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反思
期末阶段的课程安排紧锣密鼓,能够借班上课本身就打乱了六中现有的教学节奏,当天也出了一些偶发的状况,在此特别感谢六中历史组各位前辈们的支持与指导,为了对本次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而促进本人教学的提升,从课标解读到教材知识板块的划分,从三维目标的设置到教学设计的生成,从教学效果的预设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老师的点评,特在此就能够想到一些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小结。
1、基于备课的反思:
按照备课的一般流程,备课前,我最先从课标入手,本课的课标是:“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本课需要了解的知识点非常多,除了基本知识外,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教材中一些新鲜的观点和繁多的内容,也需要进行有序的整理,因此如何将知识点构成一个整体,保持学生对于繁杂史实的关注度与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
就此我整合本课知识点内容,土地改革过渡到三大战役,民力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于是我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确定为本课教学重点。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的关系确定为本课难点。为了让学生有历史整体性,决定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主线,以“解放战争中的国共兵力对比”为暗线,备课中取舍大量视频、图片、文字、课例、习题,确保每一则材料都能具备充分的说理性,能够顺利地引导教学的推进。最终把本课整理为“得民心——土地改革、用民心——三大战役、聚民心——渡江战役”三个部分。
2、基于试讲的反思:
六中的第一次亮相至关重要,育才与六中的学生学情差异较大,在育才进行的两次试讲,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很多材料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学生理解不好,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重复的删改和整理,能够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级的学生。正如周老师在评课阶段所说,不论任何学校,学生都会存在分层,因此照顾到大多数是很重要的。
长时间以来,新参加工作就存在课程内容过多,自身取舍不当等问题,因此课程内容往往设计得太复杂,针对这个问题,在试讲阶段,我对土地改革改成了视频材料、将三大战役确定为学生活动,由此将更多的探究和思考留给学生发挥。
3、基于课堂的反思:
实际的教学过程,比想象的要顺利,学生配合度高,理解能力强,让我的教学也游刃起来。回顾旧知阶段,鉴于之前一天刚刚讲授过本课内容,因此学生能够对内战爆发与重点进攻的基本史实有准确的记忆。在王老师的建议下,我在此处增加了内战爆发初始的战役地图,让学生开始建立起史地联系,促进学科渗透之余,也为后面历次战役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富有情境引导的语言,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来思考,在此,本课导入阶段设计了“以史为鉴”,学生设身处地地翻译古文,学习历史中的智慧,由此了解历史的相似性,导入解放战争,学生在导入阶段参与性很高,让“民心”的情境设计得到凸显。
本课知识学习过程中,土地改革中出现的漫画、饼状图、视频,尽可能让学生多去分析,但是存在着教学活动语言不够明确的问题,如设问中“让学生思考……也可以讨论一下”,此处并没有明确,此类问题在教学中屡次出现,会造成学生不知所措的现象,这是由于把握不清楚学情造成的,而实际学生能够完全自主解决材料阅读,多维度多角度的材料学生也更有新鲜感。
第二子目,三大战役。郭老师指出其中部分材料存在撞色、不清晰等情况。课堂中存在多种意外情况,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该状况,尽可能使用对比强烈的素材,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摄取是关键,这时非常需要注意的。
刘邓挺进大别山与三大战役,让学生小组结队完成,并用相应的地图,解析战术,用富有战术色彩的词汇进行总结,尽可能让学生记住作战特点与鲜明地域,该阶段完成效果较好。其中对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与北平和平解放,适当展开,也可以紧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题深入。
第三目渡江战役部分,也是在地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感知国共实力对比区域,由此明确渡江战役的目标地域,梳理基本史实,完成基础部分教学。但是在本目中,缺失了本课“相关史实”中有关七届二中全会的知识点,确实是本课设计的一大纰漏,没有全面地把握新教材变化,这是需要日后继续努力的。
最后为了提炼升华,完善本课的德育渗透环节,设计课后练习题探究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小米加步枪对比国民党强大装备,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堂反馈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题,由此在进行升华,完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诸多领域的原因。
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整体存在的问题是语速过快,难以顾忌所有学生的认知程度,如果时间有余,还能够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可能对于本课的教学成果检测会更好。
通过本课,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和调整。争取让自己的教学不断的完善,让学生能够提高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正如在评课中各位老师所说的,现在教学中一些小小不言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难以更改的顽疾。所以从六中第一课开始,我会努力吸取一切经验与教训,确保两年之后,能够以一个更好更严谨的形象回到六中,请六中历史组各位前辈静待花开。(共28张PPT)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基本史实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
3、通过对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受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学习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得民心——土地改革
自主学习
一、得民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得民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为了团结地主
阶级共同抗日所实行的特殊土地政策
一、得民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胜利后,减租减息的政策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后,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具备了有利条件。为了巩固解放区,也有必要立即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高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背景
时间
文件
内容
总路线
结果
意义
二、用民心——三大战役
二、用民心——三大战役
自主学习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其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大决战
温故知新
二、用民心——三大战役
共产党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开始战略进攻
1947年夏
晋冀鲁豫解放军
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
刘伯承、邓小平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背
景
时
间
部
队
渡河方向
指
挥
意
义
二、用民心——三大战役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南京
武汉
120
万人
430
万人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6—1947年双方兵力对比
280
万人
365
万人
内战爆发时
1946年6月
孟良崮战役后
1947年5月
挺进大别山后1947年8月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退守沈阳、北平、徐州3个战场上。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2.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东北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20
万人
430
万人
内战爆发时
1946年6月
孟良崮战役后
1947年5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挺进大别山后1947年8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31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后
1948年11月
1946—1948年双方兵力对比
辽沈战役后,国共实力对比开始扭转
(2)淮海战役
猛虎掏心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3)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华北(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①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
傅作义
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解放军进驻北平
解放军在街头休息
②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战
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领军人物
林彪
罗荣桓
刘、
陈、邓、
粟、谭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野战军
作战中心
锦州
徐州
北平
作战方针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战况
解放东北全境
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聚民心——渡江战役
三、聚民心——渡江战役
自主学习
三大战役后解放地区的告示
三、聚民心——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三、聚民心——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时
间
结
果
意
义
江阴
湖口
蒋
家
王
朝
覆
灭
台
湾
1927年4月----1949年4月
材料1: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
经济:
军事: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实行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作战方针明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合作探究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
国民党发动内战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战略防御
当堂练习
1、“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施是在(
)
A
.
1945年
B.1947年
C.1956年
D.1949年
B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C
3、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全中国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C.标志着全新的统一民主政权诞生
D.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B
4、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基本史实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
3、通过对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受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得民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自学指导A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背景
时间
文件
内容
总路线
结果
意义
二、用民心——三大战役
自学指导B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背景
时间
部队
渡河方向
指挥
意义
二、三大战役
战
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领军人物
歼敌人数
参战部队
作战中心
作战方针
战况
三、聚民心——渡江战役
自学指导C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结果
意义
合作探究
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当堂训练
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认真纠错!
1、“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施是在(
)
A
.
1945年
B.1947年
C.1956年
D.1949年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3、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全中国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C.标志着全新的统一民主政权诞生
D.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4、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自我反思
紧扣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扼要说明。
我的反思:
PAGE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