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1~2题。
1.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 )
A.大豆、高粱秸秆 B.水稻、小麦秸秆
C.林木的枯枝落叶 D.甜菜、棉花秸秆
【解析】 秸秆发电的原料是由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安徽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而缺少大豆、高粱、林木、甜菜等。
【答案】 B
2.利用秸秆发电的好处,正确的是( )
①改善能源结构 ②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状况 ③增加农业有机肥 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秸秆发电不同于沼气,因此秸秆发电不能缓解燃料、肥料与饲料的矛盾。而秸秆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新能源,能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长期用煤等造成的大气污染。
【答案】 C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回答3~5题。
3.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 从该地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中的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以及该地有野猪、狍子和山鸡等可以判断该地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答案】 B
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解析】 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循环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农业循环产业链活动能使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C
5.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 由上题解析可知D项正确。
【答案】 D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6~7题。
6.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7.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解析】 AB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最不可取的发展道路。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期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必然不会持续发展;所以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6.D 7.C
猪肉涨价格是老百姓一直关心的话题。读下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上图所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猪肉平均价格与猪肉进口数量呈正相关
B.猪肉平均价格与猪肉进口数量呈负相关
C.猪肉平均价格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D.猪肉进口数量在短期内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9.下列养猪场的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为了满足人们爱吃瘦肉的习惯,在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B.缩短猪的出栏上市时间,给猪吃催生素
C.利用农村的菜叶、剩饭、粗粮养猪,并在猪圈旁建沼气池
D.加大猪的养殖规模,把部分耕地让出来种草养猪
【解析】 从图中可推测,猪肉进口数量在短期内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饲料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猪圈边建沼气,可有效处理猪粪,并把沼气作为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耕地减少会带来粮食危机,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
【答案】 8.D 9.C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0~11题。
200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10.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①发展沼气 ②开采小煤窑 ③利用太阳能 ④种植薪柴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煤炭最低,福建省以薪材最大,江苏省以秸秆最大,北京市以薪材最小。因此选项①②为正确答案。煤炭、薪材、秸秆燃烧均能产生SO2,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应避免使用上述能源,因此选①③为正确答案。
【答案】 10.A 11.C
9月22日为“国际无车日”。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读下列图表,回答12~13题。
不同交通方式能耗比较
交通方式 能耗(MJ/人·km)
小汽车 3.2~4.7
摩托车 1.8~2.8
公交车 0.3~1.4
有轨电车 0.17~0.8
轨道列车 0.05~0.11
12.四城市中,交通能耗最低的是( )
A.伦敦 B.香港
C.东京 D.上海
13.上海城市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发展轨道交通 ②减少汽车产量 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④以自行车或步行替代机动车出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东京轨道交通所占比重最大,而表中显示轨道交通能耗最低,所以东京交通能耗最低;上海市能耗较大的小汽车和公交车比重较大,从节能减排考虑,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注意应减少小汽车交通方式而不是减少小汽车的产量。
【答案】 12.C 13.B
二、综合题
14.(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解析】 读图归纳地理位置特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
【答案】 (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15.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域划分示意图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读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
B.平原地区多于高原地区
C.总体格局是北富南贫
D.西南地区多于东北地区
2.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分布关系是( )
A.呈逆向分布B.呈正向分布
C.交叉分布 D.同步分布
【解析】 读图即可作出正确判断。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因此与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
【答案】 1.C 2.A
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发展策略,在整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的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的发展模式。读平顶山某企业集团的产业联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煤炭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都是循环的
B.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C.煤炭是工业生产的直接能源
D.煤炭气化或液化后,只能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4.该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链所属模式是( )
A.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B.煤—电—化、煤—电—热—冶
C.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D.煤—电—化、煤—电—建材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并非都是循环的;工业生产并非都是直接将煤炭作为能源;煤炭气化或液化后,除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能源等。图中反映出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各类化工产品和新型建材,没有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
【答案】 3.B 4.D
读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对图(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工业属于高耗能工业的是( )
A.核燃料加工业、热力生产和供应
B.石油、电力、家具
C.冶金、化学、食品
D.原油加工、印刷、造纸
6.对图中苏南和苏中地区能耗同比下降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产品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弱 ②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 ③大幅度替换使用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能源 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5题,解题关键是对各工业部门与对应影响的区位因素要掌握好;这些工业中属于高耗能工业的有核燃料加工业、热力生产和供应、冶金等工业,所以A项正确;B、C、D项都属于市场指向型所以排除。6题,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苏中和苏南地区能耗与同期相比下降的原因,从四个答案的设计中发现只有一个不正确,其他三个正确;由于产品的外部需求减弱,耗能减少,所以①正确,故排除D;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可能使成本上升,工厂压缩生产也可能使能耗用量减少,所以②正确,故排除C;大幅度替换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能源目前还不能实现,所以③错误,故排除A。
【答案】 5.A 6.B
读中国近年GDP与电力供需的增长率图,回答7~8题。
7.2002年后电力装机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
A.水电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B.国家重视水电建设
C.GDP的稳步提升和电力消费的增长
D.综合国力的提升
8.我国现阶段电力供需的主要问题是( )
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相对紧张 ②电力装机和电力消费持平,供求不会出现矛盾 ③电力供应形势依然偏紧,高峰时段和局部地区供应紧张 ④青藏地区是我国电力供应最为紧张的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第7题,我国电力装机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电力消费需求的增长和GDP的稳步提升。第8题,现阶段我国电力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青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太阳能、风能、水能丰富,电力供应相对充足,电力供应最紧张的地区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 7.C 8.A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站,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 目前,规划中的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前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读图回答9~10题。
9.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10.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核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和发展核电的意义。
【答案】 9.C 10.D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是可供开发的重点能源之一,但我国风能的开发还远远不足。回答11~13题。
11.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是( )
A.内蒙古和甘肃北部 B.东南沿海地区
C.新疆吐鲁番盆地 D.青藏高原地区
12.目前,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市与加拿大埃伏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联手打造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该电厂的建设将有助于( )
A.为“绿色奥运”提供清洁的能源支持
B.提高二连浩特市的风能资源的探明储量
C.减轻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对华北地区的危害
D.缓解当地能源短缺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13.在我国,风能发电的弱点是( )
A.储量巨大,但地区差异小
B.密度低,发电不稳定
C.技术不够成熟,建设周期长
D.单机容量小,商业化潜力不大
【解析】 第11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吐鲁番盆地周围有山脉阻挡,风力减弱。第12题,风能的最大优点是可再生、无污染,故该项工程的实施可把绿色能源输送到京津唐地区,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充足的能源。二连浩特市的煤炭资源丰富,并不会因工程建设而增加当地风能资源的探明储量,也不能减轻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对华北地区的危害。第13题,我国的风能储量巨大、分布广泛,且商业化、规模化的潜力很大,但风能也存在着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等不足,故A、D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风能发电的技术成熟,单机容量大,建设周期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
【答案】 11.A 12.A 13.B
二、综合题
14.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再次提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使其经济水平,在全国经济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材料二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三 山西能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
(1)根据材料一,评价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区位优势。
(2)除自然条件外,东北重工业基地发展比德国鲁尔区欠缺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鲁尔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你认为山西应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鲁尔区资源开发与综合整治的经验对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东北地区工业基地建设区位优势矿产资源及其结合分析,整治措施主要是从单一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发展。
【答案】 (1)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最丰富;在空间分布上相当集中,这有利于建设各类大型企业;多种矿产资源组合良好,互相配合,有利于建立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2)能源不足 水源不足
(3)改善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增大冶金、化工、建材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增加能源中电的输出比例;利用能源优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延长煤的生产链,增加煤化工的投资比重。
15.下图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乙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2)图乙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3)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4)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 本题以1月某时的地面天气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农业自然灾害,以及和能源基地建设有关的问题。解答第(1)题时应结合冷锋的天气特征及图示阴影区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解答第(2)题时,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从能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其建设的区位条件。解答第(3)题时,应联系图中的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第(4)题时,应充分联系鲁尔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然后联系这两类环境问题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
【答案】 (1)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2)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3)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4)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共37张PPT)
第五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对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 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 。
2.改革开放初期,在珠江三角洲,特别是
, 等主要的交通走廊,城市与乡村界限变的模糊不清,形成城市与乡村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
地带。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 和 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城乡一体化向由
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是城镇数量 ,分布密度 。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 。
小城镇
迅速
广州—深圳
广州—珠海
城乡一体化
广州
深圳
区域核心城市
大
多
大
完善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珠江三角洲凭借毗邻 、
众多和开放政策的优势,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使本区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 提供了条件。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 和 的转变。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原先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
港澳
华侨
劳动力
观念
生活方式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现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来说明。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发展
阶段 主导产业 工业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第一阶段
(1979~
1990年)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劳动技术装备程度低,能容纳大量劳动力 轻纺工业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
(1990年
以后)
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技术先进,科技人员比重大,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最新成果;设备复杂,投资大;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容纳劳动力和耗费的原材料少;污染较少 电子工业、信息工业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发展
阶段 主导产业 工业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城市化标志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数量增多 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乡村、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
比重提高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问题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②构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香港轻、小工业大量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由香港方面负责承接国际订单,提供原材料、设备、产品设计及样品,控制产品质量,同时负责开拓国际市场、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负责产品的加工、制造及装配,扮演“工厂”的角色。
“前店后厂”——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
香港
承接订货单,提供原
材料、机器设备等
↓
商店 珠江三角洲
产品加工、制造、装配
↓
工厂
“前店后厂”——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模式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下表。
城市(i)年产值(Qi) 产业(j) A B C 产业j年产值
合计(?j)
纺织业 70 40 60 170
装备制造业 150 150 50 350
文化产业 100 50 30 180
其他 280 260 260 800
城市i年产
值合计(∑i) 600 500 400 ∑ij=1 500
某城市群内A、B、C三座城市各产业的年产值(亿元)
注:为了方便计算,表中产业结构情况及数据作了简化处理
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工,形成产业集群。
某城市i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式中,Qi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i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j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 1 ) 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 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
( 2 )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
( 3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公式及表格数据计算C城市三大产业的区位,然后比较三城的三大产业的区位商确定三大产业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考查的是表格数据分析能力。(2)考查的是湖泊的生态意义以及湖泊中有机物增加所带来的影响。(3)结合工业部门区位特征以及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区位条件分析比较其可行性。
【答案】 (1)纺织业应向C城集聚;装备制造业应向B城集聚;文化产业应向A城集聚。
(2)调蓄洪水,增加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湖泊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
(3)玩具制造业可行。理由:①是珠江三角洲急需转出的产业项目;②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③长株潭地区房租、地价等较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④该产业污染少、耕能低;⑤交通方便,出品便捷。
飞机制造业不可行。理由:①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期向外转移的项目;②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争取国家投资或者引进资金的难度大;③技术密集型产业,长株潭地区科技人才条件尚不具备;④与飞机制造配套的其他产业基础较差。
城市化滞后不利于经济发展,但过度城市化也是不利的,会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城市病”的发生。城市化与工业化应该同步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题。
(3)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解析】 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图右下角图例可知苏州市有省辖市、县(市、区)、乡(镇)3个城市等级。苏州市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是等级相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故服务范围扩大。
(1)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2)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从Ⅲ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Ⅰ、Ⅱ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可排除A、B。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D不正确。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答案】 (1)D (2)B (3)C
(2009年江西重点中学联考)2008年10月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小的是( )
A.钢铁、汽车、石化等大型工业
B.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工业
2.大量民工返乡,对两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有利于内地地区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B.有利于内地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有利于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D.有利于沿海地区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根据题意,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最大,而对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它们都是市场指向型工业,且面包、糖果为日常消费品。大量民工返乡,有利于内地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因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比内地高。
【答案】 1.B 2.A
(2009年福建质检)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 )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多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4.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解析】 由图知,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2004年少;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2年。由图知,2004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使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该地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答案】 3.C 4.B
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在佛山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据此完成5~6题。
5.广佛同城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④经济辐射能强,使经济腹地过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广佛同城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广佛同城会让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答案】 5.D 6.A
7.(2009年广东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 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
(3)有专家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经济如何借助靠近上海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
【解析】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回答。(2)由材料知,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能源、原材料缺乏;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3)根据长三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即可。
(4)主要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去考虑。(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加幅度大。
【答案】 (1)该地区位置优越,地处长江入海口和我国海岸线的中部;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为农业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存在问题:①能源、原材料缺乏;②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3)①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②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③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4)①江苏省必须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②利用沿海优势调整经济结构;③加强同上海等发达地区和国际上其他地区的联系,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⑤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做好劳务输出工作;⑥提高人均工资水平,促进江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5)最突出的问题: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原因:人口增长快;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加幅度大。措施:实行计划生育,科学种田,发展无土栽培等生态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控制建筑用地等。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