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外……
……
○……
……
装……
……
○……
……
订……
……
○……
……
线……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内……
……
○……
……
装……
……
○……
……
订……
……
○……
……
线……
……
○……
……
)
2019——2020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达标检测试题
时量:40分钟,满分80分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力物体只受力的作用,不对其它物体施力
B.?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D.?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骑自行车出行郊游,是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自行车停下,惯性就消失了
B.?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C.?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中国女排在2018世锦赛中以3-2战胜美国,有关排球运动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运动员双脚站立时比在地上奔跑时对地面的压强小
B.?击球后,排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飞行
C.?忽略空气阻力,空中飞行的排球只受重力作用
D.?扣球时排球反方向飞出,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下列交通提示用语与惯性无关的是(
)
A.?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B.?雨天路滑,请减速慢行?????????????C.?保持车距?????????????D.?靠右行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同一物体匀速上升时,速度越快,所受拉力越大
C.?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
D.?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会产生力的作用
6.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B.?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
C.?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D.?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8.载重汽车在大建设中直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载重汽车的体积庞大,所以如果行驶速度太快,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原因是(???
???)
A.?速度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9.下列事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的危害的是???(??
?)
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
B.?让磁体离铁屑有一段距离,也能把铁屑吸引过来
C.?行驶的汽车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
D.?运动员跳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0.如下左图是某地举行足球比赛的场景。图中是“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顶球时运动员头也会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11.如上右图是汽车拉力赛途经的一段“S”形水平弯道,为了更安全,现场观众不应站的位置是图中__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你做出判断依据的定律是________。
12.图中,甲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盖房子所用的重垂线如乙图所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
13.共享单车因为方便快捷、环保无污染深受人们的喜爱,刹车时自行车可以慢慢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4.冬天遇到冰冻天气,道路上汽车的追尾事故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三、解答题(共8分)
15.校运会上,小峰同学正在参加三级跳远的比赛(如图),请就小峰完成比赛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相关问题并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到达斜面底端时获得________,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时,运动距离越远,速度________,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小车将保持________运动.
(3)完成上述实验后,他们取来一个小球和木块,将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将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由A位置撞至B位置,如图乙所示;完成后,保持木块在B位置不动,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如图丙所示,这是在探究________一定时,小球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在这两次实验中,________(选填“乙”或“丙”)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做________运动。
18.如图,学“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沿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这样的“斜面”实验。
(1)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运动,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
________力相平衡,作用效果抵消了,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________力的作用。
(2)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________。
(3)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________运动。
(5)利用斜面还可以测量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完成以下问题:
①实验原理:
________;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________。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在斜面底部安装金属片
C.斜面的长度应较小
D.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较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D
3.
B
4.
D
5.
D
6.D
7.
C
8.C
9.
C
二、填空题
10.运动状态;相互
11.
乙、丙;惯性定律
12.
相互;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13.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惯性
三、解答题
15.
解:问题1:跳远时人为什么要助跑?解答1:利用人体的惯性可以提高成绩。
问题2:为什么用力向下避地人就能跳起?解答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3: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如何转化?解答3: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问题4:从最高点到落入沙坑的过程中,机械能如何转化?解答4: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答案合理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6.
(1)相等的初速度
(2)减小得越慢;匀速直线
(3)质量;速度;乙
17.
(1)同一;相同
(2)小;远
(3)匀速直线
18.
(1)支持力;摩擦力(或阻力)
(2)速度
(3)小;大(或长、远)
(4)匀速直线
(5)v=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