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三轮精品】(三维设计)2011届高三二轮三轮突破地理(人教版)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三讲 地理环境的整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三轮精品】(三维设计)2011届高三二轮三轮突破地理(人教版)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三讲 地理环境的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5-04 2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网控全局]
[把脉高考]
一、考情回顾
从历年高考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考查重点,如湿地内容、垂直自然带的考查。2010年福建文综T3~4考查了雪线高度变化及原因,安徽文综T34考查海岸环境的整体性。
二、考向前瞻
1.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仍然是重点,2011年有可
能利用区域图把自然带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进行考查。
2.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依然会侧重于运用整体
性规律来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
3.在考查形式上,可能会出现形式新颖、信息丰富的示意
图、坐标图,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考点一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命题
方向   用整体性观点来解释各自然要素的联系和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是近年来的考查热点。复习时,要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性的观念。
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
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
改变
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为例:
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环境演变过程
1.理解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
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整体性原理充分体现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适用范围:主要用来分析某一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稳
定程度和某一地理环境发生演变的影响等。比如分析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我国黄土高原过度垦荒、内蒙古草原过度放牧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关联性等。
3.解题思路:首先要简要阐述整体性的含义,然后分析
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其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例1]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点定位]本题以区域陆地变化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问题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第(1)题,根据图中海岸线的变化可判断该区域陆地变化的特点,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等。干旱导致土壤缺水,易形成沙土,暴雨则容易导致地表泥土冲刷严重。第(3)题,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和综合利用。如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合理利用;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等。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
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考点二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命题
方向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可采用对比方式比较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以及两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异同等。重点把握好两类图的判读: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图。
一、两种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比较
成因 分布规律 分布 典例
水平地带性 由赤
道到
两极
的地
域分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 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伸展,沿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更替 在低纬度和高
纬度地
区表现
明显  非洲沿20°E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
成因 分布规律 分布 典例
水平地带性 从沿
海向
内陆
的地
域分
异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水分条件影响较大 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伸展,沿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成因 分布规律 分布 典例
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 各自然带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伸展,沿垂直方向更替 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二、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成因
影响非地带性现象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受这些因素影响,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部分如下:
实际分布的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南信风控制;安第斯山脉直逼西部沿海,使热带荒漠带不能向东扩展;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带向北延伸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实际分布的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实际分布的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地带性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图解如下:
1.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
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三:(1)山体所
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3)跟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
的对比关系,具体因素有五:(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3)降水: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4)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5)人类活动:随着全球变暖,雪线升高。
4.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判断山地位置
(1)根据自然带的倾斜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为
阳坡,热量丰富,同一自然带北坡位置较高,自然带向南倾斜,北半球则向北倾斜。
(2)根据基带判断所在温度带。基带自然带与同纬度平原地
区水平方向上的自然带相同。
[例2] (2010·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自然带的分布、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第(1)题,由O到a,热量和水分均增多,A、B表述不全面;由O到b,热量减少,所处纬度应越来越高,降水量越来越少,C错D对。第(2)题,根据图乙可知,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区域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1)D (2)B
地理模式图的判读
地理模式图是采用简化的手法将宏观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用一种模型表示出来的图形。运用模式图可代繁就简、化难为易,便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地理模式图主要有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下面两图为本讲涉及的模式图:
以此两图为例,说明掌握地理模式图有三点技巧:
1.理解模式图存在的“条件”
模式图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因此,理解模式图存在的一些“条件”,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如图甲是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其前提条件:地球表面是平坦的,没有高山和盆地;海岸线是平直的,没有岛屿、半岛和海湾。因此,排除了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也没有垂直地带性的制约,该图主要反映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自然带分布规律。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死抱住规律不放,而是要灵活运用规律去分析问题。如根据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反映的规律可知,赤道地区全部为热带雨林带,但实际上受高原、山地地形的影响,非洲东部形成了热带草原带、南美洲西部形成了山地垂直自然带。
2.关注模式图之间的联系
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其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一致。图乙是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仔细对照两图就能发现气候分布与自然带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掌握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就很容易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复习时要注意模式图之间的联系,这对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侧重掌握模式图揭示的规律
对于地理模式图的复习,要把模式图揭示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作为复习的重点,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
(1)与E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E是温带季风气候,甲、乙、丙、丁分别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一致,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
答案: (1)B (2)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