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长春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03 17: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重点)
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1693---1765),
名燮(xīè),字克柔,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
代书画家、文学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独具
风格。有《板桥全集》等。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7个生字,学会写6个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我能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并由此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产生喜爱之情。
第一关 :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可以向同桌请教。
2、两分钟后组长进行分工,练习朗读课文。
( 4分钟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第二关:自学字词
自学指导:
同桌间互考会认字和会写字:先读字,再组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教读两遍。
3分钟后比谁记得最准。
当堂检测
3分
8分
9分
11分
10分
我会认读词语
一艘船 袅袅 狂风骤起 菱角 万斛 菱藕 石碑湖光山色 触景生情
湖水生澜
我会扩词
题( )( )( )
艘( )( )( )
骤( )( )( )
蔬( )( )( )
蚌( )( )( )
碑( )( )( )
我会区别形近字
艘( ) 骤( ) 凌(  )
搜( )   聚( ) 菱( )
斛( ) 蔬( ) 卑( )
触( ) 疏( ) 碑( )
题( ) 蚌( )
提( ) 蛀( )
我会近、反义词
近义词
观赏-- 映照-- 沉思--
沉浸-- 触景生情--
反义词
热情-- 附近-- 赶忙--
欢乐-- 沉思-- 纪念--
我能读准多音字
乘船 乘风破浪

千乘之国
第三关:大显身手
题 艘 骤
蔬 蚌 碑


第四关:智慧殿堂
自学指导: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分钟后看谁概括得准确。
第四关:智慧殿堂
自学指导:
2、指名读一自然段,想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是在什么情景中产生的?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一自然段?
(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最棒)
上联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郑板桥到兴化北乡的途中观赏湖光山色时,看到渔船上炊烟袅袅,听到阵阵渔歌,新月如钩,倒映在流水里,满江都是月影,触景生情写下了上联。可见他才思敏捷。)
第一自然段写了湖面的美景,语速要缓慢,读出轻松、愉快、喜爱的语气。
第四关:智慧殿堂
自学指导:
3、指名读三自然段,想下联“一粒尘沙万斛珠”是在什么情景中产生的?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三自然段?
(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最棒)
下联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郑板桥到兴化北乡的途中观赏湖光山色时,突然天气骤变,不慎落水,被渔民搭救,听到渔民对家乡富足祥和生活的描绘,创作了下联。)
从第二自然段开始,环境突变,狂风骤起,语速要稍快。渔民介绍湖中物产时语速要慢,读出自豪感叹的语气。
第四关:智慧殿堂
自学指导:
4、自由读对联,读出韵律,试着说说上下联中哪些词语相对?
2分钟后和同学交流一下,3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准确。
第五关:拓展与应用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在生活当中,对联随处可见,如:春联、贺联、挽联等。请你搜集一些对联,整理后欣赏。
板书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如诗如画的美景 触景生情
创作经过
富足祥和的宝地 有感而发
题联赠渔民 渔民刻联作纪念
爱民如子赠渔人
才思敏捷成佳句
作业:
积累课后题中的四字词语及名人名联。
相关资料:
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作用,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3.对联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式对称。右左两个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意思相关。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讲究对仗。对仗也称对偶。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平仄相对。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一致。
相关资料:
形式多样的对联
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数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
顶针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