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3.17 沉浮的秘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3.17 沉浮的秘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05: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沉浮的秘密》教学设计
《沉浮的秘密》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课外活动”主题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玩“潜水艇”,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
课旨在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关于沉与浮的有关问题,
指导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
科学观察,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
好奇心。
学情分析:
这是四年级的教材,我所属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由于师资和硬件设施有所欠缺,所以一直以来学生科学课上思维不开阔,科学探究能力较弱,科学素养有所欠缺。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实验材料方面入手,准备三组有结构的材料循序渐进对沉浮的秘密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以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要求,也希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体积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浮,比水重的会沉。
科学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探究。(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对物体的沉与浮进行探究。)
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培养和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善
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体积相同的物体,比水轻的浮,比水重的会沉。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相同体积情况下比较质量对物体沉与浮的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
第一组材料:材质、大小、重量各不相同的材料:回形针、树叶、石子、一角钱的硬币、木块、空塑料瓶。
第二组材料:两块体积不同的木块、重量不同的石头。
第三组材料:四个体积相同的乒乓球、砂子、盐、锯末、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装两个材料不同的瓶子放入水槽内)猜一猜会怎么样?
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沉浮的秘密》。
板书课题《沉浮的秘密》
(设计意图:教学刚开始,用两个瓶子来让学生猜测他们放进水里
面会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老师准备的这些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1.介绍材料。
2.学生猜测。
3.实验验证并记录。
4.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这里使用材
质、大小、重量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猜测、实验。这样有结
构的实验材料对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得出第一个层次的结论:大的物体
沉,小的物体沉,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
三.探求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把物体放入水中,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这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测:大的会浮,小的会沉
2.全班学生找出一个自己觉得最有可能的因素。教师抽其中的体积和重量两个因素来研究。
3.教师演示研究:两块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两个体积重量不
同的石头放入水中都沉下去了。
4.这和同学们的猜测一样吗?有的同学说大的会浮,小的会沉,可是你们
看小的木头也浮起来了;有的说重的会沉,轻的会浮,可是轻的石头也沉
下去了,重的石头也沉下去了。
6.小结:必须相同体积进行沉与浮的的比较。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一组材料实验
发现和他们的猜测不一样,大的也浮小的也浮,轻的沉,重的也沉。这时
候学生变得更加糊涂了,老师马上将大石头和小螺母拿在手上让他们比较
一下他们的重量,发现重的石子还是沉的,轻的螺母也是沉下去的。这
样比较材料学生很容易想到材质影响沉与浮,得出第二个层次的结论:要
想探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必须要用相同体积条件下进行比较。)
四、探究相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1.出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材料(第三组实验材料)
(设计意图:教师提前利用天平秤对第三组体积相同的乒乓球内装盐、砂子、锯末的乒乓球和装水的乒乓球重量进行测量。在这里提前测量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会使用天平,对天平的使用在课堂当进行讲授比较浪费时间。教师当堂测量重量,教师演示的时候学生无事可做比较无聊,而这个称重过程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多,还因为学生观察角度的不同对教师的结果不认同。所以这里提前标注上,让学生观察这组材料特点然后进行实验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实验探究更加的充分。)
2.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
3.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指导。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
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让学生汇报本课的研究与发现,并做好记录。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此
前的猜测,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修正自己的思想。
(设计意图:这里选用的材料是四个乒乓球这样选择是体积好控制,把它
放在水里面后效果明显。帮学生探究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乒乓球这组材料建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型。)
五、拓展与应用
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铁块和轮船说说他们在水里面会怎么样?为什么?这样让学生了解当重量
一样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也会影响物体的沉与浮。)
《沉浮的秘密》教学反思
《沉浮的秘密》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课外活动”主题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玩“潜水艇”,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旨在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关于沉与浮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堂课我将探究实验材料分为三个组,探究活动也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首先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瓶子放入水中猜测它们的沉浮情况导入新课。探究活动一、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得出的第一层次的结论是: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
探究活动二、探究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得出第二层次的结论是:必须用相同体积的物体进行比较,重的沉,轻的浮。探究活动三、探究相同体积
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时,把水这个物体加入到所研究的物体之行列。得出第三层次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物体,比水重的沉,比水轻的浮。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几次试教过程中发现实验材料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效果
不理想所以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中的教具有所改变,
第一组材料选用了材质、大小、重量各不相同的材料:回形针、树叶、石子、一角钱的硬币、木块、空塑料瓶。第三组材料:四个体积相同的乒乓球、砂子、盐、锯末、水。因为乒乓球是球形的所以水中的沉浮让效果达到了理想状态,
学生观察起来很清楚,明白。
教学策略的选用
(1)强化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教材这部分所对应的沉浮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际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瓶子放入水中猜测它们的沉浮情况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
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学生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有浓厚的兴趣,大胆尝试,但是有些细节还需要在今
后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指导学生实验观察的方法,避免活动时效性不高。学生
评价激励如何进行。怎样让拓展活动更丰富。
《沉浮的秘密》说课稿
说教材
《沉浮的秘密》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课外活动”主题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玩“潜水艇”,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
课旨在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关于沉与浮的有关问题,
指导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
科学观察,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
好奇心。
说学情:
这是四年级的教材,我所属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由于师资和硬件设施有所欠缺,所以一直以来学生科学课上思维不开阔,科学探究能力较弱,科学素养有所欠缺。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实验材料方面入手,准备三组有结构的材料循序渐进对沉浮的秘密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以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要求,也希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体积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浮,比水重的会沉。
科学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探究。(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对物体的沉与浮进行探究。)
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培养和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善
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体积相同的物体,比水轻的浮,比水重的会沉。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相同体积情况下比较质量对物体沉与浮的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
第一组材料:材质、大小、重量各不相同的材料:回形针、树叶、石子、一角钱的硬币、木块、空塑料瓶。
第二组材料:两块体积不同的木块、重量不同的石头。
第三组材料:四个体积相同的乒乓球、砂子、盐、锯末、水。
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装两个材料不同的瓶子放入水槽内)猜一猜会怎么样?
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沉浮的秘密》。
板书课题《沉浮的秘密》
(设计意图:教学刚开始,用两个瓶子来让学生猜测他们放进水里
面会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老师准备的这些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1.介绍材料。
2.学生猜测。
3.实验验证并记录。
4.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这里使用材
质、大小、重量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猜测、实验。这样有结
构的实验材料对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得出第一个层次的结论:大的物体
沉,小的物体沉,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
三.探求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把物体放入水中,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这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测:大的会浮,小的会沉
2.全班学生找出一个自己觉得最有可能的因素。教师抽其中的体积和重量两个因素来研究。
3.教师演示研究:两块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两个体积重量不
同的石头放入水中都沉下去了。
4.这和同学们的猜测一样吗?有的同学说大的会浮,小的会沉,可是你们
看小的木头也浮起来了;有的说重的会沉,轻的会浮,可是轻的石头也沉
下去了,重的石头也沉下去了。
5.出示大木板和小石子(木块比石子重)你们再瞧一瞧它们会怎么样?
6.小结:必须相同体积进行沉与浮的的比较。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一组材料实验
发现和他们的猜测不一样,大的也浮小的也浮,轻的沉,重的也沉。这时
候学生变得更加糊涂了,老师马上将大木板和小石子拿在手上让他们比较
一下他们的重量,发现重的木板还是浮的,轻的石子还是是沉下去的。这
样比较材料学生很容易想到材质影响沉与浮,得出第二个层次的结论:要
想探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必须要用相同体积条件下进行比较。)
四、探究相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1.出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材料(第三组实验材料)
(设计意图:教师提前利用天平秤对第三组体积相同的乒乓球内装盐、砂子、锯末的乒乓球和装水的乒乓球重量进行测量。在这里提前测量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会使用天平,对天平的使用在课堂当进行讲授比较浪费时间。教师当堂测量重量,教师演示的时候学生无事可做比较无聊,而这个称重过程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多,还因为学生观察角度的不同对教师的结果不认同。所以这里提前标注上,让学生观察这组材料特点然后进行实验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实验探究更加的充分。)
2.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
3.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指导。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
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可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让学生汇报本课的研究与发现,并做好记录。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此
前的猜测,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修正自己的思想。
(设计意图:这里选用的材料是四个乒乓球这样选择是体积好控制,把它
放在水里面后效果明显,将教材中的沙换成铁屑是和螺母对应,锯末和木
头对应。这样构成有结构的材料。帮学生探究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乒乓球这组材料建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型。)
五、拓展与应用
1、说一说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潜水艇的原理进行交流,让学生
更加明白潜水艇中有个蓄水舱,下潜时往里面注水,上浮时把水排出去。
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沉浮。这样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更好理解潜水艇的原理,
第二组图是铁块和轮船说说他们在水里面会怎么样?为什么?这样让学生了解当重量
一样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也会影响物体的沉与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