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0 11: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共9题)
1.任何物体都能分割为极小的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可分为最小的微粒是(  )
A.?分子????????????????????????B.?原子????????????????????????C.?一定数目分子的微小微粒????????????????????????????D.?糖粉末
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
3.图中所示的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公园花香四溢????????????????????B.?山间大雾弥漫
C.?公路尘士飞扬????????????????????D.??
湖面柳絮飞舞
4.固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5.中央电视台新近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其中传唱和鉴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诗,诗句中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关的是(??

A.?墙角数枝梅???????????????????????B.?凌寒独自开???????????????????????C.?遥知不是雪???????????????????????D.?为有暗香来
6.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隙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7.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8.用细线绑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1;又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为F2;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则(??

A.?F2
>
F1
>
F3????????????????????B.?F1
>
F2
>
F3????????????????????C.?F2
>
F1
=
F3????????????????????D.?F1
=
F2
=
F3
9.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①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②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
③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
④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二、多选题(共4题)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空气流动形成风?????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C.?潮湿的地面变干?????D.?扫地时,灰尘四起
11.下列事实或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是(??

A.?1cm3水中有个3.35×1022个水分子????????????????????B.?将墨水滴入水中
C.?酒精与水混合????????????????????????????????????????????????????
?D.?拉伸的弹簧撤除外力后会恢复原长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3.对于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主要说明扩散现象发生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乙图主要说明物体内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丙图主要说明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D.?丁图主要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着的
三、填空题(共4题)
14.阳春三月,西安植物园内花香四溢,“花香四溢”说明了分子________;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15.把40mL的酒精与40mL的水混合后,其总体积________80m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16.“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________现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________nm。
17.如图是关于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实验:
图A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图B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图C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题)
18.体积为1cm3的水,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如果将这些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列成长列,这列队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水分子直径约为4×10﹣10m.
19.分子的直径太小了,物理学家就想到一种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即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小宇同学把煤油装在滴定管里,记录到煤油滴了400滴时,管内煤油减少了0.4cm3

其中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是3m2

试粗略估算煤油分子的直径。
五、解答题(共1题)
20.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请你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而原子不具备此种性质;
故选A.
【分析】保持甜味说明能保持物质的性质,由原子和分子的特点可解答.
2.
A
解: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A符合题意;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雪花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雨滴下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人能闻到气味。
3.
A
解:A.公园里花香四溢,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形式,A符合题意;
BCD.选项中大雾、尘土、柳絮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物体都不属于分子,属于宏观世界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4.
A
解:正常情况下,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恰好平衡。
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被压缩后,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分子之间的斥力变大,所以很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间存在斥力,很难压缩。
5.
D
解:为有暗香来,是指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了人的嗅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6.
B
解:A.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故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mL,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属于机械运动,B错误,符合题意;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颗粒,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7.
B
解:A.
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因为N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B符合题意。
C.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C不符合题意;
D.
“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8.
A
解: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1

此时玻璃板受到平衡力作用,F1的大小等于玻璃板的重力G;若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测力计示数为F2

此时因水与玻璃板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F2的大小大于玻璃板的重力G;若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

此时F3的大小等于玻璃板的重力与所受浮力之差,即F3小于玻璃板重力G;故F2
>
F1>
F3.
故答案为:
A。
【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竖直向上浮力.
9.
A
解:①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故②符号题意;③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故④符号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逐项分析即可.
二、多选题
10.
B,C
解:
A、空气尽管是看不见的,但它是物质不是分子,因此风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
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C、潮湿的地面变干,是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
D、扫地时,灰尘四起灰,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BC.
【分析】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有时说成一者进入另一者中;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1.
B,C
解:
A、1cm3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且分子很小,故A错误;
B、墨水滴入水中是水和墨水相互进入对方的扩散现象,表明水和墨水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也表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正确;
C、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间隙,故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
D、拉伸的弹簧撤除外力后会恢复原长,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
B,D
解:
A、柳絮是可以看得见的物体,因此柳絮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物体的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很难被拉开,与分子运动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3.
A,B,D
解:A、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A符合题意;
B、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连接在一起,B符合题意;
C、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入对方,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三、填空题
14.
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解:(1)花香四溢它是由于花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2)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故答案为: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分析】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同时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15.
小于;空隙
解:水和酒精混合,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应填小于及空隙。
【分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才能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另外分子间有间隙不能自动靠近,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16.
扩散;引力;0.1
解:“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时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0.1nm。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0.1。
【分析】分子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的直径约0.1nm。
17.
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红墨水滴在水中,红墨水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得整杯水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连在下面吊台灯都不能将其分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一半酒精和一半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结合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容分析即可。
四、计算题
18.解:地球的周长
C=2πr=2×3.14×6400×103m=4×107m.
排列可绕地球的圈数
h=圈=3.35×lO5圈.
答:将体积为1cm3的水中的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列成长列,这列队可以绕地球3.35×lO5圈.
由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地球的赤道的周长,除以单个分子的直径即为可绕地球的圈数.
19.解:
油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薄层,油膜的厚度等于分子直径,只要测算出一滴油的体积V和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可以估测出分子直径的大小。这种粗略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叫单分子油膜法,分子直径的表达式:
d==≈3.3×10﹣10m

答:煤油分子的直径约3.3×10﹣10m。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就是分子直径,求出油膜的面积S,分子直径为d。
五、解答题
20.
解: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运动到公共场所的每一处,对其他人的健康带来危害(合理即可)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公共场所吸烟对他人造成危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