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
课标解读
1.教材在前面两节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已经意识到要对环境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即模拟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以“落实行动”结尾,其中蕴含着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付诸实际行动的含义。 2.本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外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相互交流,让学生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 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 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
重点难点
难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 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
教学准备
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有关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教学策略
本节通过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并且指导学生尝试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本节课要带领学生外出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计划和组织学生交流,所以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调查,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都是振聋发聩的警钟。环境的恶化已经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出示图片)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席卷着半个中国……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个结局的肇端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 这节课,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对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乡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地区的各项生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并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看图片,认真思考。通过观察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阅读教材P112的“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P114的“退耕还林还草”两部分内容。 问题设疑: 1.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书上和电视里的信息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4.如何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如果我们想调查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应该怎么做,基本步骤有哪些?大家按小组进行讨论,制定各自的调查方案。 ①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阅读教材,并小组讨论相关问题并回答。 1.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 2.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3.实地调查得来的。 4.退耕还林还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②课上交流,制定计划。 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们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这些都是我在上节课就已经布置大家讨论的,那么,等一下我们将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在之前,我先作一些简要的指导。 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局部调查,写成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③到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城市垃圾的处理状况、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
阅读教材。 小组讨论并制定自己小组的计划。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将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形成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课堂小结
总结“拟定计划的方法步骤”。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相互交流,形成综合报道,拟订一份切实可行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板书设计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骤 1.分组 2.选择问题 3.写出保护计划 4.汇报计划 四、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环境保护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胜过关心自己的人必然关心环境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制定一个保护自己身边环境的计划,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境的保护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一 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怎么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应该如何保护?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