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重点)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难点)
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钧、蓑”2个生字,会写“鸿、钧、蓑”3个生字。
2、我能学会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我愿意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第一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可以向同桌请教。
2、两分钟后组长进行分工,练习朗读课文。
( 5分钟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第二关:自学字词。
自学指导
同桌间互考会认字和会写字:先读字,再组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教读两遍。
当堂检测
6分
7分
10分
9分
认读词语
鸿毛 千钧一发 蓑衣
晚照 清暑殿 广寒宫
扩词
钧( )( )( )
蓑( )( )
鸿( )( )( )
区别形近字
均( ) 蓑( )
钧( ) 衰( )
钩( ) 哀( )
钓( )
读准多音字
宿舍 宿鸟 夹岸 皮夹
宿 半宿 整宿 夹 夹被 夹袄
星宿 夹肢窝
二十八宿
第三关:大显身手
钧 蓑 鸿
蓑
第四关: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和韵律。
自学指导
1、认真倾听教师范读课文,画出停顿 和延长音,感受语调的高低变化。
2、自由练读,小组内朗读。
5分钟后小组比赛,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
第五关:了解对子歌的特点。
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
2、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
(5分钟后,看哪个小组学得最棒)
云---雨 雪---风 晚照---晴空
来鸿—去燕 宿鸟----鸣虫
剑----弓 岭北----江东
清暑殿-----广寒宫
杨柳----杏花
早行之客----晚钓之翁
晚照:傍晚的阳光;夕阳。
来鸿:飞来的大雁。
宿鸟:晚归的鸟儿。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
夹岸:水流的两岸。
途次:途中停留的意思。
自学指导
1、请你从课文中选择一句,试着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对子歌有哪些特点。
2、在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哪些诗句或词句符合“对偶”这一特点。
5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两鬓”和“一蓑”都是数量词,“风霜和烟雨”都是名词。这一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声调和谐,节奏分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六关:拓展与应用。
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试着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看看这幅对联还会有哪些不同的读法。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1、逐字顺读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回文倒读 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齐齐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3、停顿分读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4、叠字拆读 水处明,山处秀,水山明秀
晴时好,雨时奇,晴雨好奇
水明山秀,水山处处明秀
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
对子歌
云---雨 雪---风 晚照---晴空 (自然景物)
来鸿—去燕 宿鸟----鸣虫 (动物)
剑----弓 岭北----江东 (事件、地点)
清暑殿-----广寒宫 (地点)
杨柳----杏花 (植物)
早行之客----晚钓之翁 (人物)
板书
作业
1、背诵课文。
2、背诵课后的对子歌。
相关资料:
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