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扩大(kuò)???????负荷(hé)
B.蜿蜒(wān)???
?漆黑(xī)
C.浙江(zhé)???????镶嵌(xiāng)
D.簇拥(cù)???????
突兀(wù)
二、读拼音,写字词。(6分)
1.在寒风瑟瑟的冬季,蜡梅花、zǐ
luó
lán(
)、dù?juān(
)花、郁金香正迎风绽放,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冬季增添了勃勃生机。
2.他踩着父母的?jiān?bǎng(
)nǔ(
)力向上攀登,终于爬到了顶峰。
3.他顺着悬崖边慢慢向前?yí?dòng(
),突然脚下一滑,吓得他出了一é
tóu(
)冷汗。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静????A.安定不动??????B.没有声响
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
2.上课铃响了,刚才还在嬉闹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
)
势???A.表现出来的样子?????B.权力,威力
3.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
4.他总是倚仗父亲的权势在外面为非作歹。(
)
四、选词填空。(4分)
亮光???????????光亮
1.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
)的了。
2.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
)。
虽说………可也???????即使…也……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4.(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不能就任由他这样做啊!
五、词语积累运用。(7分)
1.“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一句中"______________"一词形容时间十分的短促。我还能写出表示时间很短促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花多、到处都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上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长得壮,长得旺,充满了作者对映山红的________________,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漫山遍野的映山红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
六、选择题。(4分)
1.“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B.列数字??C.举例子???D.作比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参观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
B.《海上日出》一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C.《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D.《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的一篇游记。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写成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把一片片黑云染成了红色。(改写成“被”字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宽一窄”“缓一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现出溪流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3分)
(2)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续写句子:傍晚,天空的东方出现了火烧云,它时而像奔跑的野马,时而像________________,时而像________________,时而像________________。(4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7分)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中午,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分)
①路上
②外洞
③洞口
④出洞
⑤内洞
⑥孔隙
2.《海上日出》一文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3分)
九、读漫画,表心声。(3分)
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是不少文物现在却遭到了破坏。看到这幅漫画,你想说点什么?怎样呼吁人们爱护文物?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十、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记金华双龙洞(节选)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hǎo?hào)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cháo?zhāo)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抬起一点儿,准会破角,擦伤鼻子。大约行(xíng?háng)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分)
2.画"__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石离“我”很近,表现出“孔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3.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我”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什么?文中哪句话体现了?请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3分)
扬州个园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艺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又有生肖之假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宇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波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睛天薄幕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假山,那样子似一只只“雪狮”在追逐嬉戏。人们把其称为“冬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第一自然段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引号的作用是(
);第三自然中“春”“夏”引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B.表示引用他人的话
C.表示强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抓住了事物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特点,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5分)
3.作者在介绍个园时,表示行踪变化的词有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按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介绍的。(4分)
4.扬州个园如此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用“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2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十一、习作。(30分)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按照游览顺序来写写这个
地方,要把游览过程写清楚,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字数400左右。
参考答案
一、D
二、1.紫罗兰???杜鹃
2.肩膀??努
3.移动???额头
三、1.B???2.A???3.A?????4.B
四、1.光亮????2.亮光
3.即使……也?????4.虽说……可也
答题指导:第3、4小题是对关联词语的考查。第3小题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是假设关系的两个句子,为此所选关联词语是“即使…也……”;第4小题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
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为此所选关联词语是虽说…可是…
方法归类:根据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要认真读句子,分析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最后把所选择的关联词语放到句子中,多读几遍看看是否通顺。
五、1.一刹那间???瞬间???转眼
2.开满???很有精神???喜爱????茁壮成长
六、1.B????2.B
七、1.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2.示例: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恬静。
3.一片片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红色。
4.(1)形状??声音???赞美
(2)排比??乖巧的绵羊像狡猾的狐狸????像迷失的小鸟
八、1.叶圣陶????双龙洞???4月14?①③②⑥⑤④
2.早晨太阳变化???晴朗天气????有云天气
九、示例:我国的文物古迹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加强保护观念,自觉遵守文物保
护单位的规章制度,保护文物,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等。
十、(一)
1.?xì?hǎo?zhāo?háng
2.拟人??夸张???狭窄、矮、险
3.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4.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二)
1.?B????A
2.比喻??假山??雪狮???颜色??形状
3.绕过??转过??步下???移步???换景
答题指导:本题是对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的考查。通过文章中“绕过、转过、步下”这些词可知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景物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画面,为此本文运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知识讲解:“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接照地点的转移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換交代清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激物具体地展现出来。
4.个园以四李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十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