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网控全局]
[把脉高考]
一、考情回顾
从历年高考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如2010年福建文综T14考查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浙江文综T37考查中国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
二、考向前瞻
1.以重大污染事件(如江河污染、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及沙尘
暴)或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是命题方向之一。
2.结合重大工程建设,考查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分
析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3.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内容,要求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命题
方向 对本要点的考查,往往借助具体案例进行。复习时,要对常见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梳理,从成因、危害、对策和分布等方面对比归纳,注意不同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差异,最后归纳形成环境问题目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
问题 成 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气
候
变
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极端天气增加;粮食产量不稳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环境
问题 成 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酸雨危害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我国:主要在南方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无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环境
问题 成 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氯氟烃增多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的排放
环境
问题 成 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森林锐减 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为甚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鼓励保护性开发
环境
问题 成 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物种加
速灭绝 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 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 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繁殖或培植
环境问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例1] (2010·福建高考)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
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考点定位]本题以苏州河水质变化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分析、对策等,同时考查对图文背景资料的判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热情。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水质好转。从图中工业用地(比重下降)、居住用地(比重上升)、城市绿地(比重上升)变化分析出水质好转原因。第(2)题,水质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倾倒垃圾、废水排放、沿岸绿地少,淤泥过多有关。针对原因可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 (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好转。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及其实现途径
命题
方向 复习时,要在深入剖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认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复习和掌握是本要点的一个重点内容。
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走农业、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工业中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治理措施。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2)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
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安排农业生产各部门,使农业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系统。比如通过稻田养鱼既可消除稻田的虫害、减少农药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又解决了肥料问题,促进了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的提高。
3.适度消费
生态环境及资源是有限的,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某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之路包括“扬长”和“避短”两大方面,即如何进一步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如何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
就扬长而言,如:
典型地区 优势 可持续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 森林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
东南低山丘陵地区 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 发展立体的生态农业
就避短而言: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如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开源方面看,可以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适度地开采地下水,进行海水淡化,废水回收、循环利用等;从节流方面看,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分质供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
[例2]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考查对循环经济模式图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
[解析] 第(1)题,当地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①为水窖集雨。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作物秸秆经过②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沼气是能源,③应是供暖。沼渣用于作物种植,是肥料。⑤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物的废弃物。第(2)题,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小农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特点。
[答案] (1)D (2)C
材料1:被誉为“黄河之肾”的玛曲湿地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7.5万公顷。据水利部门测算,黄河从源头流入玛曲湿地流量为38.91×108立方米,出境时达147×108立方米,黄河水量在玛曲段流量增加了108.1×108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玛曲湿地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塔”、“黄河蓄水池”。玛曲湿地还是国际濒危动物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高寒潮湿的草甸沼泽地是黑颈鹤繁殖、生长的理想之所。
材料2:2010年8月《中国青年报》报道 这里已经不是人们记忆中的“黄河首曲”了。自上世纪80年代起,玛曲湿地风光不再—境内数千泉眼干涸,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常年干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节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绝流,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
材料3:一直致力于湿地保护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杜国祯曾发出警示: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风力大、草地不断退化,且大风持续的时间、强度与植物枯黄季节刚好同步,甘南风蚀与沙尘危害因而不断加重。
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是高考的重要考向之一,以热点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的命题,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热点内容。在复习本热点时,应注意以下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等。
3.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4.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东南丘陵等地区的自
然和社会特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玛曲被称为“黄河之肾”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黄河水源地 B.生物种类多
C.水能资源丰富 D.调节局部气候
(2)玛曲湿地退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水源短缺
C. 荒漠化严重 D.洪水泛滥
(3)专家预言这里可能变成"中国第四大沙源地"的最主要依据
是 ( )
A. 这里风力大 B. 气温低
C. 草地退化严重 D. 鼠害严重
(4)为了改善玛曲的生态环境,请你提出一些合理的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1可知玛曲是黄河重要的水源地。第(2)题,玛曲湿地退化严重,河道干枯,这里降水较少,一般不会产生洪水灾害。第(3)题,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这里植被退化,沙化严重,再加上风力较大,有可能成为新的沙源地。第(4)题,从技术、工程措施等方面考虑。
答案:(1)A (2)D (3)C
(4)退耕还草、合理载畜量、消灭鼠害虫害、合理开采矿
产资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