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任务二
自由朗诵
1.掌握朗读的方法,能明确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注明语气、语调、语速等。
2.培养诗歌朗诵能力,学会使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或多人轮诵,也可配乐、配视频朗诵。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和诗歌文化的高尚情操。
要选择那些语言形象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作品。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合适的作品。
一、朗读前的准备
1.选择朗诵材料。
(1)正确、深入的理解。首先要清除障碍,还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2.把握作品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2)深刻、细致的感受。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感同身受,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中活起来,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二、掌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1.停顿。
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2.重音。
一般来说,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等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等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3.语速。
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4.句调。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朗读示例】
(1)制作节目单;
(2)推举评委,制订评分细则;
(3)推举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
(4)确定奖励方案,准备小奖品。
三、举办朗诵比赛的步骤
1.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朗诵者应注意表情、语气、动作等;评委应把握评分标准,做到客观、公平;观众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适时给予掌声鼓励。
2.举办朗诵比赛。
任务三
尝试创作
了解诗歌创作的一般技巧,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用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思。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会营造诗歌意境。
一、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完成这首诗。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礼
物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
二、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三、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______》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题一:
1.续写时,要先想想你对父亲有什么希望。
2.结合诗歌的主题及风格进行续写,注意语言的诗意化。
题二:
1.围绕好朋友的生日这一中心,把自己对好朋友的祝福用凝练的语言分行写下来。
2.写作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表现主体,并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借助具体的物象来抒发自己的心声。
题三:
1.写作时,回忆自己的生活,想想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堪称中国几千年文化宝塔上璀璨的明珠,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等美誉。
学生写现代诗要注意以下一些技法:
1.写诗要酝酿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打动人,首先在于它的感情。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融入诗句中,诗作就有了灵魂。
2.写诗需要合理想象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离开了想象,诗歌的生命就枯萎了。在诗歌创作中,合理且大胆的想象能增强诗歌的韵味,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新颖。所以,我们只有为诗歌插上想象的双翅,才能展现它无限的魅力。
3.写诗要借助恰当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
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来抒发的。初学写诗要注意学习这种写法,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体的物象,借助这些物象来抒发情感。
4.写诗要注意语言凝练
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5.写诗要注意节奏韵律
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圆、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文题一例文:
礼
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崭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①
①“让您变成我的朋友”这一句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关键点。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和我一起钓鱼,
和我一起去看海鸥。②
我更想让您和我一起,
读很多很多的书,
走很远很远的路,
毕竟,您才是我一生最好的礼物。③
②紧承上文,仿写句式,提出自己的希望。
③以“礼物”作结,巧妙点题。
总评:
这首习作维持了四句一节的格式,最后一节的四句诗很好地升华了主题,深化了“陪伴”的意义,突出表现了孩子渴望父亲守护和引领自己成长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父亲纯真、深切的爱,让人深受感染。
文题二例文:
请原谅我的一路沉默,
我只想把祝福修剪成
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①
不管你有没有醒来,
都暖暖地挂在你的窗口。②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祝福”是“第一缕曙光”,美好温暖。
②语言含蓄,情感真挚。
总评:
这首生日祝福诗篇幅短小,语言含蓄凝练,但感情真挚。作者把自己的祝福比作“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切温暖的祝福。同时,“暖暖地挂在你窗口”十分具有画面感,美好温馨。
文题三例文:
乡
愁①
小时候,
乡愁是一丝甜甜的睡梦,②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③
①仿写余光中的《乡愁》,运用的是同题。
②选取“睡梦”这一意象,寄托乡愁,具有时空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
③语言大部分保留,这样仿写更具有相似性。
长大后,
乡愁是一片薄薄的信笺,④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④选取“信笺”这一意象,能够恰当地寄托乡愁。
后来啊,
乡愁是一部小小的手机,⑤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中秋月,⑥
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
⑥选取“中秋月”寄托乡愁,既有意境,又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⑤选取“手机”寄托乡愁,具有现代特色。
总评:
这篇习作以余光中《乡愁》作为仿写对象,选取“睡梦”“信笺”“手机”“中秋月”等意象作为情感承载物,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意象选取典型、恰当。结构上,作品仿写诗歌,整个诗歌分四小节,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语言上,作品保留了原诗的部分语言,创新了关键词句,整首诗歌语言凝练,又有原诗歌的韵味。
(2018·陕西)作文。
题目:阳光
要求:①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解说】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阳光”是一道很实的题目,但命题者绝不只是要我们说明实物的构成和功用,也不只是要我们揭示自然现象的成因。因此,要有创意地表达,必
须学会由实入虚,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例如写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写公开透明的社会制度等等,都能写出创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