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10 18: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示范学校
乔冰翠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3-14页。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在观察想象、模拟验证和合情推理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教材以三个问题串呈现:问题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为什么观察到的不同);问题2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投票箱的几个面?(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有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问题3辨认从4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熊猫玩具。(能说明思考的过程,培养空间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我对教材的理解:一是创设丰富的、熟悉的情境(观察长方体纸箱和观察熊猫玩具),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二是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先想一想,再看一看):通过间接观察展开想象,尝试做出判断,然后模拟观察,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一年级下册)实物观察,从两个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
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初步积累了一些观察物体的经验。
问题解决:在想象中提出猜想,然后借助直观操作或实地观察,来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
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每日一练
师:孩子们,在开启本次探究之旅之前,我们先来储备能量,什么能量?对,每日一练。淘气、笑笑和妙想在大家桌子上的箱子里有个宝藏,试着摸摸,你来指定谁回答。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50-5×8
5-8÷4
100-75+25
4×7+22
二、谈话导入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看出同学们反应得真快。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这些方位词一起来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观察与表述,获得空间表象,唤醒空间思维
1.直接观察,获得空间表象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师:(老师站在学生中间)
(1)教师正面对着学生,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老师的什么??
(2)教师侧面对着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到的与刚才比有什么不同??
(3)教师背对着学生,再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2.间接观察,唤醒空间思维
依次出示一名学生的背面照、侧面照和正面照:
(1)出示一名学生的背面照,说说是从什么角度拍的?猜猜他是谁?
(2)接着出示这名学生的侧面照,说说从什么角度拍的?猜猜他是谁?
(3)最后出示这名学生的正面照,说说从什么角度拍的?说说他是谁?
(4)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小结:同一个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样子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
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空间表象,促进良好空间观念的建立。直接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教师)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不一样,帮助学生获得空间表象;而间接观察(观察同学的背面照、侧面照和正面照),陈述照片的拍摄角度并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他是谁”,这样唤醒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二)想象与操作,培养空间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1.活动一:观察投票箱(从三个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师:认真看情境图,说说淘气、笑笑和奇思分别是从哪个位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生:淘气站在箱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即箱子的上面。
笑笑站在箱子的左侧,视线高于箱子。
奇思站在箱子的右前方,视线也高于箱子。
(明确所站位置)
出示学习单1。
a.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b.小组汇报,深化思维。
师:为什么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生:看到上面,就一定看不到下面;看到前面,就一定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就一定看不到右面。长方体投票箱一共有六个面,像妙想那样,她看到了投票箱的三个面,她就一定看不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外三个面。所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先根据直观图在头脑中想象,判断哪副图是谁看到的,也就是提出猜想,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我们进行模拟观察,把自己实际看到的做好记录;最后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板书:想象判断-观察验证)
【设计意图】空间思维依赖于空间想象,而空间想象更需要观察与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虚实结合,让学生间接观察(观察情境图),进行想象判断,再让学生拿出实物进行模拟观察,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这样,让学生经历想象判断-观察验证(猜想-验证)的数学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2.活动二:给小熊拍照(从四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出示学习单
小组交流:
1.小熊与妙想面对面,所以妙想看到的是小熊的前面。
2.笑笑在妙想的对面,所以笑笑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
3.淘气在妙想的左边,所以妙想在淘气的右边,因此小熊的嘴巴是在淘气的右边。
4.奇思在笑笑的左边,所以奇思看到的是小熊的侧面,小熊的嘴巴在奇思的左边。
小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站在相反位置观察,看到的正好相反。
【设计意图】将从三个不同角度拓展到从四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让学生再次经历“想象判断-观察验证”的过程,丰富空间表象(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站在相反位置观察,看到的正好相反。),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由正面推及背面;由左面推及右面),从而形成空间观念。
四、运用与实践,发展空间思维,提升空间观念
1.练一练第3题
(1)下面4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2)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练一练第4题
(1)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2)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练一练第2题
(1)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2)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模拟拍照,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轮探究活动,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培养,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运用与实践。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与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巩固并发展空间思维。这里用教材中的几个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但主要是进行想象判断,而逐渐脱离实际观察与操作,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课后在家中选几件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把你的发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猜想——推理——观察——验证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站在相反位置观察,看到的正好相反。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一)》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笑笑给大家准备的百宝箱送课堂约定自然引出每日一练,再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首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猜一猜环节。当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三个面之后,让学生猜想,你站在一个位置上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逼近结论方向的猜想。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继而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推理——观察——验证的过程,在小绿点3时,创设了拍照游戏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学生自己带的玩偶代替小熊的活动,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1.学习单中“我的猜想”的设是让学生写出“你猜想的理由”,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说:“老师,这理由太长,我能不能不写,我用嘴巴说……”。此时,我才意识到,这样理由汇报时一并说出便可解决问题。
再教设计:
看一看(一)学习单1
我的猜想
完成课本上的小绿点1.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看到(
)个面。
【组织好语言,汇报时说说自己猜想的理由。】
我的实践
组内每个成员分别站在淘气、笑笑和妙想的位置看一看。
我的结论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
),最多看到(
)个面。
总之,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触”和“想”,即观察、操作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取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内化,获得空间表象,培养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