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原子物理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其光电效应方程;知道卢瑟福和玻尔两类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原子核结构和四类核反应。
2.了解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过程和实验方法及求解核反应中质量亏损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微观粒子行为的特殊性和矛盾统一性和和平、合理利用核能的必要性。
【复习重难点】
1.重点:光电效应、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及四类核反应方程。
2.难点: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复习方法】
讲授法、自主复习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复习提要:
1.光电效应的实验的三个基本规律及光电效应方程
2.卢瑟福粒子散射结论及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中的三个假设。
3.原子核结构及四类核反应方程。
二.例题解析及解题指导:
1.本考点多以选择题型出现,内容主要涉及光电效应方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及核反应方程等
识记的内容也比较多,如卢瑟福粒子散射结论、比结合能、半衰期等。
2.例题解析:
例1: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
B.
C.
D.
例2:如图(1)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
(
图(
1
)
③
A
A
②
①
⑥
A
A
⑤
④
)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
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例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
0
A
A
v
0
E
Km
A
A
v
图(
2
)
)D.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例4: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
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
中可以确定的是(
)
A.逸出功与ν有关
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例5: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例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乙、丙),如图(3)所示。则可判断出(
)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
0
A
A
E/eV
A
A
图(4)
A
A
1
n
5
4
3
2
-13.6
-0.54
-0.85
-1.51
-3.4
)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
甲
I
U
A
0
A
图(3)
A
A
U
1
A
U
2
A
丙
乙
)
例7.
(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如图(4)所示,现在处于n=4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B.已知钾的逸出功为2.22
eV,则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可以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
C.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最小
D.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氢原子能量减小,电子动能增加
E.某个n=4能级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三.专题五原子物理小结:
本专题基本都是以选择题题型出现,考查的内容知识点比较散比较多,多数也是识记内容,需要熟悉教材熟读教材。其核心的内容是光电效应、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常见核反应方程等。
四.课后练习及课后复习
专题训练原子物理;预复习专题六热学部分。
【专题五教后反思】
参考答案:
例1:A
例2:C
例3:B
例4:D
例5:D
例6:B
例7: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