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太空一日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太空一日 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0 22: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太空一日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
课后拓展
课堂笔记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课后拓展
课堂笔记
新课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问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
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
业的远大志向。
华夏民族的飞天梦
在没有文字之前我们的古人曾经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传说,敦煌壁画中的神女飞天,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宇宙未知世界的神往。飞向太空,去探知地球以外的奥秘,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在我国文学史上,文学家,诗人屈原在《天文》中,提出了174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人物历史等等,屈原对天的追问是对天的想象
唐朝诗人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的跃跃欲试。宋朝的词人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但却说明古人对天的向往。
杨利伟,1965年6月生于辽宁绥中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
2003年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杨利伟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本文就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写作背景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编号
发射时间
返回时间
发射地点
乘组
神舟一号
1999.11.20
06:30
1999.11.21
03:4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
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
2002.03.25
22:15
2002.04.01
16:54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
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搭载模拟人
神舟五号
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32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06.16
18:37分
2012.06.29
10时03分
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06.11
17:38分
2013.06.26
08:07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11号
2016.10.17
07:30
2016.11.18
13:33
景海鹏、陈冬
五脏六腑(fǔ)
舷窗(xián)
轮廓(
kuò)
俯瞰(kàn)
棉絮(xù)
遨游(áo)
模拟(nǐ)
烧灼(zhuó)
嗵(tōng)
记拼音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文中指头脚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抑止(呼吸)。
炽热:
温度高,极热。
五脏六腑: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千钧重负:
钧,古代重量单位,钧等于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琢磨。
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重点词语
应付自如:
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遨游:
漫游,游历,畅游,没有任何阻碍。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共振:
疑虑、嫌隙消释后心情平静的样子。
释然: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整体感知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体感知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体感知
3、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飞行阶段
起飞阶段
返回阶段
飞行中所见
飞行中所闻
整体感知
4、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整体感知
5、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体感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景色描写,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整体感知
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并结合“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都没有看到长城的事实说明这个说法并不真实,从而表现出作者重视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整体感知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
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先来看看,“我”和家人是怎样的人呢?
整体感知
赏析文段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整体感知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通过“快”“短”“期待”等词语,传递出“我”人在太空,心系祖国的情感。
太空
一日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飞天困难重重
从容终获成功
飞船升空:
紧张
刺激
美丽的太空、
美丽的地球
产生错觉,听到
奇怪的敲击声
经历艰险,
成功着陆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描写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展现了太空的神奇,表现了航天员面对意外情况的坚韧、镇定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整体感知
(1)作者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自己在返航时的紧张心理。请你创设一个情境,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展示你丰富的
内心世界,200字左右。
算了,豁出去了,大不了扣掉一个月零用钱,再加一顿臭骂。
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妈妈跟前,小心翼翼地递上试卷。
妈妈足足把试卷看了两分钟。怎么还不向我“开炮”呢?
暴风雨前的平静是最可怕的。早知会这么惨,我情愿少看
几部电视剧,少看几本小说,少玩几次电脑……总之,做
什么我都愿意。我静静地等待着妈妈的“判决”。然而,
她却很冷静,放下试卷后,又慢慢地从写字台上取出钢笔,
在试卷上工工整整地签了字;接着什么也没有说,就做饭去
了。一切都那么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我想
,她是对我心灰意冷了吧?天知道,我多希望妈妈能骂我几
句!你可知道这种沉默比挨骂更难受啊!
(示例)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实验中学科海泛舟活动筹备团队的成员,我们学校准备在“国家科普日”开展“走进航天英雄,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活动,特邀请您参加并为师生作报告,您看届时是否方便呢?
(3)假如你被学校委派去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校参加活动并作报告,你会怎么说?
你准备好了吗?
要求:
迅速拿出一支笔和草稿纸,快速阅读题目,默默将正确答案写在纸上。
chì


xián
kuò
kàn
yùn

záo
chóu
áo
jǐn
zhuó

bǐng
B
3、中国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请问这一飞天梦源于哪个神话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嫦娥奔月。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______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
②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______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③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______,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A.定格 屏息凝神 保障     B.固定 屏息凝神 保护
C.固定 目不转睛 保障
D.定格 目不转睛 保护
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D.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表决、推举、讨论”改为“推举、讨论、表决”;B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删除“随着”;C项,搭配不当,应删去“动情的朗诵和”。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
谢谢听评课,欢迎指导!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