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北京161中学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Ⅰ
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河流
3.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
( )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读我国甲、乙两工业基地示意图(比例尺不同),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工业基地的河流均属外流河
B.当乙工业基地进入雨季时,甲工业基地正值伏旱
C.甲、乙两工业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冬小麦
D.两工业基地居民的食用肉、奶、蛋等产品主要来自农耕区畜牧业
5.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①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②两地的能源都十分丰富③两地加工制造业都靠近原料产地
④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⑤两地均位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6.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都有喜食辣椒的习惯,其气候背景是
A.炎热气候
B.寒冷气候
C.干燥气候
D.潮湿气候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下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A.
B.
C.
D.
8.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降水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9.下列生产活动属于风土人情的是(
)
A.汉族的赛龙舟
B.本地夏季炎热
C.到山东收购苹果
D.修建京珠高速公路
10.下列著名景点与其所在省区连线不正确的是( )
A.阿里山、日月潭﹣台湾省
B.故宫、颐和园﹣北京
C.葡萄沟、坎儿井﹣西藏
D.大三巴牌坊﹣澳门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界线中,与图所示甲区域和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相吻合的是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2.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南船北马”之说,其中的“南北”指的是图中哪两个区域
A.甲和丁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乙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景象在下列哪个地区最常见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4.丙区域与丁区域的界线较为接近
A.200mm年均等降水量线
B.400mm年均等降水量线
C.600m年均等降水量线
D.800mm年均等降水量线
15.“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
这是下列哪一地区的风光景色(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高原区
下图为海南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海南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大岛
B.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C.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D.所在省份的简称是粤
17.海南省河流水文特征是(
)
A.结冰期较短
B.流域面积广
C.含沙量较大
D.短小湍急
18.海南岛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东部高西部低
D.四周高中间低
下图是中国国家画院一幅典藏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请从地理视角欣赏这幅版画,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人物的民族服装特点
A.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B.符合东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C.与高寒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相关
D.与千沟万壑的地形区特征相关
20.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B.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C.内蒙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23.关于下图中我国铁路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线和③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B.②线和④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C.②线和⑥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D.①线和⑤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24.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是
A.①聚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C.①耕地?
②林地?
③聚落
D.①聚落?
②耕地?
③林地
Ⅱ
非选择题
25.如图为“义新欧”班列线路示意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其行程达13000多千米,为目前世界最长。它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一条全新的安全、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材料二 “义新欧”班列把义乌制造的箱包、文具、工艺品、日用品等运到欧洲,返程时将西班牙的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运到中国,该班列比海运节约一半多时间,比空运节省一半左右的费用,提高了沿线国家贸易资金的周转效率。
(1)单选题:班列途经哈萨克斯坦,下列现象与该国家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全年衣着很单薄
B.吊脚楼四处可见
C.餐桌上常见海鲜
D.草场上牛羊成群
(2)“义新欧”班列所属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这种运输方式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义新欧”班列开通的意义。
26.家住杭州的中学生张萌同学一家,国庆假期来济南旅游。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张萌旅游记录的片段,请同学们帮忙补充完整。
旅程
旅游记录
行前准备
考虑到近几天的天气情况,要准备 ① 、 ② 等物品。
第一站
从杭州出发,经过浙江省、上海市与 ③ 省,以及 ④ (河流)岸边的南京市。
第二站
中午到达了第二站——被称为“五省通衢”的 ⑤ 市。
第三站
汽车一直在地势平坦的 ⑥ 平原上行驶,行驶中发现以 ⑦ (耕地类型)为主,很快便抵达终点——“泉城”济南。
(2)济南旅游资源丰富,请你向张萌一家推荐两处景点。
(3)资料三是张萌旅行途中经过的某地区水系图。读上图提取信息,归纳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该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等温线和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2)甲、丙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地区(填代号)。
(4)假如没有秦岭,黄土高原将南扩,四川盆地将被黄土所填满。据此,说出秦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B2.A3.D4.C5.D6.D7.A8.D9.A10.C11.D12.B13.B14.B15.A16.C17.D18.A19.C
20.A21.B22.D23.C24.B
25.(1)D
(2)铁路、 运价较低 ,速度较快 ,运运量较大
(3)“义新欧”班列把义乌制造的箱包、文具、工艺品、日用品等运到欧洲,返程时将西班牙的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运到中国,该班列比海运节约一半多时间,比空运节省一半左右的费用,提高了沿线国家贸易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26.(1)雨伞
遮阳帽
江苏
长江
徐州
华北
旱地
(2)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
(3)地势:南高北低,气候:降水较多,水系发达。
27.秦岭
0℃
800
400
丁
阻挡黄沙南下
答案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