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2:
基于课前学习诊断的教学整合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宇宙航行》导学案
环节一:牛顿在“月地检验”中,证明了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天上地上的物体遵循着完全相同的科学法则——万有引力定律。
现在我们回顾实验,请大家回答:
既然苹果和月亮所受地球的引力性质相同,那么,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面上来,月亮不掉到地面上来?想一想前面学习的“水流星”“过山车”为什么不掉下来?
那么,怎样使苹果也不掉下来?牛顿曾经设想,在高山上将物体水平抛出,随着抛出的速度增加,物体的落地点越来越远,如果速度足够大,就不会落回地面,而会绕地球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M约5.98×1024kg,地球半径R约6400km,万有引力常数G为6.67×10-11m3?s-2?kg-1,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为9.8N/kg,如果抛出苹果,使苹果绕地球圆周运动,求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如果将物体扔出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则物体将做__________运动,如果足够快,可以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称为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如果更快,可以脱离太阳的引力束缚,称为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思考将物体扔出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但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物体如何运动?
月亮和苹果都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试比较两者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大小
不掉下来的苹果与月亮的物理量比较:
半径
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
向心加速度
表达式
不掉下来的苹果
月亮
根据绕地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表达式,可以得出第一宇宙速度是所有人造地球卫星中最_____的线速度,对应的周期是最_____的,周期大约为__________。
环节二:关于“月地检验”,曾经有人假想:
假如地球赤道上某处有一棵树,长到了跟月球一样高(不考虑月球的影响).苹果熟了,脱离树枝后,苹果会怎样运动呢?选出你认为正确的分析
A.因为苹果刚脱离树枝瞬间,相对地面速度为零,脱离后苹果受到重力作用,竖直下落,所以会落到树下的地面
B.苹果脱离树枝前已经相对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具有速度,脱离后仍然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不变,即相对树枝静止
C.苹果脱离树枝前已经相对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脱离后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到地面,但不一定在树下
D.苹果脱离树枝前已经相对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脱离后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地球
树上的所有质点与地球同步(注意同步的意思),如果没有树干的支撑,可不可以有一只苹果能够与地球同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周期是?
如果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同步卫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
为什么同步卫星的轨道与地球赤道共面?
2.
为什么所有同步卫星的高度都是一样的?
3.
(课后作业)同步卫星是如何发射和回收的?比较v1,
v2,
v3
,v4的大小
4.
(课后作业)为什么要至少发射三颗同步卫星且对称分布在同一轨道上,才能实现全球通信
环节三:
中国航天的杰出成就(部分)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
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翟志刚首次进行太空行走。
2007年10月24日,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
2011年9月29日,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相继对接成功。
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自动对接。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进行了太空授课,6月26日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着陆场健康出舱。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2016年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
2017年04月20日,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2017年11月5日,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腾空700多天后,暗物质卫星团队宣布:“悟空”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测量到了该能谱在1TeV(1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成功回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小结:
对我国航天成就有什么评价?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环节四:后续整合作业
1.
为什么要至少发射三颗同步卫星且对称分布在同一轨道上,才能实现全球通信
2.
同步卫星是如何发射和回收的?比较v1,
v2,
v3
,v4的大小
3.
推导第二宇宙速度
4.
论证赤道上与月球一样高的大树不可能存在
v2
v3
v4
v1
Q
P
Ⅰ
Ⅲ
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