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运动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
为什么世界的气候会千差万别呢?
影响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所以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_____,太阳辐射_____。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_____。
最强
最大
减弱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定义
直射:照射面积小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气温高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气温低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哪里更热?
更
热
直
射
斜
射
太阳高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
球状表面
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减弱
世界年平均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
气温
1.
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为什么我们感受到的气温在变化呢?
早晨和晚上冷,中午热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角
2.
一年中,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冬冷夏热是为什么?
夏天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地
球
的
自
转
想一想:地
球
自
转围绕的中心,
自转的周期,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换个角度看地球——顺时针?逆时针?
北极天使
南极天使
顺时针
逆时针
自转产生的现象
活动:完成教材P68第3题。
地
球
的
公
转
想一想:地
球
公转围绕的中心,
公转的周期,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什么规律吗?
2、为什么把南北纬23.5度纬线称为南北回归线?
想一想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几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几次?
一次
两
次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公转产生的现象
观察与思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吗?
赤道
昼夜平分
12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南回归线
赤道
北回归线
极夜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极昼
昼夜平分
153要抄写再上课
节气
(北半球)
直射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北半球
北极圈内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季节的变化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运动使地球使表面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同,气候不同。并在地球表面中纬度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而划分为“五带”
地轴
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昼夜更替
一天
一年
自西向东
太阳
自西向东
项
目
自
转
公
转
围绕中心
方
向
周
期
产生的现象
1、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几月几日?
6月22日前后
2、我们居住的地区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昼短夜长
3、我们居住的地区属于五带中哪一个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吗?
北温带
没有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
A、四季的更替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极昼极夜现象
B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1.
夏天,我们为什么喜欢到水中去游泳?
2.
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
上的温度不同呢?
海洋:吸热慢、散热慢
陆地:吸热快、散热快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夏天——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
夏天——气温偏高、冬季——气温偏低
图中A、B、C、D的降水量有何不同?
A
B
C
D
A
B
D
C
观察A、B、C、D的景观有怎样的变化。
A
B
C
D
由于地球表面相同纬度地区有海陆分布的差异,从而造成同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一般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降水多;离海远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温差大,降水少。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1.
地形的影响:
①
你爬高山时发现其阴坡和阳坡的植被有何
不同?为什么?
②
读图分析:安第斯山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何
差异?为什么?
2.
地势的影响:
地形地势
气温:山顶低、山脚高
阴坡低、阳坡高
降水:迎风坡多雨、背
风坡少雨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主要表现:
1.
改变地表状况;
2.
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和氯氟化合物(臭氧层破坏);
3.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主要表现:
1.
改变地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