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ìn
yù
máo
tóu
wú
bèi
dú
lì
xiàn
rù
zī
yá
liě
zuǐ
niǔ
zhe
chuán
cānɡ
hǎi
ōu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孙膑(bìn
bìng)
讥讽(fěng
fěn) 轻蔑(miè
mèi)
放肆(sì
shì)
桅(wéi
wēi)杆
吓唬(hǔ
fǔ)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丧”字第5笔是竖提,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
)
2.“耀”字左边“光”的末笔是竖弯钩,“翟”下部是“隹”,共四横。(
)
3.“艘”是左右结构,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也不出头。(
)
4.“桅”是左右结构,“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
)
5.“蔑”是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
(
)
五、选择题。(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冀复得兔 重复
B.守株待兔 守卫
C.吾盾之坚 坚固
D.依然如故 缘故
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相对应的一项是(
)。
A.
出主意,定计策。(出谋划策)
B.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称赞)
C.
推荐(人)。(引荐)
D.
到各地游历。(环游)
3.
下列不是韩非子语录的一项是(
)。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三人行必有我师。
C.
欲速则不达。
D.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己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己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四十秒钟”与“时间太长了”这是矛盾的说法,不应该将这两个词用在一起。
B.这一句写出了人们非常紧张的心里,因为每一秒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
C.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而在此时,大家觉得时间太长。在这四十秒钟里,孩子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
D.
这一句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
表现出了人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
5.
《田忌赛马》中孙膑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的原由是( )
A.孙膑随意试试看是否能行。
B.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经过认真思考想到用这个方法。
C.孙膑从书中借鉴的方法。
D.
孙膑看到田忌失败以后垂头丧气,用另一种赛马的方法安慰他。
六、填空题。(27分)
1.
填上合适的量词。(3分)
一(
)帽子
一(
)猴子
一(
)横木
一(
)甲板
一(
)帆船
一(
)炮弹
2.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塞(
)卷(
)存(
)谋(
)策(
)
赛(
)拳(
)荐(
)媒(
)笔(
)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6分)
(1)(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反败为胜。
(2)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3)(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
(4)“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
(5)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4.
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5分)
(1)誉之曰
???之:?
。
(2)又誉其矛曰
???其:?
。
(3)吾盾之坚
???之:
。
(4)其人弗能应也
???其:?
??.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
5.
学习《田忌赛马》时,你是怎样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的?(3分)
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
.
.
七、阅读理解。(17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2分)
2.“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
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
。(2分)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
(二)课外阅读。(9分)
空 城 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3分)
(1)起因:
。
(2)经过:
。
(3)结果:
。
2.用“——”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2分)
3.将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抄下来。(2分)
.
.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2分)
.
.
八、习作展示。(25分)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神奇的探险之旅,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ìn
yù
máo
tóu
wú
bèi
dú
lì
xiàn
rù
信誉
矛头
吾辈
独立
陷入
zī
yá
liě
zuǐ
niǔ
zhe
chuán
cānɡ
hǎi
ōu
龇牙咧嘴
扭着
船舱
海鸥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孙膑(bìn√
bìng) 讥讽(fěng√
fěn) 轻蔑(miè√
mèi)
放肆(sì√
shì)
桅(wéi√
wēi)杆 吓唬(hǔ√
fǔ)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丧”字第5笔是竖提,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
2.“耀”字左边“光”的末笔是竖弯钩,“翟”下部是“隹”,共四横。(×)
3.“艘”是左右结构,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也不出头。(×)
4.“桅”是左右结构,“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
5.“蔑”是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
(√)
五、选择题。(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
A.冀复得兔 重复
B.守株待兔 守卫
C.吾盾之坚 坚固
D.依然如故 缘故
2.
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相对应的一项是(B)。
A.
出主意,定计策。(出谋划策)
B.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称赞)
C.
推荐(人)。(引荐)
D.
到各地游历。(环游)
3.
下列不是韩非子语录的一项是(
B
)。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三人行必有我师。
C.
欲速则不达。
D.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己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己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四十秒钟”与“时间太长了”这是矛盾的说法,不应该将这两个词用在一起。
B.这一句写出了人们非常紧张的心里,因为每一秒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
C.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而在此时,大家觉得时间太长。在这四十秒钟里,孩子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
D.
这一句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
表现出了人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
5.
《田忌赛马》中孙膑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的原由是( B )
A.孙膑随意试试看是否能行。
B.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经过认真思考想到用这个方法。
C.孙膑从书中借鉴的方法。
D.
孙膑看到田忌失败以后垂头丧气,用另一种赛马的方法安慰他。
六、填空题。(27分)
1.
填上合适的量词。(3分)
一(顶)帽子
一(只)猴子
一(根)横木
一(块)甲板
一(艘)帆船
一(颗)炮弹
2.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塞(堵塞)卷(卷纸)存(存在)谋(谋略)策(决策)
赛(比赛)拳(打拳)荐(推荐)媒(媒体)笔(毛笔)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6分)
(1)(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因此)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反败为胜。
(2)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3)(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5)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4.
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5分)
(1)誉之曰
???之:?代指他的盾。
(2)又誉其矛曰
???其:?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吾盾之坚
???之:的。
(4)其人弗能应也
???其:??卖盾又卖矛的人??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的。
5.
学习《田忌赛马》时,你是怎样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的?(3分)
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当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强,但是又快不了多少,如果田忌用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一一对阵,肯定会输。只有更换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田忌才有可能三局两胜,获得整体的胜利。
七、阅读理解。(17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2分)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B )。(2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 心理、动作 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 恐惧心理和危险处境 。(2分)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 )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 )
(二)课外阅读。(9分)
空 城 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3分)
(1)起因:司马懿率兵来攻城,城内没有足够的人马。
(2)经过:诸葛亮临危不乱,设出空城计。
(3)结果:吓退司马懿的大军。
2.用“——”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2分)
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3.将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抄下来。(2分)
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2分)
示例:不能。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才会设下此计,如果换成司马昭,司马昭就会攻城,空城计也就会失败。
八、习作展示。(25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