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追寻风的足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追寻风的足迹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00: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
《追寻风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追寻风的足迹》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三部分:一、学习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二、到室外去实地观测风向和风力。三、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气温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天气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风向和风力以及风力的等级,能根据八个方位画出风向,初步知道十三个等级的风各是怎样的;并在初步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制作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知道风的存在,但对风向和风力没有很深的了解。学生可能在天气预报中听说过风向和风力,但知道风向和风力是怎样测量出来的的学生很少。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方法的可行性。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并会观察记录风向。
3、体会到观测风向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观测并记录风向
教学难点
用自制风向标实地测量风向
教具准备
课件、电风扇、制作好的简易风向标
学具准备
剪刀、卡纸、硬吸管、大头钉、固体胶、胶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人们常说的“天有不测风云”,是说风云变化莫测,非常神秘,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追寻风的足迹,观测风的方向,探究风的奥秘。
【设计意图:由猜谜语引入新课,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风的存在和风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风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危害。熟悉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到学生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感受到风吹的方向?
(学生回忆往事,会想到风中飘舞的柳絮、花瓣、衣裙、旗帜等情景。)
(2)如果旗帜向南飘,会是什么风?
(学生会说是南风,也可能是北风,到底谁说的正确,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旗帜向南飘,说明风哪边吹过来的啊?北方。北方吹来的风就叫北风)
(3)根据米字型方位图,确定方向。
我们在数学里都学过位置和方向,知道关于位置的八个方位,我们就可以绘制米字型方位图,来确定风向。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感知风的方向,猜想,推测会是什么风?以及找到确定风向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实地验证。
(1)制作风向标。
1、我们都听过天气预报,主持人阿姨播报的风向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测量风向的工具——风向标。这些风向标是怎么来测量风向的呢?
2、这些风向标漂不漂亮啊?我们能不能也制作一个风向标,来测量一下今天的风向呢?
3、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图示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2)测试风向标的灵敏度。
1、同学们制作的风向标都很漂亮,好不好用呢?
2、请同学们到教室的四个角落去测试一下,测试之前,请同学们先看看屏幕上小提示,1、2组到教室左上角,3、4组到教室右上角,5、6组到教室左下角,7、8组到教室右下角。
(3)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层层深入,认识到风向标的制作步骤,然后又经历测试风向标的灵敏度,实践过程、测量、记录、汇报等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风向、风速的感性认识,建立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主动用实践的视角观察生活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安排课外实践活动:
1、到校园不同的地方去测量风向,看看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测量大自然中真实的风向?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风的奥秘,激励学生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