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冲刺生物押题卷(三)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安徽淮南模拟
)下列对醋酸菌、酵母菌和HIV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都能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都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生物体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都属于个体层次
2.(2019湖北荆门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从细胞水平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和分化
C.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色氨酸是植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前体物质
3.(2019·考前原创信息卷)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匹配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诱变育种法
4.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中化学键②的断裂
B.构成物质①的元素中一定含有C、H、O,可以没有N
C.在ATP与ADP相互转化中③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均可重复利用
D.化学键②和④都断裂后剩余的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可以用作合成RNA的原料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嘌呤碱基数始终等于嘧啶碱基数,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比例将会改变
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能指导荚膜多糖的合成
C.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D.进入R型菌的DNA上,只有一个RNA聚合酶位点
6.柑橘的果皮颜色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果皮为黄色,否则果皮为橙色。现用三株柑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甲:
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
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果皮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乙的子代中橙色果皮个体有9种基因型
C.实验甲亲代中红色果皮个体和子代红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不同
D.实验乙橙色果皮亲本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2019·贵州质检)(11分)慢粒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据不完全了解,其致病机理可能如下:
BCR—ABL蛋白是一种活性加强的酪氨酸激酶,由于该酶活性的异常升高,激活了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而造成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紊乱。
(1)由上图可知患“慢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异能否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慢粒”致病机理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
(3)上图②过程涉及到的核酸具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竞争性结合BCR—ABL蛋白上的ATP结合位点,而成为慢粒治疗的主要药物。但是近年来发现TKI对部分慢粒患者治疗效果减弱,分析出现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7分)非洲猪瘟一度造成我国生猪大量死亡,肉价飞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急性出血、烈性传染病。如图所示ASFV侵入猪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在免疫应答中,刺激细胞⑤增殖、分化的信号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填序号,“___”上写细胞名称)发挥作用后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处。
(3)若图中②会攻击猪自己的心脏瓣膜,则由此引起的疾病应属于免疫失调病中的_______
_____病。
(4)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要阻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蔓延,最好的手段是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疫苗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中填序号,“___”上写名称)。某研究机构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组
乙组
注射
是否发病
注射
是否发病
第一次实验
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
否
a
否
第二次实验
1mL含ASFV的制剂
是
1mL含ASFV的制剂
是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1.(11分)(2019·四川达州一诊)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为探究豌豆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紫花和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亲本
F1
F1自交得到的F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15∶1
对此实验结果,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①:该植物花色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
假设②: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
(1)该植株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若假设①成立,理论上F2代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若假设②成立,F1植株产生的含a的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___。
(2)为验证上述假设,可利用F1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测交实验结果:
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假设②的启发,请提出第三种可能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19·云南昆明质检)(10分)“稻—鱼—鸭”立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田里不仅种植水稻,还养鱼、鸭等。水稻的叶、碎稻谷是鱼和鸭的饵料,鱼和鸭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种养过程实现了绿色无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鱼和鸭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设计该立体生态农业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________。
(3)“稻—鱼—鸭”立体生态农业是“无废弃物农业”,能提高能量的________,能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使该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还能增加农田产出,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15分)下列为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的加入(甲图)和洗脱(乙图)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填凝胶色谱柱时,需要一次性________(填“缓慢”或“快速”)倒入,并轻轻敲打使凝胶装填紧密而不具有气泡,否则必须重装。
(2)用吸管加样时必须注意正确操作以避免破坏凝胶面,加样操作应如甲图所示吸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进行,形成________(填“滴灌加样”或“贴壁加样”)。
(3)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血红蛋白。全过程中,共需要________次打开下端的流出口。收集血红蛋白样品时需把握好时机,即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最后收集到的血红蛋白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后者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某同学利用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在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的电泳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5分)(2019·湖北九校联考)如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均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中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克隆羊的性状与白面绵羊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在畜牧生产中,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的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可望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请你列举一例说明该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0年高考冲刺生物押题卷(三)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安徽淮南模拟
)下列对醋酸菌、酵母菌和HIV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都能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都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生物体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都属于个体层次
【答案】D
【解析】
HIV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无法进行呼吸作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D错误;醋酸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含有核糖体,可以自己合成蛋白质,B错误;三者体内都含有RNA,RNA一般是单链,所以嘌呤数可能不等于嘧啶数,C正确。
2.(2019湖北荆门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从细胞水平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和分化
C.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色氨酸是植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前体物质
【答案】B
【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而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的,A项错误;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B项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不是侧芽合成生长素受抑制,C项错误;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的重要的前体物质,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D项错误。
3.(2019·考前原创信息卷)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匹配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诱变育种法
【答案】D
【解析】 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未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因为水稻品种缺乏某种抗病性,D正确。
4.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中化学键②的断裂
B.构成物质①的元素中一定含有C、H、O,可以没有N
C.在ATP与ADP相互转化中③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均可重复利用
D.化学键②和④都断裂后剩余的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可以用作合成RNA的原料
【答案】D
【解析】②表示高能磷酸键,其断裂会释放能量,一般吸能反应伴随着该过程的进行A错误;①表示腺嘌呤,为含氮碱基,B错误;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物质可以重复利用,而能量不可以,C错误;若ATP中②和④都断裂,则只剩下腺嘌呤、核糖和1分子磷酸基团,其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参与RNA的合成,D正确。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嘌呤碱基数始终等于嘧啶碱基数,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比例将会改变
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能指导荚膜多糖的合成
C.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D.进入R型菌的DNA上,只有一个RNA聚合酶位点
【答案】
C
【解析】由于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始终等于嘧啶碱基数,各占一半,所以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比例不会改变,A错误;DNA(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不能指导多糖的合成,B错误;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C错误;进入R型菌的DNA可能含有多个基因,因此,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D错误。
6.柑橘的果皮颜色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果皮为黄色,否则果皮为橙色。现用三株柑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甲:
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
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果皮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乙的子代中橙色果皮个体有9种基因型
C.实验甲亲代中红色果皮个体和子代红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不同
D.实验乙橙色果皮亲本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
【答案】
B
【解析】
实验甲:红色果皮个体与黄色果皮个体杂交,相当于测交,后代出现红色:橙色:黄色=1:6:1的比例,说明亲代中的红色果皮个体能产生8种比例相同的配子,推测亲代中红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Cc,果皮颜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实验乙:橙色果皮个体与红色果皮个体杂交,后代中红色:橙色:黄色=3:12:1,红色果皮个体占3/16[(3/14)×(1/2)×(1/2)],可知亲代中橙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亲代中红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Cc,亲代中橙色果皮个体与红色果皮个体杂交,后代共有12种基因型,其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有两种,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有1种,则橙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有9种,B正确、D错误。实验甲的亲代和子代中红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2019·贵州质检)(11分)慢粒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据不完全了解,其致病机理可能如下:
BCR—ABL蛋白是一种活性加强的酪氨酸激酶,由于该酶活性的异常升高,激活了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而造成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紊乱。
(1)由上图可知患“慢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异能否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慢粒”致病机理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
(3)上图②过程涉及到的核酸具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竞争性结合BCR—ABL蛋白上的ATP结合位点,而成为慢粒治疗的主要药物。但是近年来发现TKI对部分慢粒患者治疗效果减弱,分析出现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能
(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发生改变的22号染色体的DNA以及mRNA、tRNA和rRNA
(4)部分慢粒患者产生基因突变,导致对TKI产生了耐药性或TKI对慢粒患者产生的抗药性突变进行了选择(合理叙述即可)
30.(7分)非洲猪瘟一度造成我国生猪大量死亡,肉价飞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急性出血、烈性传染病。如图所示ASFV侵入猪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在免疫应答中,刺激细胞⑤增殖、分化的信号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填序号,“___”上写细胞名称)发挥作用后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处。
(3)若图中②会攻击猪自己的心脏瓣膜,则由此引起的疾病应属于免疫失调病中的_______
_____病。
(4)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要阻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蔓延,最好的手段是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疫苗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中填序号,“___”上写名称)。某研究机构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组
乙组
注射
是否发病
注射
是否发病
第一次实验
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
否
a
否
第二次实验
1mL含ASFV的制剂
是
1mL含ASFV的制剂
是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防卫
受刺激的T细胞(④)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抗原(①)
⑧
效应T细胞
自身免疫
①
抗原
等量的生理盐水
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入侵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在体液免疫中,抗原(病毒)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共同刺激下,B淋巴细胞才会增殖、分化。
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效应T细胞(图中的⑧)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处
若图中②(抗体)会攻击猪自己的心脏瓣膜,则引起的疾病应属于免疫调节中的自身免疫病。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与图中①抗原的功能相似。为探究研制出的非洲猪瘟疫苗是否有效,要控制的自变量是是否加非洲猪瘟疫苗抑制剂,第一次实验甲组注射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则乙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二次实验注射过疫苗的甲组猪也出现发病症状,可能的原因是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
31.(11分)(2019·四川达州一诊)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为探究豌豆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紫花和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亲本
F1
F1自交得到的F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15∶1
对此实验结果,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①:该植物花色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
假设②: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
(1)该植株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若假设①成立,理论上F2代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若假设②成立,F1植株产生的含a的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___。
(2)为验证上述假设,可利用F1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测交实验结果:
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假设②的启发,请提出第三种可能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花(闭花)传粉 1/5 6/7
(2)假设①:紫花∶白花=3∶1 假设②:紫花∶白花=7∶1
(3)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或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配子部分不育)
【解析】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若假设①成立,即紫花性状是由A与a、B与b两对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根据F2中紫花∶白花=15∶1可知,aabb表现为白花,其余表现为紫花(A_B_、A_bb、aaB_)。紫花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和aaBB,占全部紫花的3/15,即1/5。若假设②成立,则aa表现为白花,其余表现为紫花,即F1为杂合子,由于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所以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1∶1,而产生雄配子中a的配子所占比例可设为x,根据F2中白花占1/16,可知1/2x=1/16,解得x=1/8,即雄配子中A∶a=7∶1,说明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的比例是6/7。(2)若假设①成立,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紫花,故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1∶1∶1,即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若假设②成立,则F1的基因型为Aa,如杂合植株产生的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的比例是6/7,即雄配子中A∶a=7∶1,则测交结果为Aa∶aa=7∶1,即紫花∶白花=7∶1。(3)假设②是认为含a基因的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也可以假设③,假设植株花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
32.(2019·云南昆明质检)(10分)“稻—鱼—鸭”立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田里不仅种植水稻,还养鱼、鸭等。水稻的叶、碎稻谷是鱼和鸭的饵料,鱼和鸭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种养过程实现了绿色无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鱼和鸭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设计该立体生态农业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________。
(3)“稻—鱼—鸭”立体生态农业是“无废弃物农业”,能提高能量的________,能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使该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还能增加农田产出,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答案】 (1)捕食和竞争 消费者 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2)合适比例 (3)利用率 负反馈 结构和功能
【解析】 (1)鸭吃鱼是捕食关系,鸭和鱼都吃水稻又是竞争关系。鱼和鸭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2)在生态农业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农业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15分)下列为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的加入(甲图)和洗脱(乙图)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填凝胶色谱柱时,需要一次性________(填“缓慢”或“快速”)倒入,并轻轻敲打使凝胶装填紧密而不具有气泡,否则必须重装。
(2)用吸管加样时必须注意正确操作以避免破坏凝胶面,加样操作应如甲图所示吸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进行,形成________(填“滴灌加样”或“贴壁加样”)。
(3)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血红蛋白。全过程中,共需要________次打开下端的流出口。收集血红蛋白样品时需把握好时机,即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最后收集到的血红蛋白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后者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某同学利用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在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的电泳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缓慢 (2)贴壁加样 (3)3 红色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小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率较快 (4)带电性质 分子本身大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解析】 (1)装填凝胶色谱柱时,需要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内,并轻轻敲打色谱柱,使凝胶装填均匀。(2)加样操作应如甲图所示吸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进行,形成贴壁加样,这样有利于保护凝胶面。(3)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过程是先加入样品再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血红蛋白,该过程的操作为调节缓冲液面,打开下端流出口,使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后,关闭下端出口→加入蛋白质样品→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色谱柱上端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收集分装蛋白质,即可分离得到血红蛋白。所以全过程共需要3次打开下端的流出口。(4)蛋白质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为了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它可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因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8.(15分)(2019·湖北九校联考)如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均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中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克隆羊的性状与白面绵羊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在畜牧生产中,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的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可望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请你列举一例说明该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灭活的病毒、电激
(3)卵母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
(4)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可以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回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5)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的是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合理即可)
【解析】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会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图甲中②过程称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或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此过程中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3)克隆羊的性状并不完全像白面绵羊,因为卵母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在畜牧生产中,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的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可望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在医药卫生领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可以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理论方面:研究克隆动物和克隆细胞可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用克隆动物做疾病模型,能使人们更好的追踪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疾病。(5)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不同,第一次筛选是为了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