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冲刺生物押题卷(二)(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冲刺生物押题卷(二)(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09:42:48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冲刺生物押题卷(二)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核糖体是蓝藻细胞中唯一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B.人体表皮细胞无细胞壁,但可以进行渗透作用
C.核糖体和中心体都与细胞分裂有关,且都没有膜结构
D.DNA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2019四川资阳二诊)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待测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未立即观察到砖红色说明不含还原糖
B.向待测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能观察到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
C.植物表皮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未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没有活性
D.水绵滴加碘液后,细胞中呈现蓝紫色颗粒结构说明具有成形细胞核
3.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沟通机体内外环境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血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只影响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其他组织的代谢活动
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患病时测定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就诊断相应疾病
C.对大面积烧伤导致组织液大量外渗的患者,可输入血浆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和淋巴相比,血浆中没有大量淋巴细胞,故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作用小于淋巴
4.(2019·四川天府大联考)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10-6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
B.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C.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不具有两重性
D.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
5.(2019·江西七校联考)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大于1,并且是一常量
C.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D.海洋生态系统中,杂食性鱼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鱼类
6.(2019·四川南充诊断)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甲遗传病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乙遗传病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个体5的基因型是AaXBXb
C.个体8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个体2
D.若个体8和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3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2019·兰州实战考试)(9分)党参是我省岷县大量种植的一味中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党参幼苗的影响,将党参的幼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给予甲组自然光照,给予乙组一定程度的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数据,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
(2)13时的光照强度比9时要大,但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却都低于9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发现在实验时间段内甲组的光合积累量大于乙组,因此得出党参幼苗不适于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结论。可是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党参幼苗喜阴,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分)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种群增长速率(ΔN/Δt)在________段最大,与d时刻相比,e时刻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C时刻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捕获了30只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个体,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只。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
(4)图3为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31.(2019·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11分)某植物种群的植株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深红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复)等位基因(分别为R、r和I1、I2、i)控制,其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R基因对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I2、i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定律。
(2)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7∶3∶3∶3,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后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4)若有一红花植株,让该植株进行一次自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一定能确定其基因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19·山东日照联考)(10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说明酶具有________。粘连蛋白被水解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科学家研究有丝分裂时发现,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据图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_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进行。
(4)粘连蛋白、SGO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它们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2019·四川内江第一次模拟)(15分)蓝纹奶酪是成熟过程中内部生长蓝绿霉菌一类奶酪的总称,又称为青纹奶酪。此类奶酪的生产或成熟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地区,这类奶酪的主要品种包括英国的斯提耳顿奶酪、法国的罗奎福特奶酪和意大利的古冈佐拉奶酪。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强,西方饮食文化的逐渐渗透,蓝纹奶酪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逐渐出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蓝纹奶酪的原材料为牛奶,使用的消毒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采用此消毒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纹奶酪制作所用的初级发酵剂为乳酸菌,初级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纹奶酪制作过程中会向奶酪内接种二级发酵剂娄地青霉,接种后需用不锈钢丝穿刺奶酪,该做法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娄地青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奶酪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增添奶酪的风味。
(4)娄地青霉属于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实验室分离培养娄地青霉通常使用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
“麦芽汁琼脂”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可将该培养基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________内进行灭菌。
答案 (1)巴氏消毒法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缺氧和较低pH值的环境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
(3)娄地青霉生长繁殖需要氧气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4)真菌 马铃薯琼脂 高压蒸汽灭菌锅
38.(2019·重庆市一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获得了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变性→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需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目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已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但由于抗虫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需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在个体水平的检测鉴定过程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0年高考冲刺生物押题卷(二)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核糖体是蓝藻细胞中唯一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B.人体表皮细胞无细胞壁,但可以进行渗透作用
C.核糖体和中心体都与细胞分裂有关,且都没有膜结构
D.DNA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D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含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的时候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产生水,A正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进行渗透吸水和失水,B正确;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种无膜的细胞器,中心体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重要通道,但核孔对物质的通过有选择性,DNA一般不可以通过核孔出细胞核,D错误。
2.(2019四川资阳二诊)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待测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未立即观察到砖红色说明不含还原糖
B.向待测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能观察到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
C.植物表皮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未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没有活性
D.水绵滴加碘液后,细胞中呈现蓝紫色颗粒结构说明具有成形细胞核
【答案】
B
【解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不进行水浴加热是观察不到砖红色沉淀的,A项错误;双缩脲试剂遇蛋白质变紫色,因此向待测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能观察到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B项正确;植物表皮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未发生质壁分离,有可能是细胞没有活性,也有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C项错误;水绵滴加碘液后,细胞中呈现蓝紫色颗粒结构说明细胞中含有淀粉颗粒,D项错误。
3.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沟通机体内外环境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血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只影响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其他组织的代谢活动
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患病时测定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就诊断相应疾病
C.对大面积烧伤导致组织液大量外渗的患者,可输入血浆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和淋巴相比,血浆中没有大量淋巴细胞,故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作用小于淋巴
【答案】
C
【解析】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但是血浆也会影响组织液和淋巴,故其不只影响血细胞的代谢也会影响其他组织细胞代谢,A错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和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相比而言的,另外,只测定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并不一定能诊断疾病,B错误;大面积烧伤导致组织液大量外渗,组织液含量相对较少,输入的血浆可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补充减少的组织液,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和淋巴相比,血浆中的淋巴细胞较少,但是协助机体抵御疾病过程中,淋巴血浆组织液等共同发挥作用,其作用没有大小之分,D错误。
4.(2019·四川天府大联考)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10-6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
B.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C.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不具有两重性
D.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
【答案】A
【解析】
水稻幼苗抗寒度最高的浓度应在图示最矮柱高所对应的浓度左右(未必为最矮柱对应的浓度)。
5.(2019·江西七校联考)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大于1,并且是一常量
C.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D.海洋生态系统中,杂食性鱼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鱼类
【答案】
C
【解析】
群落形成垂直结构后,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布于垂直空间的不同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A正确;“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为大于1的常量,B正确;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需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调查结果偏高,C错误;杂食性鱼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数 
6.(2019·四川南充诊断)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甲遗传病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乙遗传病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个体5的基因型是AaXBXb
C.个体8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个体2
D.若个体8和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3
【答案】 C
【解析】 3号和4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根据个体9(aa)和个体10(XbY)可推知,个体5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个体8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个体3,C错误;个体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若其和正常女性(aa)结婚,所生孩子不患甲病(aa)的概率是1/3,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2019·兰州实战考试)(9分)党参是我省岷县大量种植的一味中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党参幼苗的影响,将党参的幼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给予甲组自然光照,给予乙组一定程度的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数据,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
(2)13时的光照强度比9时要大,但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却都低于9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发现在实验时间段内甲组的光合积累量大于乙组,因此得出党参幼苗不适于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结论。可是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党参幼苗喜阴,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组 (2)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速率增加更快 (3)乙组遮光,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
(4)未设置其他程度遮光处理的实验组,不足以得出题中结论
【解析】 (1)自然状态不做处理的是对照组,从题中可以看出甲是对照组,乙一定程度遮光处理是实验组。(2)13时的光照强度比9时要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会上升,但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速率增加更快,因此甲乙两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却都低于9时。(3)在中午11时,因为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使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而乙组一定程度遮光,甲组没有遮光,因此乙组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则11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4)本实验中只有乙组一组一定程度的遮光处理的实验组,未设置其他程度遮光处理的实验组,不足以说明党参幼苗不适于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结论。
30.(9分)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种群增长速率(ΔN/Δt)在________段最大,与d时刻相比,e时刻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C时刻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捕获了30只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个体,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只。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
(4)图3为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答案】
(1)bc 减少 (2)增长型 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或天敌数量增多等) (3)500 大 (4)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
【解析】
 (1)图1表示鼠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λ=1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据图可知,在bc段λ值最大且基本保持不变,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由d时刻到e时刻,λ值先减小后增大,但始终小于1,说明e时刻种群数量比d时刻少。(2)图2表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故AB段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C时刻后,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天敌增多等,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3)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个体总数=重捕到的标记个体数/重捕到的个体总数,则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50)/3=500(只);若标志物易脱落,则会使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最终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4)图3表示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图3中a曲线为“J”型增长曲线,代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b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代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的个体数量。
31.(2019·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11分)某植物种群的植株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深红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复)等位基因(分别为R、r和I1、I2、i)控制,其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R基因对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I2、i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定律。
(2)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7∶3∶3∶3,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后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4)若有一红花植株,让该植株进行一次自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一定能确定其基因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的分离 (2)RRI1I2和RrI1I2 8
(3)RrI1i和RrI2i 2/7 (4)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I1I1或RrI1I1或RRI1i或RrI1i,其中当基因型为RrI1I1或RRI1i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色∶白花=3∶1。
【解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由图可以看出R基因通过方式一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I1、I2、i是复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正常情况下,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I1I2和RrI1I2;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RRii、rrI1I1、rrI2I2、rrii
4种,杂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Rrii、rrI1I2、rrI1
i、rrI2i
4种,共8种。(3)红花植株(R_I1I1或R_I1i)与紫花植株(R_I2
I2或R_I2i)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7∶3∶3∶3,而7+3+3+3=16,说明双亲均为双杂合个体,各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RrI1i和RrI2i,则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纯合子的概率为1/4(RR)×1/4(ii)+1/4(rr)×1/4(ii)=2/16,已知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7/16,故后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2/7。(4)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I1I1或RrI1
I1或RRI1i或RrI1i,当基因型为RRI1I1时,自交后代全为红花;当基因型为RrⅠ1i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9∶7;但当基因型为RrI1I1或RRI1i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白花=3∶1,故通过一次自交不一定能确定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32.(2019·山东日照联考)(10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说明酶具有________。粘连蛋白被水解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科学家研究有丝分裂时发现,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据图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_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进行。
(4)粘连蛋白、SGO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它们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专一性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 提前 (4)核糖体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
【解析】 (1)图中所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中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粘连蛋白被水解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其发生的时期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根据题文信息,结合题图推测,SGO蛋白可以在细胞分裂中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无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就起作用,则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会由相应的细胞分裂后期提前到在中期,故图示过程会提前进行。(4)粘连蛋白、SGO蛋白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2019·四川内江第一次模拟)(15分)蓝纹奶酪是成熟过程中内部生长蓝绿霉菌一类奶酪的总称,又称为青纹奶酪。此类奶酪的生产或成熟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地区,这类奶酪的主要品种包括英国的斯提耳顿奶酪、法国的罗奎福特奶酪和意大利的古冈佐拉奶酪。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强,西方饮食文化的逐渐渗透,蓝纹奶酪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逐渐出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蓝纹奶酪的原材料为牛奶,使用的消毒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采用此消毒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纹奶酪制作所用的初级发酵剂为乳酸菌,初级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纹奶酪制作过程中会向奶酪内接种二级发酵剂娄地青霉,接种后需用不锈钢丝穿刺奶酪,该做法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娄地青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奶酪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增添奶酪的风味。
(4)娄地青霉属于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实验室分离培养娄地青霉通常使用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
“麦芽汁琼脂”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可将该培养基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________内进行灭菌。
答案 (1)巴氏消毒法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缺氧和较低pH值的环境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
(3)娄地青霉生长繁殖需要氧气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4)真菌 马铃薯琼脂 高压蒸汽灭菌锅
38.(2019·重庆市一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获得了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需要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变性→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需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目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已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但由于抗虫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需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在个体水平的检测鉴定过程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分子的复制 复性(或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延伸 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2)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3)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弱
(4)抗原—抗体杂交 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抗虫棉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解析】(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分子的复制;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该过程中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或Taq酶)。(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一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二是有利于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发挥作用。(3)感受态的大肠杆菌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4)抗虫特性的检测,在分子水平上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方法进行检测;在个体水平上,可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抗虫棉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