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体的营养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
1.馒头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
A.口腔、胃
B.小肠、胃
C.小肠、小肠
D.口腔、小肠
2.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下列一日三餐中各种食物配置合理是( )
A.面包
包菜
馒头
B.米饭
辣椒炒肉
菠菜
C.米饭
馒头
青豆
D.馒头
红烧肉
蒸鸡蛋
3.关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的消化场所是口腔,麦芽糖的消化场所是小肠
B.蛋白质最终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
C.消化脂肪的酶来自胆汁、肠液和胰液
D.脂肪的消化场所是胃和小肠
4.下列有关食品安全和合理膳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设计食谱时要做到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分别占30%、40%、30%左右
B.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C.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是不安全的食品
D.食品在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5.下列各选项中,哪一项不是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
A.长5~6米
B.内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6.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中应该含有身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B.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的重要原料,青少年应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物
C.幼年时期若缺钙容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D.缺乏维生素B1,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皮肤干燥、夜盲症等
7.牙龈出血的人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A.水果和蔬菜
B.鱼肉和猪肉
C.鸡蛋和鸭蛋
D.糙米和肝脏
8.下列做法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
A.购买保质期内的食品
B.生肉食品出售需检疫
C.生、熟食品的制作要分开
D.盐、酱油保存在金属容器中
9.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
B.
C.
D.
10.如图为小肠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④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
B.小肠内表面的④上有许多①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
C.小肠绒毛里有丰富的②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之间有丰富的③有利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
11.上完体育课小明感觉饿了,下列营养成分中能为小明提供能量的是( )
A.糖类、蛋白质
B.无机盐、水
C.无机盐、维生素
D.维生素、水
1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脂肪酶
B.⑤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C.③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D.⑥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13.合理膳食是指( )
A.多吃蔬菜
B.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
C.多进餐
D.多吃含蛋白质、糖类、脂肪丰富的食物
14.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
①食道
②胃
③小肠
④大肠
⑤咽
⑥口腔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和⑥
D.③和④
15.脂肪初步消化的场所和消化液是( )
A.胃,胃液
B.小肠,肠液
C.小肠,肠液和胰液
D.小肠,胆汁
16.关于食品安全,以下做法比较科学合理的是( )
A.为节约成本,可以一起制作生、熟食品
B.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清洗干净
C.刚过期不久的食品,应该尽快吃完
D.为充分利用空间,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可一起混放
17.下列饮食习惯或饮食结构中,比较合理的是( )
A.挑食或偏食
B.有时会暴饮暴食
C.一日三餐,按时就餐
D.喜欢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18.以下对人体消化功能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B.胆汁中虽不含有消化酶,但对食物消化也有作用
C.“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D.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的分解顺序口腔→胃→小肠
19.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②产品原料的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③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小肠与消化食物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
④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物质容易通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一定不会变蓝的是①③
B.①③对照,可探究“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反应物颗粒大小与反应速率快慢的关系”
22.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1
淀粉糊+清水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4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对比1和2,得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2和3,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4,得出唾液只在37℃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对比3和4,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23.下面是张华为妈妈设计的几份午餐食谱,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大虾、牛肉、鸡蛋
B.青菜、排骨、馒头
C.米饭、白菜、芹菜
D.肥肉、冬瓜、面包
24.下列各种营养物质,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A.水
B.脂肪
C.糖类
D.蛋白质
25.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和核桃仁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装置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所取的两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小于这两种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C.通过水温的变化可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种子不完全燃烧,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26.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胃能暂时贮存食物,其中贮存的食物富含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D.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喉
27.下列营养物质中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维生素
D.淀粉
28.图甲和图乙表示A、B、C三种食物中一些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对值。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据图甲所知,经常食用食物A易患高血脂症
B.正在发育的儿童应多食用图甲中的食物B
C.据图乙所知,坏血病患者应经常食用食物A
D.据图乙所知,多食用食物B可防治夜盲症
29.下表列出了甲、乙、丙、丁四种食物(各100克)中的部分成分,据表分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毫克)
维生素C(毫克)
维生素D(毫克)
甲
50
7
13
40
0
0
乙
45
3
10
0
5
45
丙
18
3
6
3
230
0
丁
5
45
8
10
1
6
A.夜盲症患者宜多食用甲
B.儿童佝偻病患者宜多食用乙
C.坏血病患者宜多食用丙
D.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宜多食用丁
30.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下面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睡液
B.在操作步骤③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没有影响
C.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D.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二.解答题(共5小题)
31.如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图乙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曲线图,丙是我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
]
是蛋白质的起始消化器官;淀粉、蛋白质分别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
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若腹部右下方经常疼痛有可能是位于此处的[
]
发炎,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
(2)乙图中
I、II、III分别代表
的消化过程,从乙图中看出[
]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有
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此结构中的消化液有
。
(3)丙图中,某同学长期摄入膳食宝塔中的第3、4类食物,而很少吃第2类食物,这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因缺乏
而容易得夜盲症、贫血等营养不良病。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多吃“平衡食宝塔”中的
(填代号)类食物,这类食物含有的物质对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作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少吃第
类食物。此类食物最终在
消化成小分子的
。
(4)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
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
和合理运动。
3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淀粉、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填序号)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其适于吸收功能的特点有
。
(3)三种大的消化腺是
填序号,其分泌的消化液为
可以乳化脂肪,该消化液流入
。图中
能分泌消化脂肪的酶(填序号)。
(4)1是
,它分泌的消化液的名称是
,作用是
。
(5)图中只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填序号)
33.读图理解
如图甲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乙为小肠绒毛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既是消化道器官又是呼吸道器官的是
。
(2)馒头越嚼越甜,因为馒头中的淀粉被图甲中结构
(填序号)分泌的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图甲中结构
(填序号)内被分解为
。
(3)食团在图甲中结构③
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经过进一步消化变成粥状的食糜。
(4)图乙中结构②的管壁和①的壁都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
(5)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图甲中结构
(填序号),分泌的消化液是
。
(6)某同学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营养师,在尝试设计中学生营养食谱时,食材用量最多的应是
。
3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号试管进行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
(5)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现象
.
35.如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图A中1、2号试管内的浆糊是用淀粉加水煮沸后制成的。)
(1)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清水的量应该是
,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
作用。
(2)图C是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水浴保温,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的话应该让水温保持在
℃,理由是
。
(3)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
,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号试管的现象是
,2号试管的现象是
。
第2章人体的营养
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
1.【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解答】解:ACD的食谱没有蔬菜类含维生素少,营养不全面,错误。B、营养全面各种食物配置合理,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
3.【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解答】解: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错误;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正确;
CD、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错误;
故选:B。
【点评】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的场所是小肠。
4.【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解答】解:A、设计食谱时要做到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分别占30%、40%、30%左右,正确;
B、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正确;
C、使用适量的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无害,错误;
D、食品在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正确;
故选:C。
【点评】正确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解题的关键。
5.【分析】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解答】解:A、小肠长
5﹣6米,增加吸收的面积,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B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吸收,C不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小肠有着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结构特点。
6.【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A、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A正确;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青少年应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物,B正确;
C、幼年时期若缺钙容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C正确;
D、缺乏维生素B1,容易导致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7.【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
【解答】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干燥、夜盲症
维生素B?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某同学经常发现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生素C的缺乏症,难度较小,注重基础。
8.【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解答】解:A、购买保质期内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B、生肉食品出售需检疫,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C、生、熟食品的制作要分开,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D、食品保存需要适宜的容器,如盐、酱油、醋等调味品不适于保存在金属容器中,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故选:D。
【点评】正确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解题的关键。
9.【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等都属于糖类。
【解答】解:A、萝卜和白菜是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A错误;
B、米饭、馒头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B正确;
C、牛奶、鸡蛋的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质,C错误;
D、核桃、葵花籽中含油脂比较多,D错误。
故选:B。
【点评】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10.【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④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①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AB正确;
C、小肠绒毛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壁薄,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C正确;
D、小肠绒毛之间有丰富的③肠腺,肠腺分泌肠液,消化酶种类齐全,能充分彻底消化食物,与吸收无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小肠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特点即可解答。
11.【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而蛋白质主要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系,其次也能提供部分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键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12.【分析】观图可知: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胃、④是肝脏、⑤是胰腺、⑥是小肠、⑦是大肠、⑧是肛门,解答即可。
【解答】解:A、④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A错误;
B、⑤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B正确;
C、③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C正确;
D、⑥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A。
【点评】消化道的组成,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3.【分析】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
【解答】解: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荤素互相搭配。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均衡膳食的含义要求。
14.【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②胃能分泌胃液,有胃蛋白酶,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③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
④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
⑤咽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⑥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可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15.【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据此解答。
【解答】解: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中进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胆汁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由胆汁对脂肪初步乳化作用。
故选:D。
【点评】注意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只能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16.【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解答】解:A、生、熟食品要分开,错误;
B、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清洗干净,正确;
C、过期的食品不能食用,错误;
D、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要分开放置,错误;
故选:B。
【点评】正确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解题的关键。
17.【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AB、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份不同,没有哪一种单一食物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挑食、偏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C、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符合题意;
D、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对身体不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
18.【分析】(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2)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参与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A正确;
B、胆汁中虽然不含任何消化酶,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所以对食物消化也有作用,B正确;
C、“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C正确;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所以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的分解顺序:胃→小肠,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解题的关键。
19.【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解答】解:绿色食品是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即题中的:①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②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食品。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绿色食品的概念。
20.【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因此①②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有关。
故选:A。
【点评】对小肠适于吸收和消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要进行正确的区分,明白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1.【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A错误;
B、①③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错误;
C、①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②③有两个变量:唾液和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反应物颗粒大小与反应速率快慢的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2.【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A、1和2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对比1和3,只有加入物质这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可以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B正确;
C、2和4的变量是温度,说明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7℃),但不能绝对的只在37℃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错误;
D、对比3和4,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消化液的种类,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3.【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解答】解:A、大虾、牛肉、鸡蛋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此食谱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无淀粉类的食物,此食谱营养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B、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等,排骨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青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此食谱营养全面,较合理。符合题意;
C、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等,白菜、芹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无瘦肉、奶、蛋类,不能提供蛋白质,此食谱营养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D、肥肉主要提供脂肪,冬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面包主要提供淀粉等,无瘦肉、奶、蛋类,不能提供蛋白质,此食谱营养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食谱中的食物要能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物质。要均衡膳食。
24.【分析】消化是指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的有机物的过程.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解答】解: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人体消化道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还要知道哪些物质是大分子的,哪些物质是小分子的.
25.【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解答】解: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花生仁和核桃仁两种食物质量要相等,A正确;
B、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B正确;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C正确;
D、种子不完全燃烧,会使测量结果偏小,D错误。
故选:D。
【点评】注意实验所得的数据和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有差异。
26.【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解答即可。
【解答】解:A、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其中肝脏可以分泌胆汁,不含有消化酶,有乳化脂肪的作用,A错误;
B、胃是人体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存食物的作用,另外胃腺能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B错误;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C正确;
D、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咽,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等是解题的关键。
27.【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人体消化道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还要知道哪些物质是大分子的,哪些物质是小分子的。
【解答】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口腔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部分水解为麦芽糖)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即可解答本题。
28.【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分析直方图可以知道,图甲食物A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是人体的备用能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一般储存在皮下脂肪中备用,因此,多吃会造成脂肪堆积,引起肥胖。使人患高血脂,正确。
B、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的有机物之一,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分析直方图可以知道,正在发育的儿童应多食用图甲中的食物B,正确。
C、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分析直方图可以知道,图乙食物C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错误。
D、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分析直方图可以知道,图乙食物B中含丰富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正确。
故选:C。
【点评】正确解读图中的数据有利于做好此类试题。
29.【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食物甲中含有的维生素A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夜盲症,宜多食用,故A正确;
B、食物乙中含有的维生素D最丰富,有利于防治佝偻病,宜多食用,故B正确;
C、食物丙中含有的维生素C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坏血病,故C正确;
D、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食物甲中含有的蛋白质最丰富,宜多食用,而丁含脂肪较多,宜少食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30.【分析】1、对照试验要求控制变量、设置对照。
2、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解答】解: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7℃消化作用最强;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将淀粉全部消化导致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B错误;
C、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C正确;
D、根据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二.解答题(共5小题)
31.【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肠、⑦是阑尾;图乙中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丙图中由下往上1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2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3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4为奶制品、豆制品;5为油脂类,解答即可。
【解答】解:(1)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①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若腹部右下方经常疼痛有可能是位于此处的[⑦]阑尾发炎,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
(2)乙图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Ⅰ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Ⅱ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Ⅲ曲线下降的最晚,从胃后边的D小肠才开始下降,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
(3)丙图中,某同学长期摄入膳食宝塔中的第3、4类食物,而很少吃第2类食物,这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因缺乏维生素A而容易得夜盲症、贫血等营养不良病。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多吃“平衡食宝塔”中的3和4(填代号)类食物,这类食物含有的物质对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作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少吃第5类食物。此类食物最终在小肠消化成小分子的甘油和脂肪酸。
(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健康的减肥是合理膳食和合理运动。
故答案为:
(1)④胃;葡萄糖和氨基酸;①肝脏;⑦阑尾;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D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肠液、胰液、胆汁;
(3)维生素A;3和4;5;小肠;甘油和脂肪酸;
(4)吸收;合理膳食。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并会识图、分析,结合题意答题。
32.【分析】1是唾液腺、2是口腔、3是咽、4是食道、5是肝脏、6是胃、7是胆囊、8是十二指肠、9是胰腺、10是大肠、11
小肠、12
盲肠、13是阑尾;在消化道内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据题意解答。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2)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三种大的外消化腺是[1]唾液腺、[5]肝脏、[9]胰腺,其中5肝脏能够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胆汁经过8十二指肠流入11小肠。9胰腺和11小肠分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能够将脂肪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4)1是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5)图中的2口腔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10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咽和食物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吸收功能。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和又有吸收功能。
故答案为:(1)2、6;
(2)小肠;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3)1、5、9;胆汁;小肠;9、11;
(4)唾液腺;唾液;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5)2。
【点评】该题考查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33.【分析】图甲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甲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⑧为唾液腺,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大肠、⑤小肠、⑥肛门、⑦肝脏;图乙为小肠绒毛示意图,图乙中①小肠绒毛、②毛细血管。
【解答】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可见图甲中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2)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⑧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内含有胆汁、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⑤小肠中被分解为葡萄糖。
(3)胃属于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能够起到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胃内壁胃腺可以分泌大量的胃液。
(4)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甲图的7肝脏,它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
(6)糖类是供能的主要物质。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因此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应是谷(薯)类。
故答案为:(1)咽
(2)⑧;⑤;葡萄糖
(3)胃
(4)1;吸收
(5)⑦;胆汁
(6)谷(薯)类
【点评】理解掌握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知识。
34.【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因此1、3号试管进行实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4)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37℃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37℃时酶的活性最强.
(5)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在37℃时酶的活性最强.如果在保温前滴加碘液,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1、3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完全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会变蓝,2号试管中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保温后,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因此蓝色褪去,2号试管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因此蓝色不变,3号试管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部分分解,因此蓝色变浅.所以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现象是:先是三只试管都变蓝,“保温”后1号试管蓝色退去,2号试管蓝色不变,3号试管蓝色变浅.
故答案为:(1)2mL清水
(2)1、3
(3)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4)37℃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37℃时酶的活性最强
(5)先是三只试管都变蓝,“保温”后1号试管蓝色退去,2号试管蓝色不变,3号试管蓝色变浅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消化酶的特性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35.【分析】图示中的A、B、C、D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A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注入2ml浆糊,B表示向1号试管、2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和唾液,C表示对实验装置进行恒温水浴,D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
【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若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清水,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
(3)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因此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2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
(1)2ml;对照
(2)37;唾液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最强
(3)碘液;变蓝色;不变蓝色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水与唾液的量要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