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2 15: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以及各自消化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微课视频,了解食物为什么要消化
2.通过对各个消化器官的了解,说出食物在体内的运动轨迹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懂得食物在哪些器官中消化吸收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基本知识中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重点。本节的内容显示让学生认识到食物必须经过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自然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为学生理解本章中吸收过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消化管与消化腺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
1.食物为什么要进行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成分
五、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了一个学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基本可以理解大分子与小分子等微观概念。本节课中,涉及到了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活经历,学生十分有兴趣,但对于他们较为活泼、天真的个性特点,设置更为生动活泼的“西瓜籽旅行日记”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觉得消化系统各知识点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为主,设置层序渐进的问题,从为什么要消化,如何消化,在哪里消化等启发学生将学习关注点转移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
2.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必答、小组抢答等方式,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进行初步学习。同时采用了当堂画出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小组竞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4.评价方法:采用小组必答题,小组抢答题等对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课堂小结以练习题、画示意图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课前准备
1.将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准备并录制成微课。
2.提前准备班级小组分配及学生用画图纸。
八、教学流程图
生活情境引入
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对食物进行消化”问题
播放演示实验微课并讲解
用“用西瓜籽的人体旅行日记”逐步讲授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
学生分组学习回答
学生完成消化系统示意图并展示
课堂小结、练习题。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对食物进行消化”
发出问题:“食物为什么要被我们消化?”并启学生展开探究。
回答,思考
以学生的日常经历引起学生的兴趣。
初探主题
演示实验微课
播放微课《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并进行重点的讲解
观看微课《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并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将现场演示难以做到的实验完整清晰地展示于学生。使实验中的难点更加易于理解。
深入主题
利用“西瓜籽”这一学生熟悉并且十分轻松的线索展开对消化系统的学习。
引起话题,吃西瓜的亲身经历:吞西瓜籽,引出西瓜籽在人体的身体之旅。依次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让领取图片的学生走向讲台,并讲述自己对该消化器官的理解。(1)口腔(2)咽(3)食道(4)胃(5)小肠(6)大肠(7)肛门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参与互动
消化系统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有点模棱两可,因此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下手,以活泼生动的“旅游”形式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升华主题
如何保护消化系统
以多选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提醒学生如何预防阑尾炎
回答问题,思考,参与互动
让学生了解到平时的坏习惯损害着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带来的后果。
巩固练习
学生将消化系统示意图作画并进行全班展示。
利用示意图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消化系统各器官名称。
绘图、分享拍照、并做出评价
检验学生是否学懂了消化管、消化腺的过程
课堂小结
用填空题检
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消化系统各器官填空,学生抢答或统一回答。
思考,回答问题
小结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十、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