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滴定: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通过定量计算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的方法。
C(酸)·m·V(酸)
=C(碱)·
n
·V(碱)
n(H+)=n(OH-)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2、原理:酸HmR和碱M(OH)n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等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即: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
酸碱中和滴定
3、实验的关键: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曲线: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加酸(加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制出的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
酚酞
甲基橙
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ml
0.1000
mol/L
HCl溶液
VNaOH/mL
15
18
19.98
20
20.02
25
40
pH
1.8
2.3
4.3
7
9.7
12.1
12.5
2、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2-3滴即可)
1、标准:
1)变色范围与终点时pH突变范围部分重合;最好接近终点
2)颜色变化明显,颜色最好由浅色到深色,易于观察
指示剂的选择:
3)变色范围越窄越好,越窄越灵敏。
黄色→橙色
无→粉红
粉红→无
橙色→黄色
无→粉红
黄色→橙色
甲基橙
酚酞
强碱滴定强酸
强酸滴定强碱
强碱滴定弱酸
强酸滴定弱碱
4、实验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标准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待测液—未知浓度的溶液(锥形瓶中)
指示剂—用于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反应完全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
5、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
酸碱中和滴定
3、实验的关键: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0刻度处
25ml刻
度处
滴定管上标有:温度、容积、
0刻度,
0刻度在上方
精密度:0.01ml,所以读数时要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读数时,需平视读数
25ml酸式滴定管
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全部盛满溶液时,体积多于所标容积。
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注意: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于装碱性溶液(以及HF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用于装酸性溶液或会腐蚀橡胶的溶液(如强氧化性的溶液)。
玻璃活塞
橡胶管玻璃球
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锥形瓶不用润洗)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
管中,使液面高于0刻度2-3cm
4、赶气泡: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到0刻度以下,并记下读数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玻璃仪器内外水膜均匀,不成滴,不成股。
6、取液:
(1)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10.00ml盐酸于锥形瓶中
(2)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碱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
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
10、计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8、记录:
当加入一滴酸或碱时溶液立即发生颜色变化,振荡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数据。
左手:控制活塞或挤压玻璃珠。
右手:持锥形瓶,不断旋转。
C(酸)·m·V(酸)
=C(碱)·
n
·V(碱)
9、重复操作:每个样品滴定2~3次
数据处理:用0.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舍去误差大的数据
根据原理进行计算
CHCl
=
0.2096
mol/L
=26.20mL
滴定次数
待测盐酸体积/mL
0.2000
mol/L
NaOH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溶液体积/mL
一
25.00
0.00
26.11
26.21
二
25.00
1.56
30.50
28.94
三
25.00
0.22
26.41
26.19
1.产生误差的原因:操作不当,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等。
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
2.误差分析的依据:
若强碱滴定强酸:
误差来源:
滴定前的准备过程;
滴定过程;
读数
滴定前的准备过程
偏小
偏大
偏大
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
错误操作
C待
滴定管未用待装液润洗
装待测液
装标准液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偏高
偏低
偏高
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
错误操作
C待
滴定时漏液
滴定时锥形瓶中液体溅出
滴定结束后,尖嘴挂着余液
读数引起的误差:
1.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仰视刻度线
C待偏高
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
2.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俯视刻度线
C待偏低
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
3.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后俯视刻度线
C待偏低
实际读数
正确读数
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
4.
滴定前俯视刻度线,滴定后仰视刻度线
C待偏高
实际读数
正确读数
误差分析直接利用中和滴定原理:
课堂小结:
2.滴定阶段:
3.数据处理阶段:
NaOH
+
HCl
=
NaCl
+
H2O
C标.V标=
C待.V待
1.准备阶段: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②水洗
③润洗
④装液
⑤记录初读数
⑥取待测液于锥形瓶
⑦加指示剂
⑧滴加标准液直至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⑨记录末读数
⑩数据处理,计算待测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