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功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用功的公式计算恒力的功2.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二、过方法程:
1.通过导学案,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小组探究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计算功的公式W=Fscosα,理解正负功的意义
2.难点: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求总功的两种方法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还是在学生利用导学案充分预习的前提条件下主要采用小组探究,学生展示,教师引导、讲授补充相结合式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
课前准备:
本节课,你需要准备好的学习工具有:教材(打开到57页)、导学案、笔记本、红笔。
最重要的是
准备好你的心情与头脑,让我们共同进步,一起加油吧!
【教学过程】
组织课堂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新课(2分钟)
师:出示PPT
师衔接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几张图片,第一张,杠铃受力从地上举过头顶;第二张,木材在起重机拉力作用下被向上吊起;第三张,列车在牵引力作用下向前运动;第四张,握力器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改变。我们看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工作的成效,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功的一些知识,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延伸学习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一节功。
师:板书课题4.1功
新课教学
师衔接语: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时间:两分钟
师:检验课前预习情况,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回答完毕后主动说出所在小组序号
生:抢答问题,每答对一次加一分,
生:(1.功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1.有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师:板书
一、做功的两个要素
师:出示PPT展示问题,布置任务,同桌间讨论
师衔接语:力对物体做功如何计算?现在同桌间讨论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如图,滑块在力F的作用下前进了L,求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
W
=
FL
(2)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呢?
W
=
0
(3)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时?W
=
-FL
生:讨论得出结论,抢答
师:多媒体出示结果,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加分
师衔接语: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既不相同又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计算?
师:PPT展示问题,布置问题,同桌间相互讨论
(4)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角度α时?
生:讨论得出结论,抢答
(可以把该力向平行于位移和垂直位移两个方向分解,用两个方向的分力代替该力产生的效果,因此该项力做的功与它的两个分力做的功等效,从而得出结论。)
生:
W
=
F
L
COSα
师:总结,(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值这三者的乘积。)
师:板书二、功的计算:
1、公式:W
=
F
l
cosα
师: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F和位移L之间的夹角范围是
0≤α≤π。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请画出这三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师:PPT展示表格,布置讨论问题,
2.正功和负功
α
COSα
W
物理意义
α=π/2
COSα=
W
0
力F对物体
做功
α<π/2
COSα
0
W
0
力F对物体做
功
π/2<α≤π
COSα
0
W
0
力F对物体做
功
师:给出问题:结合表格思考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
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此力的作用效果是
促进
物体的运动,是
动力
。
(填“促进”还是“阻碍”“动力”还是“阻力”)
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此力的作用效果是
阻碍
物体的运动,力是
阻力
。(填“促进”还是“阻碍”“动力”还是“阻力”)
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疏通理解,举手回答问题
师:PPT展示注意问题
(注意: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
克服
这个力做功)
师:提出问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加分
(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
负
功,可以说成
“球克服重力做功”
。)
生:独立回答问题
师:功的单位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国际单位)焦耳(焦)J
1J=1N·1m
师:讲解指导,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等于1J,PPT展示
理解:(1)公式适用条件:力必须是恒力
(
F可以代表任意一个力,也可以代表合力)
(2)公式中的F和L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同一运动过程
(3)
力对物体做的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
(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从COSα的数学取值出发考虑)
师:PPT展示补充问题
1.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大的力一定比小的力做的功多
B、+5J的功比-5J的功多
C、-10J功比+5J的功多
D、+5J的功与-5J的功方向相反
某一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摩擦力大小是10N,位移为2m,那么摩擦力做功
—20
J,也可以说成物体
克服摩擦力
做了
20
J功。
生: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
师:PPT展示例题,找学生上黑板板演。
例题如图,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水平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00N。求:
(1)求重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各是多少?
(2)这四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3)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1)WG
=
0J
WF
=
2500J
WFN
=
0J
Wf
=
—500J
W总
=
WG
+
WF
+
W
FN
+
Wf
=
2000J
F合
=
400N
W总
=
F合S
=
400X5J=
2000
J
生:拿出笔纸,演算例题,评论板演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通过例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总结,(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还可以证明,它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师:提问:你能总结求总功的方法吗?
生:举手回答问题:
方法一:先求每一个力所做的功,再求它们的代数和.
W总=W1+W2+W3+-------+Wn
方法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
W总=F合L
COSɑ
师:我们共同看下求总功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生:1.确定研究对象,并受力分析
2.明确哪个力做功,哪个力不做功
3确定物体的位移
4.选择求总功的方法,再具体计算总功。
师:PPT显示变式例题,展示问题
变式在上个例题中如果拉力F变成与水平方向成37°你能计算合力对物体所做总功吗?
生:
WG
=
0
J
WFN
=
0
J
Wf=
—fL=
-
500J
WF=
FLcos37°=2000J
W总=
1500J
生:计算得出结论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生:总结知识
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师:
现在我们进行风险抢答,检验本节课学习情况,PPT展示抢答规则
规则:1:每答对一道题,加3分,答错扣3分,可以放弃选择的机会。
2:每小组只有一次自由选择机会,题型、题的难度只凭运气。
3:选过的再被选,直接取消资格
生:小组选题回答
师:给小组成员加分,讲解疑问。
(以风险抢答方式练习)随堂演练
1.位移大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多(
X
)
2.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0.5kg的球迅速踢出,球在水平路面上滚出20m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
D
)
A、2000J
B、1000J C、16J
D、无法确定
3.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分别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同样的拉力F作用下,产生相同的位移S,则拉力
(
C
)
A、对A做的功多
B、对B做功多
C、一样多
D、以上都有可能
4.水平路面上有一个重500N的小车,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向前移动了5M,则在这一过程中
(
AC
)
A
车受到的阻力为100
N
B
车受到的阻力为500
N
C
拉力对车做的功是500
J
D
重力对车做的功是2500J
5.
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了h,求重力对货物所做的功?WG=
-
mgh
6..
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被人用手匀速向上托高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BC
)
A.手对物体做功10
J
B.重力做功-
10
J
C.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
J
D.手对物体做正功,且大于10
J
7.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上升最大高度是h.如果空气阻力Ff的大小恒定,则从抛出到落回出发点的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D
)
A.0
B.-Ff
h
C.-2mgh
D.-2
Ff
h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D )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
B.功是标量,负功表示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即夹角α)
D.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师:留作业
生:明确作业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