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1讲
环境问题成因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
课标解读: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课标要求:以区域地图、景观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随着社会发展,温饱问题逐渐远离人们议论的话题,而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
人类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发展就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又排放到环境中去,故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因分析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知识梳理:环境问题答题模板
环境污染
自然原因
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等
人为原因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
生态破坏
自然原因
地形因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气候因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因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植被因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因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知识梳理:区域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知识梳理:常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常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常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常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常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常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世界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1.
政府的不重视
2.
两次工业革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
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
盲目追求利润
5.
没有采取针对性合理措施
6.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知识梳理:中国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1.
中国人口增长过快
2.
乱砍滥伐严重
3.
重视程度低
4.
片面发展经济
5.
“左”倾思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的影响
6.
错误认识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发展
2.
自由放任政策
3.
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新能源(煤炭、石油等)使用量增加
4.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染物排放集中
5.
工业革命助推砍伐树木现象
6.
城市设施、管理不健全
7.
工业布局不合理
8.
工业化时期技术制约
9.
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
10.
盲目追求利益
11.
环保意识缺乏
知识梳理:美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2.
两次工业革命
3.
政府管理的缺失
4.
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
能力提升: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能力提升: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
能力提升: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
能力提升: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
能力提升:环境污染问题
能力提升:环境污染问题
能力提升: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
能力提升:环境问题成因的答题思路
能力提升:生态环境问题答题思路
能力提升:全球性环境问题成因和防治
能力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防治
能力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防治
思维导图:环境问题成因
典例探究:
1.海洋微塑料是指存在于海洋中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人类活动使大量微塑料进入海洋,目前在南极海域也有发现。海洋微塑料既是海洋污染物的来源,又是有毒污染物的传播载体。微塑料表面会吸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容易被浮游动物、鱼类、海鸟等海洋生物吞食,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微塑料及其危害已成为国际海洋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指出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并说明原因。
解题技巧:
本题结合最新的资料,考查了海洋微塑料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等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由此也可见微塑料污染之严重。微塑料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微塑料可以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也进入了海洋生物食物链,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原因:微塑料含有毒有害物质;难降解,危害时间长;易扩散;粒径细小、数量多。
答案:危害:造成海水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原因:含有毒有害物质;难降解,危害时间长;易扩散;粒径细小、数量多。
典例探究:
2.地下水埋深指地表到地下水的距离,下图为某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及地下水埋深关系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解题技巧:
从图中看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加,说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典例探究: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朱鹮,鸟类。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4-5月开始筑果,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解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至20世纪80年代仅有7个野生种群在我国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南麓,生存范围明显缩小。
分析朱鹮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并为朱鹮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题技巧:
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造成生存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人类猎杀等;自身繁殖速度慢。由材料可知“朱鹮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说明繁殖率低,种群数量增长慢;“生存范围明显缩小”说明由于人类活动对朱鹮的栖息地构成破坏;此外人类猎杀,误食有毒食物等都会造成朱鹮的大量死亡。措施:朱鹮为濒危物种,所以应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对朱鹮的捕杀;朱鹮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存范围明显缩小,因此应加强对其生存环境进行监测,减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针对朱鹮繁殖率低的特点应进行朱鹮繁殖培育技术的研究,提高生育率和存活率。。
答案:原因:朱鹮生存环境恶化(生存范围缩小,环境污染,偷猎现象严重等);朱鹮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繁殖率低;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对朱鹮的捕杀;对其生存环境进行监测,减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进行朱鹮繁殖培育技术的研究,提高生育率和存活率。
典例探究:
4.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题技巧:
首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其次是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护,水分易散失,且土壤蓄水能力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天然的雨林湿度低。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典例探究:
5.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题技巧:
刀鱼数量的减少主要和过度捕捞以及湿地减少、水体污染等造成刀鱼生存环境破坏有关。针对刀鱼资源减少的原因,可从禁止过渡捕捞、加强人工养殖,保护湿地和治理河流污染等角度说明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
典例探究:
6.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最为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严重的原因。
解题技巧: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从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质构造(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地面建筑物的重量等方面来考虑。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需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产生地下漏斗,进而导致地面沉降;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答案: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典例探究:
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黄土、黑土土壤肥沃,我国在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都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甲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地区图,图乙为我国黑土、黑钙土分布图。
简析图示两区域土壤侵蚀程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题技巧:
读图,我国的黄土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域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强。冬春季节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所以侵蚀严重。黑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区,区域地形平坦,流水侵蚀较弱。西侧山脉阻挡,冬季风力侵蚀小。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保持作用强,所以侵蚀较轻.
答案:黄土区侵蚀严重(黑土区侵蚀较低)。原因: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强;冬春季节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或黑土区较轻;地形平坦,流水侵蚀较弱;西侧山脉阻挡,冬季风力侵蚀小;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保持作用强)。
典例探究:
8.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有哪些?
解题技巧:
本题考查美国中西部“黑风暴”产生的自然原因。美国中西部广泛分布黑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天气干燥,多大风,加之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大风扬起黑土形成“黑风暴”。
答案: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欢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