
③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能力提升:温室大棚VS地膜
温室大棚: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①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不能进行越冬栽培。
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叶菜类)外,还可更换成遮阳棚,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塑料大棚一般室内不加温,靠温室效应积聚热量。
②“南沙温室”具有防台风、防暴雨、防高温、防腐蚀作用。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能力提升:温室大棚VS地膜的共同点
同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起到保温作用,用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及上市时间(早熟和晚熟市场),其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
能力提升:温室大棚VS地膜的共同点

应用地域:在我国地膜覆盖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塑料大棚南方北方均可应用。

应用时间:地膜覆盖一般应用于春季,塑料大棚一般在北方应用于春秋,南方应用于夏冬。

所起作用:a.地膜覆盖:春季一般起增温、保土、保水作用;夏季果园里一般起增加光效的作用;夏季田地里也可以起到减少土壤水分,固根、增产的作用。b.塑料大棚:冬春季节主要起到保温作用兼有保水作用;夏秋季节(黑色)一般起到保水作用防雨、防风、防雹。

农作物品种:个人觉得大棚中的农作物附加值更加高,且集约化水平更高。

保温差异:地膜覆盖主要是对地温的提高,塑料大棚主要是对气温的提高。

危害:地膜覆盖易破、不易回收,影响土壤结构、土壤水肥运动,大棚危害较小。
能力提升:我国农业区位条件对比分析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典例探究: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题技巧:
  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注意审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而不需要分析其地形、土壤、市场等条件。宾川县纬度在26°N左右(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生长期长,热量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干热,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机质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
答案: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典例探究:
2.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答案: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典例探究:
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解题技巧:
  本题通过中欧合作,结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农业的自然地理条件。本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为“亚热带地区”“不适宜”“油橄榄树”,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从材料中得知,油橄榄的生产条件: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再结合我们所学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分布区的气候(降水、光照)特点、土壤特点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我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偏酸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答案:我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典例探究: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烤烟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低于10
℃或高于35
℃都不利于其生长。在我国,烤烟一般3、4月为育苗期,5—8月为生长期。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面为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布图和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土壤和气候两方面分析烤烟适宜的种植环境
解题技巧:
  从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可以看出,烤烟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从材料一可知烤烟生长的气候条件。
答案: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以微酸性土壤为主,育苗期气温不能低于10
℃,生长期水热需求多。
典例探究: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需要看清限制性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是本题的题眼。气候角度一般包括气温、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日光温室主要在冬季使用。根据图b判断,该地冬季降水稍多但总量仍然很少,使用日光温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冬季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低于农作物明显生长的温度(10
℃左右),使用日光温室可以提高温度,使蔬菜、瓜果生长。
答案: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典例探究: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
解题技巧:
  从题中可知,马铃薯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冬季寒冷,农业病虫害少。
答案:马铃薯主产区年降水量较少,马铃薯水分含量少,品质好;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冬季寒冷少雨,农业病虫害少;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雨热同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典例探究:
7.攀枝花适宜多种水果生长,目前,政府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重点扶贫项目之一。其中米易县是全国最大的早熟、优质枇杷基地(枇杷树喜光,喜温,不耐寒,一般秋天或初冬开花,春天结果,初夏成熟),11月下旬即可采摘上市,持续到次年5月上旬。下图示意攀枝花附近地区和各区县水果种植分布。
推测米易县枇杷品质好、上市早的有利气候条件
解题技巧:
  分析农作物品质较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从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生长期等方面去分析。上市较早,说明该区域热量条件好,有助于农作物的开花结果,而热量条件大多数都受地形的影响.
答案:(米易县地处南亚热带),冬无严寒,利于枇杷树越冬;(冬春季节少雨),光热条件好,有利于枇杷提前开花结果;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高。
典例探究: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蜜蜂对气温敏感,活跃期适宜温度为15—25℃。蜜蜂从胶源植物采集树脂,分泌蜂胶(富舍天然抗生物的蜡状物质)并涂抹在蜂巢内外,使蜂巢不受细菌、病毒和虫类等侵袭。蜂胶具有抗菌抗癌功效,是一种珍贵的保健品生产原料。
巴西阿拉戈斯(下图)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经济落后。自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发展养蜂业,采集优质蜂胶供出口。近年来,当地种植园主雇佣蜂农带蜜蜂给瓜果授粉。21世纪以来,中国以蜂胶为原料的产业发展迅速,但浙江等省的养蜂业日渐衰落,从阿拉戈斯进口的蜂胶逐年增加。
与浙江相比,分析阿拉戈斯养蜂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题技巧:
  阿拉戈斯养蜂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结合蜜蜂的生长习性与两地的气候状况及胶源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蜜蜂对气温敏感,活跃期适宜温度为15~25℃。蜜蜂从胶源植物采集树脂,分泌蜂胶”。从气候来看,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巴西阿拉戈斯地区位于低纬度,气温较高,活跃期长。从胶源看,热带的胶源植物丰富。
答案:阿拉戈斯地处l0°S附近,水热条件更优越,四季皆有丰富的蜜源和胶源植物;
全年高温,蜜蜂活跃期较长。
欢迎欣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