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后练
一、选择题
1.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反映了清朝前期(
)
A.农业生产发展
B.耕地面积扩大
C.人口的增长
D.商业繁荣
3.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苏州人口众多
B.苏州商业繁荣
C.苏州地价上涨
D.苏州农业发达
4.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五万人,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这充分表明了(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5.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
)
A.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
B.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
C.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
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
6.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7.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
A.江南农业的落后
B.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
C.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D.自然经济的解体
8.下边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9.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互相雇佣的关系
10.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11.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时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倾)
人均耕地(亩)
雍正1734
1.0942
820.35
7.50
乾隆1753
1.8368
677.58
3.69
乾隆1784
2.8633
700.94
2.45
嘉庆1812
3.3370
727.08
2.18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重农抑商政策失败
12.据史书记载,康熙二十二年明确规定:“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后如已垦熟,不许原主复问。”承认农民开垦有主荒地的土地所有权。雍正时期诏令:“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盛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不得阻挠。”材料显示清朝前期(
)
A.发展商品贸易
B.免除赋税摇役
C.兴修水利工程
D.推行垦荒政策
1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D.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综合题
14.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
年份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
1720年
181600千克
1800年
10442000千克
表二:
时期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年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怎样的特点?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格内的情况?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时期的繁盛景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15.
徽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微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微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別,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结合材料三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4)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1.C
2.D
3.D
4.A
5.D
6.D
7.B
8.A
9.C
10.D
11.B
12.D
13.D
14.(1)英国对中国茶叶(农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并逐步增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工艺精湛,商品发达,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使大量的白银流到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3)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人寻求财富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中国统治者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世界的了解。
15.(1)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3)经验: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勤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